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親認祖這件事,自古有之

2019-10-23     唐詩宋詞古詩詞


1

網上看了篇文章,說某某是孔子第78代孫,某某是朱元璋第17代孫……這些某某人都是名人,非等閒之輩。

來自異國的「香蕉人」親戚,年輕單純,很不明白,既然都已是非凡之才了,為什麼還要扯上個遠祖來證明一下自己呢?真是多此一舉!

不,不不,一點也不多此一舉。中國人向來都很重視出身和門第,這個攀親認祖是很符合中國國情的。

一來是為證明,「我」出身高貴,血統正宗,有此才能是應該的。

二來證明「我」有天然的優越性,祖上是干過什麼什麼的。

三是有些並非本人操作,是有些閒人給考證和附會的。

呵呵,這樣解釋,生在外國長在外國的親戚不知能理解不?

算了,他喜歡唐詩,我還是從他喜歡的詩文大家認祖宗這件事上說起吧。

李白,世人皆知,雖然他詩文天下第一,但當時社會,看重門第和出身,想要出道被人認可,必須扯個虎皮,拉個大旗,職場之路才會順暢點。

李白如此風流倜儻,才學出眾的人,出道也得拉個有名的遠親認個祖宗。

於是,他就自稱是涼武昭王的九世孫,也就是漢代飛將軍李廣的後裔。

好巧,唐代皇室也說自己是李廣之後。

呵呵,難怪唐玄宗「降輦步迎」「親手調羹」,難怪李白可以「天子呼來不上船」,原來是本家兄弟嘛,可以撒這個嬌。

就是皇上生氣了,也只是「賜金放還」,而不是殺頭降罪。

親不親,一家子嘛。

唐皇室和李白都認李廣為先祖,看來,唐朝之前,飛將軍李廣是當時社會上有名的人。

由此可知,即便你有「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之才,要想出來社會上混,必須得有個名聲大振的祖宗為你開路:這是我幾世孫,請多多關照。呵呵。

2

下面說說王維吧。

因為他和李白是同年出生的。

年齡相同,同一時代,又都才華出眾,不得不說。

王維是唐代詩人里不用拉遠祖名人當先祖,自身就閃閃發光的人。

因為他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

當時人們羨慕無比的五大望族,隴西李氏、太原王氏、博陵和清河崔氏、范陽盧氏、滎陽鄭氏,王維就出生於王氏家族。

王維爺爺王胄是朝廷樂官,他隔代遺傳了爺爺的音樂天賦,能作詞作曲,還能拿起琵琶彈唱。

王維媽媽是出身五大望族的博陵崔氏,擅長畫畫,王維受母親影響,畫畫也很有成就,被後世人奉為「南宗派之祖」,畫面精美,意境高遠。

書法更是王家祖傳,要說攀親認祖,隨便說幾個名字,都能當他家先世遠祖,王祥,臥冰求鯉的那個孝子,王導,王敦,王績,王纜,王羲之,王勃……

啊呀呀,王家多才俊,代代有牛人!

祖宗八輩厲害得沒法說,這樣的出身加上才學,真是沒法說,難怪一出道就不同凡響!

17歲寫出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的千年金句。

19歲寫出 「紅豆生南國……此物最相思」的千古名句。

21歲,自創琵琶曲《郁龍袍》,又高中狀元。

王維不用攀有名的祖宗,自己就活成了別人要攀的祖宗。

3

再說說杜甫吧,有李白,沒杜甫,文章缺少色彩。

因為人常說詩仙李白是天才,詩佛王維是人才,詩聖杜甫是地才,那天地人才不可缺一。

杜甫出道也可不用拉牛掰先祖樹虎皮大旗,他的家族跟王維一樣,也是妥妥的霸道家族呢!

「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城南的韋家和杜家,離天只有一尺五遠,想一想,這兩個家族得有多高——大——上!

聲名遠播的京兆杜氏,說的就是他們家。

他家的第一個名人是漢武帝時期的御史大夫杜周,內在深沉,執法嚴酷,累資巨萬,從他開始,子孫相繼為高官,簪纓不絕。

這是杜家發家的第一人啊。

到了東漢杜篤,其人學識淵博,存有《論都賦》,《吊比干文》等篇目,杜家文脈開始發達。

西晉有杜預,這是杜甫的第13世祖,此人是個全能的復合型人才,在文學、經濟、政治、曆法、算術、法律、數學、史學科、工程學等方面無一不精,史稱「杜武庫」,意思是他有樣樣本事,什麼都知道,就像個武器庫一樣。

唐朝是杜姓發展旺達之時,僅唐朝就出了杜如晦、杜淹、杜正倫、杜景佺、杜佑、杜黃裳、杜審權、杜讓能等12位宰相。

杜甫的爺爺杜審言,大家都知道,唐代「近體詩」奠基人之一,才高卻自負,喜歡逞口舌之快。

基因遺傳厲害的杜甫,其實從小是個家學淵源的高富帥呢!

