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奇葩的一個姓氏,無論取啥名字都像是在嘲笑自己,尤其是女生

2021-04-04     包翠紅聊生活

原標題:中國奇葩的一個姓氏,無論取啥名字都像是在嘲笑自己,尤其是女生

趙錢孫李,周吳鄭王。馮陳褚衛,蔣沈韓楊。想必每一個人,開口都能背兩句《百家姓》。中國社會裡,尤其是在古代,對門第姓氏是很看重的,一個姓氏代表的不僅僅是背後家族的勢力,更是其中蘊含的歷史和傳承。而一本《百家姓》,也充分說明了中國姓氏的多樣性。

姓氏發展到現代,其所代表的家族觀念和傳統的氏族觀念已經淡化,但是它身上屬於每個人獨特的印記卻越來越濃重。因為現在一個人的名字相對來說是更獨立的存在,是一個人身上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在自己的生活圈內,大家已經把你的名字當作是你的標籤。哪怕你沒在一場活動里出現,只要朋友家人提到你的名字,就能想到你。

一、姓氏的起源

相對於名字的可更換性,姓氏不容易被改變。一般人還未生下來,其姓氏已經是決定好了的,不管是隨母姓還是隨父姓,這個已經是既定的規則,沒有辦法更改。而名字是要在將要出生之時,才會被定好。那么姓氏究竟是如何發展起來?在一開始的時候中國的姓氏就已經這麼龐雜了嗎?

其實姓氏的歷史起源很早,在遠古時期原始社會就有了。當時的社會還是母系社會,所以剛開始的姓氏基本都是以女字旁為多,像姬、姚等姓氏。隨著人口的逐漸發展,姓氏漸漸也就多了起來,按照發展的情況大致分為這麼幾個情況:

第一種就是沿襲祖輩姓氏。這個比較好理解,就是跟現代社會一樣,後代沿用父輩和祖輩的姓氏,一代代傳承下去。第二種是根據自己的封地而易姓。因為中國古代到了周朝,實行分封制,很多人都會有自己的封地,這時會有人根據自己封地來更換姓氏,如:宋、趙、吳、鄭等。

第三種是以先輩的封號為姓,如:夏、唐、殷等。第四種是以自己的職業或是官職作為姓氏,如:賈(舊時讀gu)、司馬、帥等。第五種是以動植物名稱作為自己的姓氏,如:楊、柳、牛、馬等。還有一些其他的姓氏演變是在時間的流逝里,為了簡讀自己的姓氏,而被改變,如:公孫會被改成孫等。

姓氏從原始社會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很長的演變和發展歷史。這是蘊含在中華民族文化里的一部分基因,每一個姓氏所包含的內容都有可能是一段很久遠的故事。所以不要小看每一個姓氏,它傳承至今,所承載的已經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姓氏,更是一段歷史和文化的傳承。

二、最冷僻姓氏之一——肥氏的起源

其實姓氏在最開始並沒有現在這麼龐雜的系統,是隨著時間的流逝,一點點慢慢豐富起來的。最初的姓氏據記載只有8個,但是現如今有記載的姓氏就有5000個,雖然現在常見和常用的並不算多,但是的確有些有些姓氏很冷僻,比如:肥氏。

關於「肥」姓的起源,《通志》裡面有比較詳細的記載:「肥氏,其先有封於肥鄉者,遂以肥為姓。」根據之前說到的姓氏的來源,肥」姓應該屬於第二種,是根據自己的封地而形成的姓氏,並且是因為分封制的影響而演化而來的姓氏。因為其祖先的封地被劃分到肥鄉,所以他們就以「肥」為姓。

「肥」這個姓氏在《史記》里也有出現:「武靈王立聽政,先問先王貴臣肥義。」並且這個被記載的人——肥義在當時還屬於個王公貴臣。漢代的《風俗通》也有關於「肥」氏的記載,英布手下的一名將領也姓肥。

三、「肥」這個姓氏在現代的發展

「肥」這個姓氏發展到現代就逐漸罕見。據調查,肥氏目前多分布在北京和山東兩地,但是具體的人口數量並沒有一個很明確的數字。為什麼在古代還有記載的肥氏到了現代,就這麼少見了?是因為繼承人越來越少還是有其他原因?

客觀分析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肥氏的後人很有可能會去改變自己的姓氏。因為肥氏在古代可能是地位和權力的象徵,但是到了現代,隨著封建制度的覆滅,肥氏後人可能覺得自己的姓氏並不好聽,所以會有更改姓氏的想法。

現代人對姓氏並沒有古代那麼看重,因為古代是家族群居。一個家族的榮譽比個人的榮譽甚至是姓名更為重要,所以家族裡的每個人都會去守護姓氏,自然而然也不會有人去拿別人的姓氏看玩笑。但是到了現在則不同,隨著家族榮譽觀念的淡薄,以及大家對小集體的看重,有時會遇到以姓氏或是姓名開玩笑的情況。

「肥」姓就是一個很容易被調侃的姓氏。男生面對被調侃的情況還比較容易接受,但是換成女生可能就會陷入很尷尬的境地。肥氏後人改換姓氏,並不是因為他們不喜愛自己的姓氏,而是害怕擔心會遇到類似的情況。考慮到好聽因素,他們就放棄了祖先傳承幾千年的姓氏。

在中國的歷史上,每一個姓氏都是有屬於自己的一段故事和歷史。為了讓自己的姓名更美觀,選擇去「美化」姓氏而放棄歷史和傳承,這種做法值得商榷。那些接著開玩笑的名義打趣別人姓氏的行為,不僅是一種惡趣味更是對歷史文化缺少認知的表現。每個人的姓氏和名字都是獨屬於自己的印記,是值得被珍視的。

四、總結

姓氏是中國歷史發展史上很獨特的一種文化。它自原始社會開始發展,一直演化到現代社會,不斷在更迭和壯大。它所蘊含的歷史知識和繼承感值得每一位後人去銘記和弘揚,因為歷史只有在傳承里才能發展,留它在歷史的角落裡蒙塵。

歷史的車輪在前進,每一段故事都值得被銘記。何其有幸,我們每個人都能作為載體將歷史故事傳承。在發展的過程中,我們也要珍惜以前的故事,不能去嘲弄別人或是別的文化,鍛鍊自己成為一個有涵養的人。不要為了抖機靈或是尋找認同而去開別人的玩笑,這樣只會被人認為是沒有文化的表現。先尊重別人,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hMSmXgBrsvY2_Uul4c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