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抑鬱症的孩子,父母要主動去學習,唯有這樣才能幫助他們

2020-01-25     二級心理諮詢師阿秋


文/阿秋

一家長向我諮詢她孩子的問題,她說:「她孩子今年16歲了,最近這段時間晚上總是睡不著,很是焦慮,原因就是擔心考試考不過!再者考不過,很害怕家長、老師說她。但平時表現得還算是正常,心情也不低落,也會笑,就是睡眠不好和愛擔心緊張。」問我孩子是不是患抑鬱症了?


看了這位家長的問題之後,我倒是替這位家長感到擔憂了,因為她比孩子還更焦慮和緊張了。因為根據她的描述,她的孩子在我看來來,頂多就算是一個過度擔憂,害怕恐懼,而產生的一種考前焦慮情緒罷了。


但是,這位家長由於過於害怕擔心孩子的情況是比較嚴重害怕的抑鬱症,所以自我腦海的意識里,就早已經為孩子定了性,即:認為孩子可能是抑鬱症了!


當一個家屬都這樣隨性地去認定孩子是抑鬱症之後,那麼接下來必然會把自己嚇得不輕,甚至疑神疑鬼的,生怕孩子有個不測!所以,家屬們在面對孩子呈現出來不正常的現象和症狀的時候,一定是要先冷靜,尋求專業的人員求助或者直接帶孩子上醫院;不可盲目去猜測,也不能不去面對,盲目猜測會讓家屬們陷入到一種恐慌和焦慮當中去,而不去面對,可能會加重孩子的症狀問題,正確地做法就是:冷靜、不盲目去猜測、與孩子溝通,哪裡不舒服?商量一同前往醫院。



唯有這樣才能把問題降到最小化;當孩子不能配合去醫院的時候,那麼家屬這個時候,建議自行去尋求相關專業人員進行分析和指導,而不是被動的在那裡干著急、乾等待,畢竟心理精神問題,是不能耽擱太久的,太久了患者會更加的痛不欲生。而父母這個時候,就是得想盡辦法去幫助他們,前提是不焦慮不盲目,冷靜淡定地去尋求幫助,使得他們的痛苦一點點地減少起來。


如今,孩子們的學業壓力都很大,且學習任務也重,加上有些校園風氣不怎麼好的,從而導致孩子們因為學業上的壓力,而整日活在害怕、緊張、壓抑的氛圍里,長此以往,對孩子們的身心靈健康損害是巨大的;加上有些學校風氣不太好的,有些孩子可能會在校園受到一些被嘲笑、侮辱和人身攻擊的傷害事件,往往遇到這種情況,孩子們的自尊心又要強,大多數他們都不會主動把被嘲笑、侮辱、人身攻擊的事情告訴老師和家長,那麼當孩子長期經受著這樣的傷害時,難免心情會低落和不開心,以及憤怒壓制在心裡,久而久之,若無法排解和疏導,孩子們是極有可能患上焦慮抑鬱症或者患上其它更為嚴重的精神疾病。



所以,以上這一些些看似很小的事件,都極有可能成為孩子們成長中的一些創傷、打擊靈魂的罪魁禍首。故父母們在面對孩子呈現出異常的時候,試著去了解他們背後的故事和原因,解決他們的心頭之痛和恨,是幫助他們走出困境的途徑之一。


孩子們在學校經歷的學業壓力和精神上的傷害,若一直揮散不去,就會給孩子們的心靈留下疤痕,以後也將有可能會左右孩子們的三觀和性格,因為這些事件都是一種心靈的創傷,它們早已成形紮根在孩子們的思維和舉止中了。


舉個例子:一個學生長期在校園裡被同學們侮辱、嘲笑,那麼這種精神上的摧殘與經歷,就會潛移默化的影響到他,他因為總是被欺負,被別人看不起貶低,故心裡的價值感必然會變得很低很低,這就是所謂的「自卑感和自卑心理」,從而導致自己做任何事情都沒有信心和決心,亦會缺乏毅力和堅定的信念等等。可見,小時的創傷,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深遠和巨大的,但這種情況不是不可以調整,只是需要當事人持有強烈的自我反思能力和逆商能力,而這些能力也都是後天可以習得的。



我之所說這些,只是告訴家屬們:「家裡一旦有患抑鬱症的孩子,或者其它4心理精神異常的孩子時,父母要做的不是去指責和說他們矯情,而是按照以上分享的方法去循序漸進地靠近孩子的內心世界,聆聽他們的心聲,在交流的方式一定是「以尊重、溫和、理解、減少嘮叨為主。」


只有把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建立和諧了,那麼才能利於孩子們走出困境、走出心魔,這是無比正確的真理。你看看哪個焦慮、不冷靜、不學習的父母能陪伴好患精神疾病的孩子呢?答案是沒有的,這樣的父母不僅僅把自己搞得一塌糊塗,孩子也跟著遭罪,實在是令人萬般無奈。

所以,家屬們唯有學習,才能幫助自己建立一套真正幫到患者走出心魔、走出抑鬱症的陪伴指引。

-end-

《走出心魔》是阿秋老師重度抑鬱症康復後寫的一本療愈焦慮抑鬱的靈魂書籍,同時它也是一本指引家屬如何幫助患者走出困境的書籍。推薦你學習、療愈!願早日走出黑暗!學習是獲得成長最快且最廉價的方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otk6m8B3uTiws8K4CD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