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稱作「回鍋肉」的偶像們 |自述

2020-09-20     骨朵星番

原標題:那些被稱作「回鍋肉」的偶像們 |自述

| 毛豆

在過去3年裡,選秀綜藝是令人記憶深刻同時也讓人五味雜陳的節目形式。

一個又一個新鮮的面孔被推到大眾面前,被狂熱追逐而後漸次忘記。幾乎每一個參加節目的練習生都在體驗絕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都無法感受的名利颶風,也無一例外地接受著「叢林法則」堅硬的揀選和命運的無常試煉。

屬於偶像的市場就只有那麼多,在被市場挑揀後,再度打磨、拋光,再重回選秀舞台,成為很多練習生逃不脫的命運。可是,即便他們有勇氣重新站回舞台上,大眾對他們卻少了些寬容,多了些苛責。「回鍋肉」「不出道就失業」等言論成為橫亘在選秀選手面前的圍欄。

但是,我們以為的就是事實嗎?「回鍋肉」「不出道」對於偶像自己而言,真的這麼重要麼?

這次,骨朵星番找到了徐聖恩和鈦戈男團的圳南、靳凡、展羽一起分享他們反覆參加選秀和面對質疑的感受。

以下是他們的自述:

徐聖恩

我不是迷途的羔羊

《少年之名》結束的那一刻,我哭了。

我自問不是個喜歡在舞台上流淚的人。舞台是外放的,是個用來傳遞作品的地方,如果觀眾想看眼淚,為什麼不去看電視劇?當然,我也承認綜藝節目多少需要戲劇衝突,可我不希望自己的眼淚變成一種表演。

但是,我那天還是沒忍住,因為下台之後,PD(張藝興)本來是想跟我握手,後來還是抱了我一下。很多時候,感覺PD就像我的影子,他一直跟著你,一直看著你,看你有沒有變化,過得好不好。那一刻,我淚崩了。

3年,我從一檔選秀節目的決賽走到另一檔同類型節目的決賽,PD還在那裡注視著你,那種感覺很複雜。心酸、辛苦、感動,種種感受雜糅在一起,我想很難有第二個人能感同身受。

今年決定參加《少年之名》之前,我做了一段時間心理建設。這些年,我不是不知道外界對我的一些評價,甚至是嘲諷。他們會想徐聖恩這個人穿梭在各種選秀里,是要做「綜藝咖」嗎?

我的身上被貼上各種各樣的標籤,包括「回鍋肉」。

在當下的選秀節目裡,很多人都是「回歸肉」,比如說這次節目中的選手,大部分都是。可是「回鍋肉」是什麼?說到底是別人給你的標籤。

我為了去對抗這樣的標籤,就要作出調整。

《少年之名》第一期初舞台的時候,我選擇用歌詞和作品去反擊網絡上的語言,因為作品是我最鋒利的武器。

我不可能從一開始就不在乎別人的說法,這兩年發生了很多事情,且不說網友,包括我的團隊、老闆,都在讓我不要那麼固執,非要做說唱。這個過程中,我也想過退縮,嘗試過妥協。有段時間,我感到害怕。做事、說話都擔心產生不好的影響,總想著怎樣才能被人喜歡。這種畏懼,會把我自身的性格、想法都掩蓋住,不僅自己不舒服,觀眾也感受不到我的魅力。

經過時間沉澱,我的心智相較從前更成熟一些。我開始明白,你永遠不可能把別人認為錯的東西變成對的,這樣我就沒必要去跟他們較真,因此面對質疑聲,就越發不會在乎了。質疑我的聲音太多了,區區「回鍋肉」三個字,算什麼?

我決定再度回到選秀舞台,參加《少年之名》,也是因為我想找回稜角。

我之前是從男團選秀類節目出來的,可能被更多人認識了,這次又重新去參加選秀類的節目,我覺得我的心態變了。之前是懵懵懂懂想贏,現在就是想在舞台上,來檢驗我自己。我只想更大膽的、放肆的去做自己,不管是舞台上還是在平常的訓練生活,我想更多的讓別人了解一個真實的我。

我再次「出道」失敗,這個結果在外界看來可能不盡如人意,就我個人而言,喜憂參半。

之所以說「出道」二字讓我感覺喜憂參半,因為「出道」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帶來新的資源,提升大眾關注度。國內留給年輕偶像的舞台稀少,這是不爭的事實,每一個表演機會都非常珍貴。

但是,就我個人而言,我心裡其實一直有糾結。加入一個男團,意味著必須為了集體作出妥協和讓步,個人想要表現的東西,可能得不到機會展示,這會是種遺憾。所以,對我來說,能不能跟隨團體出道,有利有弊。

我覺得「出道」是個很模糊的概念,對我來說,「出道」是一定要有作品深入人心。「出道」不是在節目裡邊成團了就是可以。成團了也有可能起不來,沒有過多的關注,也沒有過多的作品去支撐它,這樣也可能會逐漸被淹沒。所以,還是得有作品,不管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團。

幾次選秀經歷讓我更確信自己要什麼了,我就想好好做個偶像說唱歌手。短期內應該不會再考慮參加選秀,現在更多的工作重心會在音樂作品上,希望能夠留讓別人認識到我的作品。

以前的標籤都是別人給我的,但我現在想做一個自己的標籤貼在身上,在舞台上展現出來,讓別人覺得原來徐聖恩是這樣的人。有質疑也沒什麼,要往山頂走的人,何必在乎半山腰的看法?

