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36年這天,皇帝很忙,給泉州連發了兩道聖旨

2019-07-24   微觀泉州

2015年,在晉江東石鎮光渺村石菌自然村,曾經發現一份聖旨。

原來是一座20多年無人居住的古厝翻修,當地的黃氏後人在進行最後清理,請出祖先牌位及公媽龕時,發現一個包裹嚴實的竹筒狀物件,打開後一看,裡面存放的竟是一份康熙年間的聖旨。

聖旨軸長2.5米、寬30厘米左右,材質為綾,由右至左依次是咖啡、金黃、橘黃等五色,首尾兩端織有雙龍圖案,右首端還織有兩條翻飛的銀龍和「奉天誥命」四個提花篆字。

正文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開頭,與我們平常在影視劇作品中所聽到的「奉天承運皇帝昭曰」不同,據說皇帝下達制令的形式有諭、旨、策、制、詔、戒等多種——

「詔曰」是詔告天下。凡重大政事須布告天下臣民的,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而「制曰」是皇帝表達皇恩、宣示百官時使用的。凡是聖旨中表達皇恩浩蕩時,都以「奉天承運,皇帝制曰」開頭。

聖旨內容有滿漢兩種文字,右側為漢文、左側為滿文,中間有兩處褪色的紅色方塊,輪廓清晰,或為御璽朱印所留。



不過發現時,最靠近貼金軸的為朱紅字跡,由於綾布已酥裂,字跡未能全部識別。但依稀可辨為誥贈游擊(將軍)黃增陞祖父泉山公為懷遠將軍,而在金黃綾本區域,則以黑墨續接朱紅字跡內容,覃恩贈其祖母王氏為「淑人」。

據晉江博物館館長吳金鵬說,在晉江,目前通過史料已知在康熙年間獲得聖旨封賞的有十多人,多數都是跟隨施琅收復台灣的有功將領。

這一天,康熙很忙

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1697年),康熙很忙。

就在東石這份聖旨頒發的這天,石獅也曾收到聖旨:康熙下發「四世一品聖旨」,表彰邱天勝文韜武略,參站勇敢,關心部屬;也褒獎了邱天勝的父親、祖父、曾祖父三代,讚揚他們的傑出培養。這四道以漢字和滿文兩種字體書寫的聖旨,被稱為「四世一品聖旨」,全稱「清康熙三十六年黃地祥雲飛鶴紋錦敕封邱天勝及上三代誥命」。

時日久遠,後來聖旨受損越發嚴重。2015年,石獅傳人將這份國家級文物贈予閩台緣博物館,啟動了保護修復程序。




不過這天康熙下發的聖旨,還遠不止這兩份。

封贈廣東潮州莊氏先人

深圳特區報2010年曾報道,潮州市饒平縣新圩鎮僑光村的莊氏家族,珍藏有三道康熙皇帝的聖旨,這是在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康熙對莊氏先人莊宏略及其直系親屬進行褒獎封贈的誥命,聖旨中授莊宏略為榮祿大夫,贈其父、曾祖父為相同官階,封其妻張氏為一品夫人、其母為一品太夫人,贈其曾祖母為一品夫人。

封贈安徽肥東昂氏父子

江淮晨報2004年也報道過,離安徽肥東縣城店埠約15公里的西山驛鎮昂集村,在清康熙年間,曾走出一對父子進士——昂紹善、昂天曾羽。據史載,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皇帝連下二道誥封,贈昂氏父子皆為文林郎;封昂紹善妻梁淑慎、昂天曾羽之妻閻氏為孺人。

追贈河南中牟縣知縣父母

《東方收藏》雜誌2012年第8期記錄,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為表彰河南開封府中牟縣知縣李其昂為民請命,修建從祥符到鄭州的河堤,使大片洪澇窪地變為良田,康熙連頒兩道聖旨,覃恩追贈其父李沁為文林郎河南開封府中牟縣知縣,其母黃氏淑慎為孺人。

這一天,康熙為什麼這麼忙

300多年前的這一天,清王朝到底發生什麼事,讓康熙這麼忙?

福建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社會歷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政治制度研究中心主任胡滄澤說,古代皇帝作為一國之君,很多事情都很難有規律,如每天批多少奏摺、頒多少聖旨,往往是憑一時喜惡行事。




而聖旨一般有其固定規制,如清朝皇帝頒給五品以上官員的聖旨,顏色、底紋圖案比較豐富,有三色、五色、七色之分,頒給五品以下官員的則是純白色,聖旨內容由翰林院撰擬,經內閣大學士奏定後,再按品級填發,行文有一定規則,因此,負責書寫的翰林院庶吉士們可依葫蘆畫瓢,在某些特定時間和場合「批量生產」,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一天之內會出來這麼多聖旨。

至於為何是在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胡教授表示,可能在當天有特殊的慶典,建議查閱當日皇帝的起居錄或相關年鑑。

果然,經翻查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的《清史編年第三卷康熙朝(下)》,記載著當天太和殿內正舉行著慶祝:「以平定噶爾丹,康熙帝於太和殿行慶賀禮。詔告全國,詔內『恩款』三十六條。加封撫遠大將軍伯費揚古為一等公,西路出征參贊以下官各給拖沙喇哈番,襲一次。隨後又免三次出徵兵丁所借官庫銀兩。三次從征官各加一級,頒賞內蒙古四十九旗。」

或許平定了噶爾丹叛亂,這天皇帝心情好,以至於大行封賞也是說得過去的。

來源|花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