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有明確的紀念是從公元前841年開始的,之前的歷史並沒有紀年。為了搞清楚夏商周三代的紀年,90年代出現了著名的「夏商周斷代工程」。斷代工程是一個以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相結合的方法來研究中國歷史上夏、商、周三個歷史時期的年代學的科學研究項目,是一個多學科交叉聯合攻關的系統工程。然而斷代工程從立項到成果都備受質疑,甚至被稱呼為「文化界的豆腐渣工程」。夏商周工程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
一,夏商周斷代工程主要框架依靠的是天文推算。
斷代工程沒有採用記古本《竹書紀年》載的夏朝471年、商朝496年、西周257年數據,而是試圖從天象記載中去獲得重要事件的時間。例如《國語》記載「昔武王克商,歲在鶉火,月在天駟,日在析析木之津,辰在斗柄,星在天黿」,於是工程推算其中的「歲在鶉火」為公元前1046年。《竹書紀年》記載「懿王元年天再旦於鄭」,也就是在鄭州一帶發生了日食,經過天文推算,時間為公元前899年。
夏商周斷代工程專家組組長:李學勤
然而天文演算看似十分科學,實際上卻是漏洞百出。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中國古代記載的天象,大約有50%是假的。因為中國古人相信「天人感應」,他們往往會在一件大事情發生的時間附會一件神奇的天象。例如「五星聚」現象,被分別附會給了幾次重大的改朝換代事件,「禹時五星累累如貫珠,炳炳若連璧」「五星聚房,殷衰周昌,五星聚箕,諸弱齊強,五星聚井,楚敗漢興,五星聚尾,安史之亂,五星聚奎,大宋開世」。將科學推算建立了沒有根據的天文記載上,無疑會導致結果的錯誤。
夏朝形勢
其次,就是天文推算也會和現實記載發生矛盾。例如,人們通過甲骨文發現了商朝記載的一些日食事件,這些日食不清楚發生在哪一年,但是記載有發生的月和日。經過天文推算,人們並沒有發現符合那個階段的日食現象。這說明,文本記載和天文推算出現了誤差。
二,斷代工程推斷的幾個王在位事件出現問題
斷代工程推算的西周各王的在位時間已經精確到了個位數,然而這個數據許多是一種估計的結果。一旦其中一個王的在位事件出現問題,那個整個王表就會顯得毫無意義。首先出現問題的就是周厲王的在位時間問題。《史記·周本紀》記載周厲王在位37年,斷代工程取了這個數據。然而夏商周《史記》中說的厲王37年是包括共和14年的,而夏商周斷代工程卻把共和14年排除在外,無形中又讓西周多出了14年。
頃侯厚賂周夷王,夷王命衛為侯。頃侯立十二年卒,子釐侯立。釐侯十三年,周厲王出奔於彘,共和行政焉。二十八年,周宣王立。——《史記·衛康叔世家》
厲王簋
從《衛康叔世家》可以得出,周厲王出奔是衛釐侯13年,在衛釐侯之前還有衛頃侯的12年,而衛頃侯是被周夷王封為王的。顯然,周厲王在出奔之前在位時間不能高於25年,因此,這裡的周厲王在在位37年是算上「共和」14年的,也就是在出奔之前,周厲王在位23年。這裡也恰好證明了斷代工程的錯誤。
關於周穆王的在位時間,《史記》記載為「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也就是周穆王一上台,就有了50歲,並沒有說在位多少年。而古本《竹書紀年》記載為「自周受命至穆王百年,非穆王壽百歲也」。也就是從周文王稱王(受命之年)到周穆王即位,周朝已經有100年了,也沒有記載時間。然而斷代工程確把周穆王的在位時間定為了今本《竹書紀年》的55年。今本《竹書紀年》是學術界公認的偽書,以此作為證據,實在荒謬。在那個壽命短暫的年代,一個國王即位就50歲,還要在位55年,怎麼可能呢?
夏商周斷代工程的年表
關於周昭王的在位時間,斷代工程取得是19年,原因是今本《竹書紀年》記載「十九年春……天大曀,雉兔皆震,喪六師於漢,王陟」。但是這個也經不起推敲,古本《竹書紀年》記載「昭王十九年,天大曀,雉兔皆震」,並沒有說周昭王在這一年去世。這裡昭王19年是他第二次南征楚國,《周書異記》記載在昭王第三次南征:「周昭王二十四年……江河泛溢,山川宮殿震動,有五色光貫太微宮」,這才是古本《竹書紀年》記載的「周昭王末年,夜有五色光貫紫微。其年,王南巡不返」,可見周昭王在位應該是24年。
《令簋》銘文:「隹王於伐楚,伯在炎,隹九月既死霸丁丑」
西周王表中的周昭王、周穆王、周厲王的在位時間都被推算錯誤,更別說其他王的在位時間了。對於其他的王,就只能按照天文推算的武王元年(前1046年)、懿王元年(前899年)和共和元年(前841年)來進行了切割,以完成自圓其說,因此錯誤也就太多了。如關於周武王在位時間,《史記》記載為「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寧而崩」,而《逸周書》記載為:「武王克殷,……既歸,乃歲(次年)十二月崩鎬」,顯然武王滅商第二年就去世了,然而斷代工程卻推算為4年。
三,湊整數的夏商時間問題
古本《竹書紀年》記載的夏商周存在的時間分別是471年、496年和257年,如果按照這個計算,那麼西周建立的時間為前1027年,商朝建立的時間為前1522年,夏朝建立的時間為前1992年。古本《竹書紀年》的時間是一個系統,如果要信,則三個都要信,如果不信則三個都不能信。然而夏商周斷代工程並沒有這樣做。
兩個年表的對比
根據「昔武王克商,歲在鶉火」,工程把武王滅商的時間定在了公元前1046年。可是商朝的時間就十分麻煩了,因為史料中並沒有記載商湯滅夏時候出現什麼詭異的天象,這就讓斷代工程難以繼續了。不過還好,專家又通過碳14才推算鄭州商城的年代,測算的結果是在前1600—前1560年之間。然而工程內部的成員鄒衡先生又說,鄭州商城遺址時間最早可以到前17世紀,也就是前後矛盾。而當時的學術界也有人提出商朝存在時間為576年、552年、526年等,這些時間加上1046年,差不多在公元前1600年左右。於是工程發明了歷史上荒唐的取整數為開端的方法,直接將前1600年作為商朝的開始。
商朝還有鄭州商城來進行碳14測量,而夏朝就是又沒有較為準確的天文記載,又沒有可以利用的遺址。那麼如何辦了?此時,工程成員終於想起了古本《竹書紀年》,上面不是說夏朝有471年,那直接把商朝的1600年往前面推471年,那不就是公元前2070年了嗎?荒唐的結論再次出現,而且比推算商朝取整數的做法更加荒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