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些患者胖得很特別?淺談庫欣綜合徵的診斷與治療 | 臨床實戰

2019-11-16     醫脈通內分泌科

醫脈通編輯撰寫,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

導讀:如果看到一個胖胖的人,很多人可能會將其肥胖的原因歸功於「吃得多、動的少」,但實際上很多疾病也有可能導致肥胖的發生,比如我們今天談到的庫欣綜合徵(CS)。

CS又稱皮質醇增多症,是由各種病因導致的高皮質醇血症作用於靶器官,引起的以向心性肥胖、高血壓、糖代謝異常、低鉀血症和骨質疏鬆為典型表現的一種綜合徵。雖然罕見,但其病情複雜,除了會直接影響糖、脂肪、蛋白質、水電解質等各種物質代謝的平衡,還會影響全身多個系統臟器功能,使機體免疫力下降。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時診治,預後有可能很差,可能出現嚴重的低血鉀、重症感染及心腦血管併發症,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定義看起來很複雜,其實簡單來講,就是體內的皮質醇水平長期過高引發的一系列「慘案」。

皮質醇是啥?它有什麼作用?為啥會升高?

看到「皮質醇」這三個字,很多人可能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如果提到它的另外一個名字——氫化可的松(皮膚科常見用藥,用於過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過敏性濕疹等皮膚疾病治療),大家可能會豁然開朗。

作為糖皮質激素家族的重要成員,皮質醇可參與體內多種生理過程的調節(如糖、脂肪、蛋白質代謝,免疫系統、循環系統等),體內不可或缺,但長期保持高水平又會帶來麻煩,導致庫欣綜合徵的發生。

導致CS的病因有很多,包括內源性的垂體性庫欣綜合徵、異位ACTH綜合徵、腎上腺皮脂腺瘤以及外源性的如藥物性庫欣綜合徵等。

庫欣綜合徵——令人胖的不一般

CS患者表現出來的肥胖以滿月臉、水牛背、向心性肥胖為特點(圖1),此外患者也可能會出現多毛、高血壓、低血鉀、發育障礙、失眠和情緒不穩定等精神症狀,查體可見紫紋、皮膚薄等多血質的徵象等(典型症狀見表1),若患者出現多種上述症狀,醫生有必要引起重視。

圖1 庫欣綜合徵的臨床表現

表1 典型症狀及發生率

庫欣綜合徵有哪些危害?

1.肌無力、骨質疏鬆、兒童生長停止

體內過多的糖皮質激素可將肌肉中的胺基酸轉移到肝中脫氨基,從而引起肌肉失用以及近端肌肉無力。此外還可能會引起蛋白合成減少以及骨質重吸收,導致兒童生長停滯。

過量糖皮質激素可以抑製成骨細胞功能,促進骨質重吸收,從而引起骨質減少和骨質疏鬆,其中最嚴重的骨相關併發症為骨壞死(缺血性壞死)。

過量的糖皮質激素還可以抑制鈣的重吸收,促進腎鈣的分泌,導致了鈣的負平衡。因此,患者可能會出現肌肉萎縮,四肢變細伴近端肌肉無力,骨質減少和骨質疏鬆,椎體壓縮性骨折,腰背痛,具體表現為爬樓梯困難或者坐立時不用手臂支撐很難站起。

2.對代謝的影響

升血糖:糖皮質激素可以提高血糖水平。糖皮質激素可以抑製糖原動員酶以及促進糖原的合成,從而刺激肝內的糖原沉積。它還可以活化糖異生相關的酶,從而提高肝糖原的輸出。在脂肪組織中發生的脂肪分解引起血中游離脂肪酸濃度的升高。由於糖皮質激素對某些激素的促進及協同作用,高糖皮質激素可以引起胰島素抵抗和血糖升高。所以,在短時應激時,糖皮質激素可快速升高血糖以滿足機體需求。然而,長時間過高的糖皮質激素,則可能會引發糖尿病或導致糖尿病加重,因此CS患者很可能存在糖耐量異常或血糖升高的情況。

典型肥胖:糖皮質激素還會引起過量的脂肪生成,這種作用在內臟和軀幹脂肪組織中更為突出,因此患者常出現向心性肥胖。顳窩和臉頰部位的脂肪沉積會令患者形成似「圓月」的臉型,而鎖骨上脂肪墊、頸背部脂肪墊會令患者看起來似乎擁有著「水牛一樣的背」。除此之外,患者易發生自發性瘀斑,皮膚菲薄並且易於受傷,傷口難以癒合,出現紫紋(通常寬度大於1cm,位於腹部、側腹、腋窩、乳房、臀部、大腿內側)。