《少年之名》里,我最喜歡自己舞台是《迷途羔羊》。這首歌是我和當時的隊友一起改編的,我們大概的方向就是告誡別人,不要因為眼前迷茫,要努力的去看向遠方,這樣你才會堅定的走。「出道」對每個人的意義不同,對我來說,不「迷路」比較重要。

鈦戈男團——圳南

我覺得選秀節目有些「浮躁」

《少年之名》結束到現在,感覺身體還沒完全調整過來。準備決賽的那段時間,整個人都是超負荷,實在是太累了,歌曲量大,時間緊急,我有將近四天的時間沒能好好睡一覺。

這次參加選秀節目,我從頭走到尾,這個過程讓我有了些新思考:我會覺得現在的選秀節目有點「浮躁」。

當然,我不是說它好或者不好,我說的「浮躁」是指節目有時間限制,打磨一首歌,一個舞台的過程會被大幅度壓縮。很多時候,我覺得如果多點時間,那些舞台可以更好。舞台是我最在意的東西,我還是希望給舞台足夠的時間。這可能是我接下來一段時間,都不會考慮再參加選秀的原因,

我一直覺得,「出道」不是個指向型很明確的詞,不是說出道了就一定會怎麼樣。出道或許可以擁有更豐富的資源,但也只是或許。不管外界怎麼來定義出道,只要給我舞台讓我表演,我就沒什麼好怕的。

說白了,一個人是否出道都很難改變「偶像」正在被污名化的現實。

我本身是名rapper,身邊有很多說唱歌手,我經歷過太多次,一提到「偶像rapper」就被帶著有色眼鏡看待的感覺。

之前我自己就是做「地下」的,我理解這種看法。也恰恰是在走了偶像這條路後,才發現這種看法很狹隘。一個地下rapper,如果把歌曲做好,被眾人熟知,身上自然就會有偶像影子,這二者可以很好的融合,而非刻意製造衝突。我現在感覺,如果一個rapper,還能把舞蹈調好,這件事很牛。

況且,回到現實中來。除了舞台和作品以外,我也要生活,也要盡力回饋家人。哪怕家人沒有這種需求,對男人來說,讓家人放心也是一種責任,這些都在教育你不要意氣用事。對成功有渴望,這事不丟人。rapper也好,偶像也罷,沒有人不想紅。

作為藝人,尤其是偶像藝人,本來就要面對各種非議,有人說偶像就是看臉,那我就覺得,如果做帥哥是種困擾的話,那我願意永遠被困擾。

至於「回鍋肉」的標籤,我是無所謂。比賽期間,我覺得自己聽到最對的一種觀點就是,當別人帶著一種異樣的,甚至是貶低的眼神去看「回鍋肉」的時候,可能他們根本沒有勇氣像我們這樣摔倒了再站起來走回去。對我來說,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也不一定是選秀。當然,話也不能說死。

鈦戈男團——靳凡

我不喜歡別人說我「老了」

剛剛從雲南回來,實在是太喜歡那個城市,處處都是美景,什麼都不用想,只是看天、看水、看山、看樹,哪怕從洗手間出來,看到的風景都讓人心情好,感覺整個人都很放鬆。

我也從比賽的高壓狀態中出來。感覺生活沒什麼特別的變化,就還是回到從前。沒有「出道」對現在的我而言,不會是打擊。這話說了很多人不信,因為「出道」的概念被抬的太高了。

參加《少年之名》之前,有老師說過:「不想「出道」的練習生不是優秀的練習生。」當然,能出道最好,沒有哪個藝人不想要好一點的資源。但是,我參加節目的主要原因,還是希望能進去提升自己。因為我發現,我們這群人,每參加一檔節目出來,都會發現自己提高了很多。高壓狀態,加上男人的勝負欲,就是會讓你想為了舞台拚命。

至於「回鍋肉」,我一直覺得這個稱呼很戲劇。水都還沒燒開,怎麼稱得上回鍋。

去節目之前,就猜到會有人質疑,如果在意我就不去了。參加《少年之名》是為了去摘掉標籤,而不是因為「回鍋肉」這種標籤就把自己框住。感覺外界一直有誤解,覺得「回鍋肉」的稱呼會讓我們感到痛苦,可我們真的無所謂,因為這個標籤,沒有給我們造成什麼損失。

不止是「回鍋肉」,往大了說,「偶像」、「練習生」、「IDOL」這些都是標籤。沒看過舞台的人,或者說不了解這個行業的人,甚至是沒有成為練習生之前的我自己,都會覺得這些人只是靠臉吃飯的花瓶。事實當然不是這樣,但誰又能叫醒裝睡的人?

