年關將近,在每年的年底和來年年初的交替時期,對於農民而言,準備春耕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農民春耕沒什麼書籍可參考,且大多農民不識字,也看不懂,這怎麼辦呢?
所幸農村有很多順口易懂的農俗來指引農民們進行農耕活動,比如今天要和大家說的這幾句!
雖然放到今天它有些不實用,但也可以作為農耕的參考,具體怎樣呢?一起來看看吧!
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
這句農俗的意思就是說,如果一年立春兩次,那麼來年農耕會很忙,耕牛會很疲憊和繁忙。
明年2020年的立春是2月4號,按照農曆來算,是2020年的1月11;而2021年的2月4號也是立春,正好是農曆2020年的12月23號。
這樣看就是,2020年有兩次立春,符合了「兩春夾一冬」的說法。
那麼一年立春兩次,農民們就會比較忙碌,立春也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春天到來的重要依據,農民們也會提前準備農耕,而一年裡經歷兩次立春,節氣緊湊了很多,農耕提前,自然更忙了。
而以前農耕完全是依靠耕牛來耕地、耕田,一年立春兩次,對於耕牛來說自然也更忙。
以前很多農民家都只養得起一頭耕牛,一頭牛要耕地要耙田要蓋莊稼要拉車,疲憊可想而知。
小時候常常看到我們家的牛耕了一天地之後連糧食都不怎麼吃,大口大口地喘氣,一般這時候父母就會讓牛休息幾天再接著耕。
除了要注意休息,因為氣候變化無常,冷熱寒暑更替較快,也要預防耕牛生病之類的。
重點來說,這句話就是說,一年立春兩次,要格外愛護耕牛,要懂得勞逸結合,加強飼養和管理。
不過呢,這句農俗放在今天有點不適用,兩次立春的確加快了農民的春耕節奏,但現在農村大多耕地都是用的機器,農村養的牛大多已經不會耕地和拉車。
所以哪怕農耕節奏加快,苦累的也只是農民而已,磨損的也只是機器,和耕牛沒有太多聯繫,牛已經從耕牛的身份轉為肉牛,農民養牛不再像以前一樣是為了農耕,而是為了賺錢。
雷打冬,十個牛欄九個空
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如果進入冬季還出現打雷的現象,那麼來年的農耕節奏也會加快,這個沒有很明顯的依據,只能說是一種預測吧。
一年中有兩次耕種,比如我老家是南方的,一般是春季的時,要種玉米,要插小秧,一些農民還會在這時候種些蔬菜,紅薯之類的農作物。
還有一次就是10月左右的時候,把春耕種下時成熟的玉米等農作物收進來後,要點小麥和菜籽,也就是一年裡的第二次播種,小麥和菜籽可以在來年三四月份左右全部收割,年復一年,日復一日。
也有人說,「十個牛欄九個空」其實說的是來年會「二龍治水」(澇年),而農村也說「二龍治水,十一牛耕田,十人分餅」,這個說法來自於農村的「干支紀法」。
根據干支紀法,農曆的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二是第一個循環圈,十二天對應的是十二屬,第一個辰日是正月初二,對應的是龍,以此類推,正月十一的丁丑日對應牛,正月初十是丙子日,而民間的「丙子」又稱為餅子。
所以綜合來說就是,明年可能年時不太好,洪澇災害導致農民需要的耕牛更多,今年被說是「五牛耕地」,而明年很多人都說是「十一牛耕地」,說明了明年的農地可能很硬,很難耕種。
而因為地難耕,莊稼可能很難種下去,一旦遇到自然災害,那麼糧食的收成可能就不好,一張餅十個人分著吃,當然日子就難過了。
當然,這是誇張的說法,以前遇到洪澇災害就很容易鬧饑荒,現在哪怕是一年的收成不好,農民也不至於餓肚子。
可以掏錢去買糧食,或者拿出前幾年囤的糧食來吃,不至於話說10個人分一張餅那麼誇張。
農俗大多有誇張之意,但真正想要表達的也的確有幾分道理,雖然現在農村經濟發展挺快,也不用牛來耕地了,一年收成不好也不至於鬧饑荒。
但這句農俗也是在說,明年可能糧食收成不好,大家還是要愛惜糧食,不要浪費哦!
好了,那麼關於這些農俗,大家有何其他看法呢?或者有其他有趣的農俗想分享呢?一起來說說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iIhVG8BMH2_cNUgIOV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