3.其他

糖皮質激素過量和不足都會引起行為上的改變。使用治療劑量糖皮質激素的患者,便可能出現如抑鬱、欣快、精神病、淡漠或嗜睡等表現。神經系統興奮性的升高常會引起失眠症。抑鬱和疲乏則可出現於糖皮質激素不足的人。

糖皮質激素可使基質在小梁網沉積,使得房水產生增加、回流減少,升高眼內壓,引起青光眼。

糖皮質激素可以提高腎小球濾過率,導致腎鈉瀦留、鉀丟失。此外,糖皮質激素還可以增加血管緊張素原的合成。這些可引起患者情緒和認知的改變(如易怒,哭泣,情緒低落,失眠,多動),以及高血壓、多尿等。CS還可導致免疫力下降,機體易發生感染等。

庫欣綜合徵的篩查與診斷

1.高危人群篩查

CS高危人群主要包括年輕患者出現骨質疏鬆,高血壓等與年齡不相稱的臨床表現;有CS臨床表現,且進行性加重,如肌病、多血質、紫紋、皮膚變薄等;體重增加身高百分位下降、生長停止的肥胖兒童;腎上腺意外瘤患者。

2.內分泌學診斷試驗

疑診CS患者可行如下篩查試驗:24h尿游離皮質醇(UFC)、午夜血清/唾液皮質醇測定、1mg過夜地塞米松抑制試驗(ODST)、經典小劑量DST(LDDST,2mg/dx48h)。如以上2項檢查異常,則高度懷疑CS,需要進行下一步定位檢查,血ACTH測定、經典大劑量DST(HDDST,8 mg/d×48 h)是主要的定位實驗室診斷方法。

3.影像學檢查

庫欣病占CS患者總數的70%左右,由垂體分泌ACTH的腺瘤所致,影像學檢查主要的目的是發現並定位垂體腺瘤。磁共振成像(MRI)是診斷垂體腺瘤的首選方法,正電子發射斷層/計算機斷層(PET/CT)可能在微小病灶的檢出和殘存、復發病灶的判斷方面具有獨特的價值。

庫欣綜合徵的治療

針對CS的治療應以降低皮質醇水平、緩解臨床症狀體徵、治療原發病、治療相關係統的併發症、保護垂體功能、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治療方法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藥物治療、雙側腎上腺全切術等。其中手術通常作為首選的治療方案,但部分患者因病情疑難無法明確病因,或術後治療效果不佳,考慮到持續高皮質醇血症可能會帶來各種嚴重的併發症,因此在等待治療和起效期間,藥物治療可以暫時抑制皮質醇過多產生以及緩解臨床症狀,常用藥物見表2。

表2 常用藥物一覽

近年來有關CS治療藥物的相關研究很少,也幾乎沒有新藥上市。在今年的AACE大會上,研究人員公布了新型藥物左旋酮康唑(酮康唑其中的一種構型)的3期臨床結果(SONICS研究),認為左旋酮康唑表現出安全性高、耐受性良好的特點。但於2019年9月發表於Lancet子刊的一篇評論性文章認為,通過對SONICS研究中左旋酮康唑表現出來的治療結果和安全性的綜合評估,不能判定其較常規酮康唑表現出明顯的治療優勢。

參考資料:

[1]中國垂體腺瘤協作組.中國庫欣病診治專家共識(2015).中華醫學雜誌.2016年3月22日第96卷第11期.

[2]Ashley Grossman.The sinister side of Cushing’s therapy[J].THE LANCET Diabetes and Endocrinology. September 18, 2019.https://doi.org/10.1016/S2213-8587(19)30312-2

[3]奈特繪圖版醫學全集第2卷:內分泌系統(科學出版社).

[4]盧琳,顧鋒,陸召麟. 庫欣綜合徵藥物治療[J].中國實用內科雜誌.2013年7月第33卷第7期.

[5]周薇薇,王衛慶.庫欣綜合徵可疑患者的診斷[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010,26( 02 ):161-164.

[6]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分會.庫欣綜合徵專家共識(2011年).中華內分泌代謝雜誌.2012年2月第28卷第2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8cPfm4BMH2_cNUgCha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