重要的是,偶像群體到底有沒有實力,我自己心裡清楚。

上學的時候,我學習的是鋼琴和美聲,和偶像完全不搭邊。成為練習生之前,我對這行完全沒概念。幾年前,公司有很多練習生,數量最多的時候甚至超過一百。我當時以為自己實力很強,多才多藝,後來才發現,我學的東西沒有用武之地。

說實話,公司內部練習生的競爭壓力不亞於選秀節目,定期要考核篩人,選秀好歹有日期限制,練習生沒有,你根本不知道未來在哪,也不知道哪一天結束。沒日沒夜練習的那些日子,多得是中途放棄的人。所以,偶像男團的「難」,根本就不在「回鍋肉」這件事情上。

有時候會想,如果公司把選拔練習生出道的過程拍成紀錄片播出會很有意思,很少有人知道出現在大眾面前,我們經歷了多少。鈦戈在成團之前,原本是打算打造11個人的大團,有一天,公司的公告欄突然宣布變成5個人,於是我們這十幾個人就又練習了三年。

路是我自己選的,這些都是偶像該承受的。要說現在唯一讓我覺得難過的點,其實跟「回鍋」「出道」一點關係都沒有,而是年紀。

參加節目的時候,總有人拿我們團的年紀說事,說我們老了,可我們明明就很年輕。不過,這也沒辦法,畢竟00後已經開始稱霸市場了。我為偶像行業付出最多的是我的青春,我做出過最大的妥協是獻出我的青春。誰能想到呢?我才二十多歲,但大家都說我老了。

鈦戈男團——展羽

介意「回鍋肉」的是「你們」

《少年之名》全部結束後,我有十天假期,回了趟老家,去陪陪家人。老家的生活節奏很慢,時間被拉長,感覺一天可以做很多事情。有天我去買奶茶,看到工作人員插吸管的動作,都比北京慢了很多,一陣焦慮涌了上來。說到底,我現在還是希望忙碌點,快節奏的生活更適合於我(們)。

現在的工作,大多數時候在「等」時間。本來國內的唱跳舞台就不多,能給到偶像團體的就更少,加上疫情的影響,可能要到年底才能有重返大舞台的機會。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參加選秀的原因,還是希望能多留下幾個舞台。

我想要的是舞台。至於是否「出道」,這不是我最在意的點。「出道」要考量的綜合因素有很多,外貌、身材、性格、能力每一項都是影響因素,被淘汰了也並非判定一個人「好」或「不好」的標準。

而且,出道了就意味著一帆風順嗎?過去的某段時間可能是,但現在不是了。舞台太少了,留給男團的更少。與其說是沒有「出道」的煩惱,不如說是」唱跳偶像」的共同煩惱。

和靳凡誤打誤撞入行不一樣,成為偶像是我從小的夢想和目標。15歲的時候,我就一個人來北京學習,當時是我爸送我來的。我很感謝我爸,這個世界上我最感謝我爸,他能把一個十幾歲小孩不切實際的夢想當真,還一直支持,挺偉大的。

當然,我也放棄過。畢業之後有段時間,我離開了這個行業,找了份普通工作。堅持了不久,發現還是想做唱跳,想做舞台,不想那麼早就被工作束縛住,想再「無知」一點。就又回來北京,然後再沒離開。

最難的時候都沒有放棄,現在就更不會走了。接下來的一段時間,我暫時不考慮繼續參加選秀節目,人生也不是只有這一條出路,我得想想其他的出路。應該會去演戲,我不排斥表演,對任何一種出現在大眾面前的形式,我都不排斥。

至於「回鍋肉」的問題,好像是我們這群人繞不開的詞,被問過太多次。我們說不介意的時候,就是真的不介意,介意的是「你們」。一個人摔倒了站起來,又摔倒了再站起來,你為什麼要說這個人有問題?

不過,我真的有點介意拿年齡說事,這不太酷。我們團一共才出來一年,參加過兩次選秀,倒也不必說成「十年老團」的樣子,我們年輕著呢。

結語

從某種意義上說,選秀綜藝的火爆成就了這群少年,但短暫的浮華之後,節目本身亦是束縛。一方面他們無法否認選秀給自己帶來的機會和資源,另一方面又要面對各種質疑的無奈。

對於是否繼續參加選秀,這些沒有出道的偶像們很難給出一個永遠否定的答案,但至少短期內,他們決定退出這場遊戲,尋找新的人生入口

風暴中心的人,往往是最冷靜、清醒的存在。當大眾覺得當不當「回鍋肉」,能不能「出道」是至關重要的事情,必須被賦予悲劇性的意義時,對偶像而言,可能真的只是事業上輕描淡寫的一筆。通告結束後,伸個懶腰,明天怎麼樣,誰知道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UowsHQBLq-Ct6CZMgr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