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男女愛情發展到需要結合到一起時,最終是要實現婚姻家庭的,這是為了維護社會秩序所必然產生的最基礎社會結構。但婚姻是否永遠能保持婚前的愛情、性愛是否能永遠維持情愛、兩者間的孩子是否能把一個家庭「拴牢」等,這些問題是人們困惑已久,也希望能得到正確答案的大問題。社會因每個家庭穩定而更加穩定,一個家庭因追求幸福而反作用於社會。
一個家庭是經濟和人的結合體,理論上認為:一個家庭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綜合體。而人和精神是創造財富的實體和動力,任何財富來源無不是因為人的因素而獲得。所以,一個家庭要以人為本,才是一個家庭和諧、美滿、幸福的基礎。暫時的經濟窮困不代表未來永遠的窮困,暫時的經濟富裕不代表未來永遠的富裕。因而,家庭中的夫妻相處,最看重的應該是人,而不是經濟;最應該追求的應該是精神,而並非是物質。對待一個人的評價,一定要有眼光和遠見,不能以眼前人衡量他(她)未來的價值,而是要以未來的他(她)來衡量眼前人的價值。
既然婚姻是要看重人,就需要看重人的方方面面。婚姻是社會需求的產物,和諧的婚姻是社會和諧的一個重要因素,那麼和諧的家庭畢竟是夫妻之間的和諧。所以,家庭關係的討論,絕對是對人的討論,這裡只研究夫妻之間的微妙關係。那麼婚前是愛情,婚後是不是更需要感情?
這是當然需要的,但前提是不能過多的考慮物質享受帶來的快感,而是意識形態中必須要有經營感情的觀念,夫妻雙方都必須刻意的把過去愛情的種子,讓它發芽、開花、結果,把愛情繼續延續到家庭的感情當中來,讓感情帶來精神上的快感,這才是夫妻間維護一個家庭和睦的學問。
愛情是個人意識幻想,性是生理本能。夫妻間的恩愛與幸福,是離不開生理本能需求的,而性愛是夫妻追求感情的本能。性愛是夫妻感情的催化劑,缺少性愛的感情是很勉強的外在行為,很難促進真愛。但反過來說,如果夫妻間僅僅存在性愛,會不會存在真的感情呢?也有可能存在感情,這是生理的自然反應,但不一定存在幸福。性行為只是普通的動物行為,人是有思維意識的高級動物,只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帶來幸福,兩個人的感情才能天長地久。否者,即便會有感情也是不會長久的。
所謂幸福家庭是指一個家庭:夫妻間時刻能保持的一種關愛,而且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行為。無論是物質享受還是精神享受,夫妻間都能達成高度共識,並且生活中能時刻理解對方。無論貧富,只要把精神享受放在第一位,即使再貧困家庭,能懂得精神上的快樂大於一切,就可以彌補經濟基礎的不足,同樣會是一對幸福的夫妻。並且「家和萬事興」,在精神統一配合下所產生的動力,也能促進經濟上的改變。因此,夫妻間促進精神快樂,是建造和諧、幸福家庭和恩愛夫妻的一項重要工程。
當幸福與性福不能統一狀態下,如果非得二選一先選擇一樣的話,則力求還是選擇幸福。因為有了幸福有可能會帶來性福,而單純追求性福,而缺少幸福,是很難延續長久性福的。有的夫妻之間有一方性能力不行,但可以慢慢調理,更需要幸福的溫馨來體諒。要明白,性福只是幸福的一部分,而幸福才是夫妻間完整生活的全部,要想達到兩者間的統一,必先選擇幸福。婚姻安全只能由一個家庭是否幸福來判定,性福是沒有話語權的。
一個幸福家庭,性為始、愛為果,婚姻是我們保護孩子的手段,而性完成了開始的使命後,又成為了我們給婚姻解壓的舒緩的閥門。婚姻是社會需求產物,愛情是個人意識幻想,性是生理本能。他們之間是否有一致性?不一致時,如何平衡?最好的辦法是學會統計每日幸福指數,每日查看各種指數是否是平衡發展,包括了性愛和諧指數等。如果性愛指數偏低,就得在這裡進行協調。其他指數也同此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q7kSdm4BMH2_cNUgETs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