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痛恨一個人的時候,不妨去做做這4點,頓時恨就退卻了
當你痛恨一個人的時候,無論是在愛情中,還是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一些傷害你的人,進而你可能就會產生一些痛恨、怨恨的情緒和思想,這個時候,不妨先冷靜去思考一番。
思考這兩個問題。
1、 比如,別人傷害你,真的是有意的嗎?肯定多數是無意的!
2、還是你們彼此都有錯,才會使得別人對你有不理解的地方,進而報復傷害了你?
遇到事情向內找原因,是消除誤會與隔閡的切斷式方法。
一個人遇到問題,首先向內找原因的人,會少了很多對這個現實世界環境的抱怨,亦對他人也不會輕易去指責埋怨,因為所有的問題發生,其實都與自己有關聯的,正如那句話說的一樣:你的選擇就是你未來的命。
在佛學裡講因果關係,其實現實中很多事情不都脫離不了這個「因果關係」的定論嗎?
你的選擇里,就可以窺見你未來的命運,至少也能看見不久你來未的的樣子和發展的軌跡前景、命運。
你的每一個選擇,就是你未來命運的一個個結果。你未來的命運,都是當下種下的因和所選擇產生的答案。
當你對一個人有痛恨的時候,不妨冷靜下來,思索下這4個問題,以此安撫我們這顆無處安放的心。
一、多想想對方的好
當你痛恨一個人的時候,滿腦子裡頭都是別人的缺點和別人怎樣傷害自己的一些畫面,如果這些負面的畫面短期內你無法消除,或者你不會去調整自己的思維,那麼你就會越來越恨對方。
愛鑽牛角尖的人,甚至還會起報復對方的心。
很多悲劇的傷人事件,其實都是這麼一個心理和思維原理來的。
都愛去挖掘對方的缺點和傷害自己的畫面,進而有了爆棚的憤怒思維,那麼這個時候,就會發生一些不理智的事情出來,比如憤怒者會去想辦法傷害對方,製造一些麻煩刁難對方等等。
當一個人的情緒一直處在憤怒的時候,尚存的理智就會不斷減少,那麼犯錯的幾率就非常高。
不過,為了使大家都能學會在自我控制憤怒情緒的時候,我們首先要做到先冷靜一刻鐘。
進而在冷靜中,要善於去發覺自己的思維是不是出現問題了?
比如,我怎麼滿腦子都是別人傷害自己的畫面,是自己放大了嗎?還是不會去轉換思維?故而總是抓住別人的缺點不放?才會令自己如此的痛苦?!你這樣去審視自己一番,你就能發覺自己出了問題,因為你的聚焦點都是在想別人的壞,而蓋過了別人也有好的一面。
在你憤怒別人不好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對方曾經也有善良、對你好的一面、或者幫過你的忙等等。
當你剔除一些總拿別人的錯誤聚焦點思維的時候,試著不去想,轉移注意力;或者換一個角度,去想想他人的好,或許你的怒火也就得到了平息。
你會發現,「嗯,原來對方其實有很多很好的地方,雖然有傷害我的行為,但是那也不是他本人的有意而為之啊!」
一個人能理性地把極端思維切換成柔性的思維,他就能及時剎住車,而避免一些不必要發生的悲劇來!
這其實就是一種有智慧和有情商的表現。
二、 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立場去想想
換位思考,是一種理解別人的態度,用這點去消除我們內心的不平衡與不甘心,恐怕是最管用的!
凡事,能換位思考一下,你已然是一個非常成熟穩重大氣之人,這樣的思維,能讓我們得到更多尊重和贏得更多良好的人際關係,亦減少人與人之間的紛爭!
三、 為自己留一條後路,凡事都沒有絕對,不在不冷靜的時候去做決定,否則兩敗俱傷!
衝動就是魔鬼,多少衝動之人,犯下了一輩子都不能原諒自己的錯誤。
有些人因為衝動,犯下了滔天的殺人罪!進了牢房,一輩子就此徹底葬送了!
這都是衝動帶來的悲劇。
除了生死,任何事情都可以好好說話、好好溝通的,何必要大動干戈呢?
不好好說話,非得用拳腳去解決問題,帶來則是兩敗俱傷!
再者,我們在衝動的時候,不要輕易去做決定,說極端傷害他人的話,因為那個時候說出來的話和做出來的事情,都是在你憤怒、不理智時呈現出來的,並非你本意,如果你一時控制不住自己,事後往往會令你感到異常後悔!為了給自己留點餘地和機會,遇到事情要冷靜和諧去對待,這才是最完美的態度。針對這一點,可以反覆去暗示自己,就能逐漸地對自我脾氣做到管控。
四、 帶著恨和不滿去生活,會對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傷害。
凡事好好說話,做好自己高素質的態度,你說什麼,不必非得得到別人給你的回應!別人沉默並非沒有聽進去!
因為每個人都有反省機制,TA會明白你的善良與大度。
好好說話、說道理。
好好說完,道理也講了,還得得理要饒人,是一個溫和善良人的態度。
不必急於別人給你回應,你做到了應有的態度,對方不是機器,他是一個人,一個有血有肉之人,你說的一切,他事後肯定會去反思,因為人都有反省機制,這個反省機制,就是他會覺得你說的話還是有道理的,進而改變自己的態度,這就是所謂的影響力。
而影響力不是非得別人給你表個態,而是你合理的言行舉止和態度、真誠,會真正觸及一個人的靈感,從而令對方發生改變,這就是我們所說:影響力。
不要帶著恨去生活!帶著恨去生活的人,是最愚蠢的,這簡直就是自己在折磨自己。最終傷害的是自己!誰來心疼你的身體?最後還不是自己去醫院?!所以,好好愛自己,才是不悔的人生。
-end-
作者:阿秋,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重度抑鬱症康復者,著有書籍《抑鬱症康復治癒100問與答》,一本輔助療愈抑鬱症的心靈床頭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