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測量:10個醫生9個錯?但這些細節真的不能忽視!|10.8全國高血壓日

2019-10-08     醫脈通心內頻道
1998年起,將每年的10月8日定為全國高血壓日。今天是第22個「全國高血壓日」。與世界高血壓日保持一致,從2014年起,全國高血壓日的主題也均為「知曉您的血壓」。

醫脈通編輯整理,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正確測量血壓獲得準確的數值,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不容易做到。在今年1月份於匹茲堡舉辦的高血壓研討會上,30名臨床醫生和醫學專業人員接受了血壓測量方面的測試,結果只有3人可以準確地測量血壓。

血壓測量的7種錯誤

5月,美國心臟協會(AHA)在官網發布文章,指出血壓測量的7種錯誤可能導致血壓讀數偏高,從而造成誤診。

(1)膀胱充盈(憋尿)——可能造成血壓讀數偏高約10~15 mmHg;在測量血壓之前,應排空膀胱。

(2)坐姿不端正(懶散,背部/下肢缺乏支撐)——可造成血壓讀數偏高約6~10 mmHg;測血壓時,需背靠椅背、雙腳平放在地板或腳凳上。

(3)手臂懸空——可能造成血壓讀數偏高約10 mmHg;測量血壓時,應將手臂平放在桌面上,使測量袖帶水平與心臟平齊。

(4)袖帶套在衣服上——可能造成血壓讀數偏高約5~50 mmHg;測量血壓時,最好裸露手臂。

(5)袖帶太小太緊——可能造成血壓讀數偏高約2~10 mmHg;應選擇尺寸合適的袖帶。

(6)翹二郎腿——可以使血壓讀數偏高約2~8 mmHg;測量血壓時不要翹腿,雙腳得到支撐。

(7)說話——回答問題、打電話可能造成血壓讀數偏高約10 mmHg;測量血壓時,注意保持安靜。

文章指出,以上每個錯誤對血壓讀數的影響無疊加效應。但這些常見的不規範做法會影響後續的診斷和治療,因此,必須引起患者和醫生的充分重視。

哪些因素影響血壓測量結果?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7種錯誤,還有哪些因素會影響血壓測量結果呢?對於臨床上常見的影響血壓測量結果的因素,河北省人民醫院郭藝芳教授團隊的結果如下(各種體位時均測量右上肢血壓,本文所提供的數值均為收縮壓的差異):

(1)坐位法血壓值較臥位法降低約3 mmHg;立位測量較坐位降低約5 mmHg,較臥位降低8 mmHg。即臥位>坐位>立位。以上差異均具有統計學顯著性。

(2)右側臥位較平臥位增高5 mmHg,左側臥位較平臥位降低16 mmHg。均達到統計學顯著性差異。

(3)聽診器胸件置於袖帶內時收縮壓較標準坐位法降低4 mmHg,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4)隔薄衣(厚度<1 mm,如薄襯衣)法血壓值與標準坐位法測量值無顯著差異。

(5)電子血壓計(歐姆龍臂式)與台式汞柱血壓計(標準坐位法)測得數值無統計學差異。

(6)臂圍≤26cm的老年高血壓患者用常規袖帶測量較用大號袖帶測量增高5 mmHg,臂圍≥27cm的老年患者用大號袖帶測量較常規袖帶測量值降低4 mmHg。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7)以30例行冠狀動脈造影術的老年患者為對象進行的研究顯示,無創血壓較有創血壓降低約9 mmHg,達到統計學顯著性差異。

上述研究表明,臥位、立位、左側臥位、右側臥位、袖帶過松或過緊、肥胖患者不使用大號袖帶、聽診器胸件置於袖帶內等不規範的血壓測量方法均可顯著影響所測得數值,臨床工作中應予避免。門診環境下,為方便患者,可以允許患者穿著薄衣物(如厚度<1 mm的薄襯衣或薄秋衣)進行測量,這對所得結果影響不大。

規範化的血壓測量方法是怎樣的?

(1)選擇符合計量標準的水銀柱血壓計,或者經過驗證的電子血壓計。

(2)使用大小合適的氣囊袖帶,氣囊至少應包裹80%上臂。大多數人的臂圍25~35 cm,應使用長35 cm、寬12~13 cm規格氣囊的袖帶;肥胖者或臂圍大者應使用大規格氣囊袖帶;兒童應使用小規格氣囊袖帶。

(3)測血壓前,受試者應至少坐位安靜休息5分鐘,30分鐘內禁止吸煙或飲咖啡,排空膀胱。

(4)受試者取坐位,最好坐靠背椅,裸露上臂,上臂與心臟處在同一水平。首次就診時應測量左、右上臂血壓,以後通常測量較高讀數一側的上臂血壓。特殊情況下可以取臥位或站立位。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出現體位性低血壓情況者,應加測站立位血壓。站立位血壓應在臥位改為站立位後1分鐘和5分鐘時測量。

(5)將袖帶緊貼縛在被測者的上臂,袖帶的下緣應在肘彎上2.5 cm。將聽診器探頭置於肱動脈搏動處。

(6)使用水銀柱血壓計測壓時,快速充氣,使氣囊內壓力達到橈動脈搏動消失後,再升高30 mmHg,然後以恆定的速率(2~6 mmHg/s)緩慢放氣。心率緩慢者,放氣速率應更慢些。獲得舒張壓讀數後,快速放氣至零。

(7)在放氣過程中仔細聽取柯氏音,觀察柯氏音第Ⅰ時相(第一音)和第V時相(消失音)水銀柱凸面的垂直高度。收縮壓讀數取柯氏音第Ⅰ時相,舒張壓讀數取柯氏音第V時相。<12歲以下兒童、妊娠婦女、嚴重貧血、甲狀腺功能亢進、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及柯氏音不消失者,可以柯氏音第IV時相(變音)為舒張壓。

(8)應相隔1~2分鐘重複測量,取2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如果收縮壓或舒張壓的2次讀數相差5 mmHg以上,應再次測量,取3次讀數的平均值記錄。

心律失常和服用降壓藥患者的血壓測量?

對於嚴重心動過緩患者(心室率<40次/分),測量血壓時放氣速度要比正常心率時減慢,通常放氣速度應為每搏心跳水銀柱下降不超過2 mmHg,這樣可以避免放氣過快導致的收縮壓偏低和舒張壓偏高的現象。

對於心臟節律不齊,特別是心房顫動,只有通過重複測量克服心臟逐跳變異較大帶來的問題;而對於心動過緩又伴有嚴重節律不齊者,血壓測量時上述兩個方面均應注意。

在對患者做出高血壓診斷時,首先應明確患者是否服用了降壓藥物。就降壓藥物本身對血壓水平的影響而言,需注意一下幾點:

如需了解患者不服藥時真實的血壓狀況,對能夠停用降壓藥物的患者,建議在密切觀察下停藥5個半衰期以上後測量血壓;

血壓測量時間:如要了解降壓藥物的療效,一般應當測量藥物的谷值時的血壓;

血壓測量方法:為了更加全面地了解已服用降壓藥物患者的血壓水平,在測量診室血壓的基礎上,可加測動態血壓或家庭血壓。

參考資料:

[1] 7 common mistakes in BP measurement. Healio. May 5, 2018

[2] 郭藝芳. 這樣測量血壓是錯誤的! 郭藝芳心前沿|微信公眾號. 2016-03-21.

[3] 中國高血壓聯盟. 中國血壓測量指南. 中華高血壓雜誌, 2011, 19(12):1-15.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nFT8rW0BMH2_cNUgEum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