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家長太難了,學會這些說話技巧,才能跟孩子輕鬆做朋友

2019-11-29     你好children

當我們吐槽孩子不聽話,不配合,把家長氣瘋氣出病的時候,有沒有反思一下自己的原因。是不是家長說話不得要領,孩子只接收到你的模糊信息,負面情緒,破壞性氣息,而不知所措,甚至逆反抗拒,嚴重者做出極端行為呢?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跟孩子說話,絕對是一門技術活,需要家長對人對事有著通透認知,推己及人的悲憫情懷,知己知彼的洞察能力,以及溫婉精準的措辭,喚醒孩子向上向善的積極性。

話術一,直接描述問題。

如,「帶上水。」

而不是,「咋又忘了帶水,你總是這樣丟三落四,將來看你人丟了怎麼辦(責備,翻舊帳,負面預期)」。

話術二,拿出替代方案。

如,「給,用餐巾紙擦嘴。」

而不是,「哎呀,又用袖子擦嘴,髒不髒啊,跟誰學的,那麼噁心人?」(重複錯誤相當於強調一遍該這樣做;嫌棄的語氣令對方不快,追究責任,令其他養育者躺槍)。

話術三,下達具體指令。

如,「穿衣服,背書包,關燈,然後我們出門。」

而不是,「你快點吧,這就晚點了!」(催促,負面結果,孩子依然不知所措)。

話術四,不直接否定,而是給出選擇方案

如,「要麼你在這裡守著玩具哭,下次不帶你來了;要麼按照清單購買,下次還帶你來。你自己選吧。」

而不是,「你這個熊孩子,怎麼這麼不懂事,說好了只買一個玩具,你說話不算話。咱家裡哪有這麼多錢讓你胡花亂花呀。再哭,再哭我打死你……」(訓斥扣帽子,哭窮,動手,放著清單卻不會用。)

話術五,直接給出後果,而不是催催催。

如,「還差十分鐘車就到了,你還去不去?」

而不是,「都一早晨了,還沒刷牙洗臉換衣服。你要再這麼磨蹭,我不帶你出去了。」(否定一切,無準確信息的威脅,相當於無用。)

話術六,給出清晰步驟。

如,「先把不油膩的碗筷收到一起,再把油膩的盤子收一起,清水洗碗,加洗潔精洗油膩的餐具,然後把餐桌收拾擦乾淨,把地掃乾淨,抹布抹凈水印子。」

而不是,「快去刷鍋洗碗,這麼大了一點用都不中。你看人家誰誰誰……」(動作要領不明晰,埋怨招致逆反,用別人對比,有可能逼孩子做出極端行為。)

話術七,允許你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但你要對後果負責。

如,「你可以不吃飯,但飯後到睡覺,不可以吃別的,你要做好挨餓的準備。」

而不是,「快吃,我給你加糖,不吃一會餓了看你怎麼辦?」(無效的催促+無原則誘哄+一會打破規定給吃的)。

話術八,鼓勵,調動孩子積極性。

如,「今天自己穿衣服,準備用品,看看能不能圓滿完成。」

而不是,「你快穿衣服呀,別忘了帶水壺,還有英語作業本,還有帽子,哎呀,能不能不讓我操心了……」(一邊事無巨細叮囑,一邊嫌棄孩子不自主。)

話術九,示弱,激發孩子保護欲。

如,「今天媽媽不舒服,給我倒杯水好嗎?謝謝。」

而不是,「累死我了,整天忙得腳不沾地,不舒服了也沒人管我。」

(把抱怨改成請求幫助並表現感激之情)。

話術十,用誇讚的語氣說出要求。

如,「我生病時,兒子自己寫作業,還幫我熱牛奶,洗水果。我真幸福!」

而不是,「我這裡難受死了,還得陪你寫作業,連個水果都不知給我洗,要你有什麼用?

(一邊抱怨一邊數落,孩子不會幫助你,還恨你)。」

話術十一,用擬人化語言代替命令

如:「呀,誰還在電視里還沒有休息呢,電視里的人一定講累了,玩累了。他們也要睡覺了」。孩子一般聽到這類話都會跑回去把電視關掉,讓電視里的「人」睡覺。

而不是「你看你,有忘記關電視了,怎麼這麼不長記性,趕快去關電視」。如果家長的情緒太兇,孩子更有可能不會去關電視了,甚至出現牴觸情緒。

話術十二,用善意提示代替警告

孩子把蘋果果核扔在地上

如:「這麼漂亮的地板,果核到處亂扔,不小心踩到很容易讓人滑到的,還很難看,媽媽就得重新打掃一次了」(對孩子認知理解有一定要求的)

