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我跟遠嫁外省的閨蜜終於約上了,聽她要來西安探親的前幾天我就開始激動不已,想要帶著嘗遍我們當初一塊學校周邊的一切美食,沒出息的我剛寫個開頭就餓了,畢竟也是飯點了。
好了,話題繼續(一邊想著街邊小吃一邊艱難的碼字),閨蜜來的時候,帶著3歲的兒子,與此同時她也是產後半年的二胎寶媽,兒女雙全,一見面我就羨慕不已,畢竟她跟老公是校園戀愛,一畢業就結婚,體制內單位,房子車子婚前全部配齊,簡直一路順風順水,而我就不一樣了,經歷過頂級渣男,好在遇到了現在的隊友,夫妻恩愛,無兒無女,每天靠碼字為生,泡麵度日,間歇性被催房租,看著抖音里的曬娃視頻,時常露出姨媽一樣銅鈴般的笑聲。
我,帶著她第一站,就去吃了烤冷麵和串串,跟每個深夜的角色一樣,在熱氣騰騰的麻辣鍋前訴說衷腸,當然我這次扮演的就是一個傾聽者,話筒全程被她握死,兩個小時的時間裡,她思路清晰的給我吐槽了婚後產後的不易。
我記得在我吃下第一根粉帶的下一秒,她講到了話題的高潮,就是讓全中國男人都腎上腺素激增的婆媳關係,閨蜜說這次出來,就是想一個人好好靜靜,帶著兒子逃離出來那個讓她崩潰的家,其實她情緒抑鬱的這半年,恰好是老公出新疆出差最多的日子,大概每個月她老公能在家的時間都不到5天,她能理解老公的辛苦,知道成年人身上的責任和壓力,靠著多年的感情積累和默契,他們之間很少出現矛盾,主要還是老生常談的婆媳關係讓她這半年力不從心。
她是一個非常好學的姑娘,也是一個學習型的媽媽,在育兒的問題上自然會跟婆婆產生很大的問題,最近崩潰的就是孩子的喂養,比如大兒子如今3歲了還是感覺收不住口水,常常嘴周圍都是口水疹,有點紅紅的,這個在我昨天接他們的時候就發現了,她們去醫院檢查後,醫生說喂養的太精細了,一點點都不讓孩子自己咀嚼,口腔肌肉的運動自然就比較差,於是在老二的問題上,閨蜜就發誓要改掉很多不好的習慣,但是真正讓她崩潰的是,上周四回家竟然撞見婆婆在客廳,婆婆是北方人喜歡吃麵食,所以她認為孩子應該從小就多吃麵食,但是怎麼也不會想到,她竟然將饅頭嚼碎嚼爛後,嘴對嘴的喂給她半歲的女兒,閨蜜為此發火,跟婆婆吵了一架,趁著老公回家的這幾天,她帶著兒子出來散散心。
好了,傾聽完閨蜜的故事,到了婚育年齡的我其實這一兩年時常會接到朋友的電話,無一例外給我吐槽她們跟父母在育兒觀念上的衝突,以後我會專門寫下婆媳之間的那些事,不為升級矛盾,只願心平氣和的解決問題。
說到孩子流口水的問題,可能新手媽媽會覺得緊張,首先我們應該開心的是,這個說明孩子開始長牙啦,但是如果一旦到了2歲孩子還是會兜不住自己的口水,那就要警惕了,一般有六種原因,相應的解決辦法我也寫在了問題後面,大家可以對照參考一下。
1、咀嚼和吞咽功能較差
有些寶寶長大之後仍然口水流不停,很有可能是當初輔食吃得太精細,咀嚼和吞咽功能比較差,或者長期叼著奶嘴,會使舌頭得不到充分的鍛鍊,那這個時候就應該給孩子增加一些大量咀嚼的食物,推薦牙膠。
2、口腔閉合不好
很多自閉症患兒也是因為口腔功能得不到鍛鍊,閉合不好而出現流口水的情況,做好口腔按摩,如下圖,螺旋狀按摩每天十分鐘;引導孩子用鴨嘴杯或吸管杯喝水;帶寶寶玩吹氣遊戲,如吹氣球、吹泡泡、吹哨子等。
3、敏感度差
通俗點講,就是娃對唾液的刺激不敏感,所以沒有辦法反饋給大腦,大腦便不能做出正確反饋,發出吞咽指令。其實口水流習慣了孩子也就不覺得難受了,這個時候家長不要著急去擦,先讓孩子感受濕乎乎的這種不舒服的感受,增強面部的乾濕感覺、冷熱感覺。比如冷水和溫熱水交叉洗臉,干毛巾、濕毛巾交替擦臉;用不同材質的道具輕按、摩擦孩子嘴唇和口部周圍,從而提升孩子雙唇和嘴巴周圍的感知敏感度;
以下三種是屬於病理性導致的問題,需要家長及時發現,帶孩子儘快就醫。
4、寶寶患有口腔疾病
寶寶如果患有扁桃體炎、口腔潰瘍等疾病,疼痛會刺激唾液腺產生大量口水,口水無法被寶寶及時地吞咽下去,就會嘩嘩流到外面。
5、寶寶患有呼吸道疾病
患有鼻炎、鼻塞、腺樣體肥大、扁桃體腫大等呼吸道疾病的寶寶,習慣張口呼吸,也容易不自主地流口水。
6、腦癱或先天性痴呆
如果寶寶還伴有智力低下、運動發育落後等問題,也會導致流口水,媽媽要及時帶寶寶去醫院檢查,排除一下腦癱或先天性痴呆等病因。
如果寶寶已經有了口水疹了,丁香醫生上是這麼建議的:寶爸寶媽可以用干毛巾或干紙巾,及時將口水沾掉。敲黑板啦,這裡用的詞是「沾」,不是「擦」啊,本來皮膚就受傷了,再擦就更容易損傷皮膚了。
另外,如果寶寶下巴的皮膚已經發紅了,可以塗點兒凡士林、羊毛脂等潤膚霜,做好隔離保濕的工作,這樣,寶寶下巴嬌嫩的皮膚就不容易再受傷害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