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建議呵護一江清水——記安徽省人大代表俞鸚鸚

2020-05-06     連接黃山

「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裡。」春風裡,新安江兩岸青山偎黛、綠水含翠,一如當年李白筆下的詩情畫意。皖浙兩省聯合監測數據表明,新安江上游水質總體為優、持續向好,連續7年達到生態補償考核要求,是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

發源於黃山市境內的新安江,是安徽南部的最大河流,也是浙江錢塘江的正源。2012年起,皖浙兩省啟動全國首個跨省流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打造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示範區。幾年來,「新安江模式」入選2015年全國十大改革案例、全國「改革開放40年地方改革創新40案例」,在安徽省和全國其他6個江河流域、10個省份複製推廣。

一江清水出新安,與一位人大代表的建議密切相連。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後,長期在黃山市供銷系統工作的省、市兩級人大代表俞鸚鸚在調研時發現,農業面源污染是新安江流域生態環境治理中「最難啃的骨頭」,其中農藥是一個主要的污染源。由於農藥全面放開經營,一些高毒有殘留農藥在農村大量使用,既污染了生態環境,也降低了農產品質量安全。2014年,俞鸚鸚向黃山市人大提交了《在全市開展農藥集中配送的建議》,建議通過農藥集中配送的市場監管模式,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及生物農藥,從源頭上控制農業面源污染,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新安江水質優良。

2015年10月,黃山市政府採納了俞鸚鸚代表的建議,出台《黃山市推進農藥集中配送工作實施辦法》,在全市建立統一採購、統一配送、統一標識、統一價格、統一管理、統一回收與處置、統一財政補貼的「七統一」農藥集中配送體系,全面推行農藥集中配送。當年,該項工作入選安徽省市長協會公布的2015安徽省轄市最具影響力十件大事之一。2019年,安徽省供銷社出台《關於積極推廣農藥集中配送的指導意見》,在全省供銷系統推廣黃山市農藥集中配送「七統一」經營模式。

近年來,黃山市發布了《黃山市農作物病蟲草害防治推薦農藥品種目錄》3期和《禁止和限制使用的農藥名錄》,確定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品種132個。全市完成配送中心和經營網點建設466個,鄉鎮基本實現全覆蓋,村級覆蓋率達80%。黃山市農業農村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全市農藥集中配送額累計1.08億元,生物農藥、高效、低殘留農藥使用率從60%提高到了80%以上,農藥使用量下降20%以上;有償回收農藥廢棄物包裝物5386萬個,回收與無害化處置率均達90%以上;累計撥付財政專項補貼資金3515.75萬元,農業節本率超過40%,呈現農戶節本、網點受補、環境改善等多贏局面,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治理。2019年7月1日,《黃山市農藥安全管理條例》通過地方立法正式施行。

「最開心的時候就是自己提的建議,件件有迴音、事事有著落。」俞鸚鸚介紹,農藥集中配送的建議是人大閉會期間提交的,黃山市人大及時送到承辦單位,全程跟蹤督辦,促成了建議的落地實施。俞鸚鸚說,安徽是農業大省,也是一個農藥使用大省,雖然農藥集中配送在全省實施起來難度很大,但這是發展現代農業、高效農業、生態農業的必然要求,作為省、市兩級人大代表,她將持續關注和呼籲農藥集中配送問題。

俞鸚鸚說,作為人大代表,依法履職既是法定義務也是政治責任,要從大處著眼、從小事著手,結合本地本單位實際,深入基層了解和聽取群眾的呼聲,掌握第一手材料,積極建言獻策,認真執行代表職務。近年來,俞鸚鸚的足跡踏遍了黃山市三區四縣,先後向省人大提出了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建立最低價中標後工程質量保障法規、提高山區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制定安徽省園林綠化工程建設程序監督管理辦法、配套設立中國傳統村落保護髮展省級專項資金等10多件建議,涉及改革與發展、民生與生態等方面。

(來源:人民數字安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ocL63EBfwtFQPkdnS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