而不是「告訴你多少次了,吃了的果核要扔進垃圾桶里,再這樣下次就不給你買了」

話術十三,用說出的感覺代替生氣

家長生氣、憤怒是可以的,但是只顧著自己的情緒宣洩,並不能解決問題

當你上一天班累的很,孩子卻要你給他講故事,你應該說:「媽媽上班一天累的很,腰也痛,肩膀也酸,能不能媽媽周末休息了講呢?」

而不是「你真的很煩人哎,一邊玩去,讓我躺會」

話術十四,對孩子說話要淺顯易懂且具體簡潔

自閉症及亞斯伯格症的孩子並不擅長人們透過語言來與他互動,尤其更怕聽取很長的句子。

話術十五,要下達指示時,應該要一次講一個

自閉兒的語言發展,一向都很遲緩且偏差,因此不擅長聽人講話,尤其是某些很難理解的拐彎抹角說法,以及講話方式。在此具體說明一下。

首先是很長的句子,例如「先去把手洗乾淨,再來吃飯」,聽到這樣的指示時,有些孩子會沒有去洗手,就直接開始吃飯。這並不是他教養不好,也不是故意要唱反調,而是因為句子太長時,會忘記前面的部分。

此外,也有一些孩子在父母請他「去把碗拿過來」時,他會把杯子等,碗以外的東西拿過來,因為他聽得懂句子後半段的「拿過來」,卻對前半段的「碗」這個字,沒有認知,但孩子畢竟是純真的,所以此時他會覺得必須拿什麼東西去給父母才行,最後的結果,就是隨便拿了一個東西過去。

話術十六,應以簡短且淺顯易懂的單字清楚地對孩子說

和自閉兒交談的時候,要掌握的訣竅在於儘可能使用簡短又淺顯易懂的字句。

例如若是想要傳達「先去把手洗乾淨,然後再來吃飯」的意思時,就先告訴孩子說「去洗手」,等孩子把手洗乾淨後,再跟他說「來吃飯」,這樣清楚簡潔的方式,孩子就能理解。

若想要求孩子「把碗拿過來」,就在講完「碗」字之後,稍微停頓一下,再繼續說「拿過來」。只要將每個單字,清清楚楚地說出來,孩子就能聽得懂。

話術十七,合理的提示層次 

這是老生常談的一個技巧。我們在機構給孩子上課的過程中,常常會用到。比如說教孩子洗手,我們將洗手分為:「打開水龍頭-將手弄濕-按洗手液-沖洗-關水龍頭」幾個動作,語言只是一方面,合理運用手勢、肢體、卡片等物理或視覺提示能有效幫助他們。 

如剛剛的「穿鞋-去超市」,也可結合「首先…然後」的圖片幫助孩子理解並完成。不要操之過急,學著因為孩子一丁點進步而歡欣鼓舞,這十幾年跟孩子們相處,我說的最多的話大概就是:「對啦」「太棒了」,因為我發現我給了孩子不斷地鼓勵,他會還我成倍的驚喜。 

話術十八,用「做什麼」代替「不要做什麼」

自閉症兒童更傾向於做一個良好的執行者,相比起複雜的「不要亂跑」,「做好」、「手放好」會讓他們更容易知道要怎麼做。在跟孩子交流時,應多告訴小朋友應該要做到的事情,如「等待」而不是「不要亂跑」,並在孩子表現好的時候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 

 耐心地等待 

我們常常將教育孩子比喻成 「牽著蝸牛去散步」,自閉症兒童的信息處理能力欠缺,導致他們往往無法及時作出合理的反應,適當的等待比不斷重複要求更重要。不要讓自己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變成相互折磨的時間,認真的陪伴孩子的成長,這其中成就的,何止是孩子。 

話術十九,平行語言 

在孩子正在做某件事情或遊戲時,我們可以在他們身邊適當進行相應語言輸入,通過情景化教學,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語言信息。曾經有個家長說過:「如果說我們永遠得不到一個有正常孩子家庭的幸福,但是卻獲得了不一定每個家庭都能獲得的幡然醒悟」,這句話讓我太震撼了,想分享給家長們。隨著社會對自閉症的關注,越來越多的研究、技術被發現,請相信你不是孤身一人在作戰。 

紀錄片《語言暴力》導演謝勇說:「語言是有能量的,積極的溫暖的語言能夠讓孩子變得自信,樂觀。而攻擊性,傷害性的語言可能毀掉孩子的一生。」

使用積極溫暖的「良言」,規避攻擊性傷害性的「惡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mBz4tm4BMH2_cNUg0sW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