只是後來他爺爺和爹爹去世的早,家道中落,又加上國家發生了禍害深遠的「安史之亂」。

他才「民間疾苦,筆底波瀾」變得貧病交加,憂國憂民的。

4

要說在唐朝有一個人與李白,杜甫齊名,甚至名聲還到了國外的,那這個人就是白居易了。

白居易出生於河南,與杜甫是老鄉。

因為藩鎮割據,戰亂頻仍,他幼年時期,生活動盪不安,顛沛流離。

有詩為證:

《望月有感》

時難年荒世業空,弟兄羈旅各西東。

田園寥落干戈後,骨肉流離道路中。

弔影分為千里雁,辭根散作九秋蓬。

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

目睹兵荒馬亂,災民哀嚎,在飄零無助的痛苦中,白居易默默立下了一生的志向,「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

於是,天賦異稟又勤奮好學的白居易,「晝課賦,夜讀書,間又課詩,不遑寢息矣。

以至於「口舌生瘡,手肘成胝」,聰明又勤奮的人,天不負啊!

28歲時白居易高中狀元,「慈恩塔下題名處,十七人中最少年」!

嘖嘖,年輕有為啊,該到嶄露頭角的時候了。

但自晉以來,時人講究門第,看重出身。

白居易雖然也出生於基層公務員家庭,但好歹得有一個讓人聽來牛氣點的八輩祖宗呀。

於是初出茅廬的白居易同學,在自序家譜時,稱自己祖宗是戰國四大名將之一的秦將白起將軍,就是長平之戰中將紙上談兵的趙括打得全軍覆沒的那個人。

哦,難怪,難怪,祖上厲害,你也這麼厲害。

怪不得名士顧況說他:文采如此好,長安居也易啊。

5

唐朝是詩歌產生的豐茂時期,詩人扎堆出現不說,還動輒就出現詩人「雙黃蛋」。

如李白和王維,白居易和劉禹錫,都是同年出生的,所以還得再說說劉禹錫,否則厚此薄彼,不太好。

劉禹錫772年出生於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他自稱是漢景帝兒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當時這個自稱對他出道可能起了作用,因為唐代門第觀念太重了!

不扯個有名的遠親拉個關係,科考、拜謁、男婚、女嫁、都很困難啊!

所以我們大可不必在意劉禹錫如此「愛慕虛榮」 地攀龍附鳳啊,要知道他還是很有實力的,21歲就考中進士了,比白居易考中的年齡還要早七年呢,可謂是少年英才啊!

當然,人怕出名豬怕壯,他出名後,偏就有人追究他八輩祖宗,愣是給考證出他並非中山靖王劉勝之後,而是匈奴人後裔。

此是後話,在此不提。李商隱給白居易寫墓志銘時,哪壺不開提哪壺,開口就說他錯認祖宗事……

哎,這個缺少情商的人,咋就不知道,給亡人寫墓志銘,是要凈撿好話說的呢?

其實,攀親認祖這事,自古有之,也不是詩人們首創和專利,古代帝王欲成大事,不也拉遠祖扯關係,以此證明自己起兵乃是匡扶正義,擔起天下之責任嗎?

而且,攀親認祖,不只中國自古有之,外國人也有呢!

此是後話,下篇另論。

只是,我覺得吧,既然攀名人親,認道德祖了,行行處處就得有祖宗的樣子和遺風,可千萬不能欺世滅祖,丟人現眼。

若再多行不義,估計祖宗會氣得從棺材板里跳出來,給你幾下子:這拐造根,攀我認祖,辱沒了我臉面呢!

所以啊,攀親認祖這件事,自古有之,既然攀親認祖了,就要好好加油干,給祖宗增光添彩呢!

紅柳飛燕,女,甘肅省作協會員,大學文化,中學教師。喜歡閱讀寫作,教書育人責任田,讀書寫作自留地。舌耕不懈,筆耕不輟。非為大器想晚成,只緣精神有需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OEV-W0BMH2_cNUga29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