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發票可以入帳,哪些不可以,終於搞清楚了

2019-07-24   廣西企業服務匯

「我這個月預估毛利20萬元,需要找多少成本、費用的發票?」

這些問題,相信很多同行也經常遇到。這既是一些粗淺的小問題,也是一些嚴峻的大問題。說它們粗淺,是因為這些問題從根本上來說,就不是問題;說它們是大問題,是因為換了任何一位會計工作者,都難以全面、得體地回答這些問題。下面把這些問題梳理如下,供大家參考。

一、哪些發票可以入帳?

1.首先需要糾正一下,題中所謂的「發票」,其實是票據的意思

發票是「發貨時的票據」。企業發貨時的票據有多種,如銷售單、出庫單、銷售收款單、銷售發票等,在我國發票專指銷售發票。發票是一種法定票據,是由國家稅務總局統一制定款式、或由國家稅務總局統一監控的銷售憑證。

由於發票在企業原始憑證中具有重要作用,一般企業老闆往往將原始憑證統稱為「發票」。所以在本文中,「發票」其實是票據的意思,也就是會計上的原始憑證。這些原始憑證,其表現形式除了發票之外,還有出入庫單據、銷售清單、工資表、匯總表、合同書等形式。

2.只要是企業經濟業務所產生的發票(票據)都可以入帳,也都應該入帳

如前所述,有些老闆問哪些發票可以入帳,原則上說,都可以入帳。我們回答都可以入帳,是有這麼個前提,即默認老闆所問的可以入帳的發票,都是其企業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票據。試想,不是其經營業務所產生的票據,他又何以來問我能否入帳呢?

進一步說,企業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票據,不但可以入帳,而且應該入帳,不能不入帳,否則,不就是做假帳了麼?而做假帳是違法的。

3.可以入帳的發票(票據)類型列舉

企業做帳用的發票(票據),包括採購發票(發票聯)、入庫單(驗收單)、付款單據、採購合同、銷售發票(記帳聯)、出庫單、銷售單、收款單據、銷售合同、費用報銷單(原始憑證匯總表)、差旅費報銷單(原始憑證匯總表)、工資匯總表、支票頭、收款收據、借款單、盤點報告、會議記錄、記帳說明等。

二、哪些發票不能入帳?

1.只要不是企業經濟業務所產生的發票(票據)都不能入帳

前文說過,企業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票據都可以入帳,而且應該入帳。照此理解,不是企業經營過程中所產生的發票(票據),都不能入帳,歸納如下:

其它企業的票據,不能在本企業入帳;

企業股東、高管、員工個人消費後所得的票據,除報銷醫藥費等個人福利性質的票據之外,不能在本企業入帳;

與企業不相關的個人消費後所得的票據,一律不能在本企業入帳。

2.雖然是企業經濟業務所產生的發票(票據),違法的、不符合規範的,仍然不能入帳

企業經濟業務所產生的發票(票據),其來源必須合法,其形式必須規範、有效,這樣才能入帳。如果來源不合法、形式不規範,則這樣的發票(票據)也不能入帳,列舉如下:

假髮票不能入帳。雖然經濟業務是真實的,但發票是假的,這種情況下應要求銷售方出具真發票;

與實際往來單位不一致的發票,一般情況下不能入帳。例如向甲公司採購商品,甲公司卻提供了乙公司的發票,這種情況下應要求甲公司重新開具發票,或者更改購銷合同和付款方式,將業務調整為向乙公司採購商品;

發票開填不規範的不能入帳。例如發票上企業名稱、納稅人識別號、商品名稱、金額等內容填寫錯誤,這種情況下應要求銷售方重新開具發票。

三、有盈利的情況下需要再找多少成本、費用發票?

老闆們還愛問這麼一個問題:「有盈利的情況下需要再找多少成本、費用發票?」這其實是一個令人哭笑不得的問題。首先,企業盈利了,應該高興;其次,盈利之後依法納稅,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這一點毫無疑義;接下來才是第三,作為老闆你可以考慮怎樣節稅、怎樣省錢,而首要的方法,還是需要去研究稅法,儘量享受稅收優惠。如此而已。

1.關於企業盈虧平衡

企業經營,總會有盈虧,不盈即虧,普天下企業極少有盈虧平衡、利潤恰好等於零的情況下。

所謂的盈虧平衡,是指企業一段時間(一個會計年度)的利潤等於零或接近於零的情況。企業所追求的,是利潤最大化,並非「盈虧平衡」;只是考慮到要交所得稅的問題,很多老闆就動起了「盈虧平衡」的腦子,想儘量少交稅。只是,所謂的「盈虧平衡」,它是後期的一個結果,而不是過程,更不是起點;要通過調整結果,來進一步調整、改變過程和起點,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甚至也是不可能的。

2. 有盈利的情況下需要再找多少成本、費用發票?

這個問題老闆愛問,但作為會計,我們卻難以回答。

舉例來說,某企業盈利50萬元,如果我回答說您再找50萬的成本、費用發票,就「平衡」了,不用上企業所得稅。然而這樣的回答,包含這很多問題:

盈利了,通過增加成本、費用發票的方式來減少盈利,進而少交企業所得稅,這樣會增加稅務風險。得了錢,增加了風險,不一定划算;

您去找幾十萬的成本、費用發票,也需要支付一定的稅費,比如到稅務機關指定的代開點去開具發票,增值稅等各項稅費加一塊,接近5%;

即便您花了稅費得到發票,發票所反映的業務是什麼,也不一定能做到帳上去;做進去了,也不一定能在稅前扣除;

發票代表的是採購商品或勞務,與之配套的還有合同、發貨、運輸、付款、售後服務等環節,開一張發票,還要把配套的這些環節也做一遍,太累,有些還不一定能做,比如付款。

四、總結

1.只要是企業經濟業務所產生的發票(票據)都可以入帳,也都應該入帳;

2.只要不是企業經濟業務所產生的發票(票據)都不能入帳;

3.雖然是企業經濟業務所產生的發票(票據),違法的、不符合規範的,仍然不能入帳,需要更換、重開規範票據之後才能入帳;

4.企業經營要重視納稅籌劃,做好事前、事中控制,少打事後虛開發票的主意。

更多財稅知識盡在廣西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