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背景為助推南陽農產品銷售,促進貧困地區群眾脫貧增收,在新媒體平台講好南陽故事、傳播南陽聲音、樹好南陽形象,南陽市委網信辦、市扶貧辦、南陽日報社聯合推出尋找「南陽家鄉味兒」活動。南陽日報政務新媒台記者深入南陽各縣市區,用視頻、文字、圖片、漫畫等新媒體手段,全方位包裝、推介南陽人獨特的「家鄉味兒」,敬請關注!
1
鄉情
記憶中的社旗
社旗!曾經是「萬里茶道」的重要中轉站,有「中原第一古鎮」之稱,「賒旗」的故事更是充滿傳奇色彩。
而我心中的社旗,
就是兒時記憶中的社旗,那是 母親的家鄉。
每年父母放假都要回社旗。從工作的城市出發,要坐近一整天的長途汽車,但無論交通再不便,母親逢年過節還是要帶上沉甸甸的禮物回到社旗。
少時身體差,長途顛簸就成了我痛苦的回憶。
到家後就很開心了,暑假可以下河游泳抓螃蟹,過年走親訪友更是熱鬧,鄰裡間人們也都很熱情。
對兒時的我來說,社旗就是游泳的小河、過年的鞭炮、黃瓤的西瓜、吃不完的零食……嗅一嗅,還有街道上那濃郁的酒糟味道。
離鄉幾十年後,可能母親自己都沒發覺,她的口音依然夾雜著熟悉的社旗鄉音...
還有就是小時候覺得母親特別愛吃粉皮、粉條、涼粉這些食物,我卻不愛,以前不知道為啥,現在才知道那是 屬於她的家鄉味道。
2
社旗三粉
遠近聞名的「三粉之鄉」
社旗的紅薯好,個頭大、口味佳,味甘甜,因為縣域位於豫西南,南陽盆地東,屬於亞熱帶和暖溫帶季風氣候,光照充足,雨量豐富。
優越的地理種植環境使得紅薯已成為縣名優特產,更是製作 「三粉」(澱粉、粉皮、粉條)的優質原材料。
社旗縣東部苗店、郝寨等10個鄉鎮的農民曆來就有種紅薯的習慣,磨薯粉、做果脯是當地村民的拿手絕活,做粉皮、下粉條、出粉絲更是農村裡一道特別的風景。
如今我有幸在南陽工作,因為工作的緣故要到社旗採訪 「南陽家鄉味兒」。一家人吃飯時,我聊起了母親愛吃的「三粉」。她說,對「三粉」的喜愛源自年輕時,那時候即使是粉皮、粉條也不是想吃就能吃到。平時捨不得吃,過年時候作為招待客人的佳肴端上飯桌,一家人才可以解解饞。
母親說,那時粉皮、粉條可謂是 過年時的「百搭」菜:粉皮燉肉、粉條燉肉、燉蘿蔔、燉白菜都可以,經高湯熬制後,粉體通透、肉香四溢、入口即化。用「粉」把鍋底墊得滿滿的,一家人圍坐桌邊,小火慢燉,溫暖而又香甜。 文末有福利
幸福團圓
我問母親:「那時候的「三粉」吃起來什麼感覺?」
母親用「爽滑筋道、入口軟糯」來形容。具體的味道可能無法用語言描述,但是停留在歲月深處的美好,還是歷久彌新,久久不忘。
3
古法製作
社旗紅薯加工已有幾百年歷史
以前村莊上總有一兩家下粉條的小作坊,屬於 "古法製作"。舊的製作工藝需要氣力但並不出量,為了把 紅薯加工成粉條,要經過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每年農曆十月後,本地紅薯下來了,人們把部分紅薯拉到大水塘里淘洗。洗乾淨的紅薯放入機器內打成粉末,再把紅薯粉用白色的棉布包著吊起來,在大水缸里過濾。
紅薯粉面
等沉澱後形成潔白的粉團,用棉布把粉團裹上吊曬,經過風刮日曬後,把干透的粉團打碎,過篩子,經過這一系列的步驟後,才能正式開始加工粉條。
做粉條先要」漏絲」,工人師傅把粉面和成軟硬適中的團,再把粉團放入一個鍋、勺類的容器內,裡面全是細密的圓眼。用力捶打粉團,光滑如絲、細膩如繩的粉條便盤落在一口沸騰的熱鍋里。
當絲條沉入鍋底再浮出水面,站在鍋旁的師傅用漏勺麻利地把粉條撈出,放入一口大缸內用冷水降溫,再理成束穿到木棒上。經過另一次冷水缸降溫,不斷擺動,直至粉條鬆散為止。
最後撈出盤起,掛在木架上自然晾曬成品。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粉條口感,用當地人的話語形容叫:「柔奈奈,軟伙伙」。
逢寒冬臘月,當地人用架子車拉滿粉條到集市叫賣,社旗三粉曾遠銷豫鄂陝數省。老作坊據說到九十年代初就已經很少見到了。
同當地人交談中得知,曾有歸鄉的遊子,千辛萬苦找尋古法製作的粉條,尋了很久卻無果,不禁失望感嘆:有生之年若再能吃上那一碗剛剛加工好的光滑、爽口手工純紅薯粉,便了卻一樁心愿。
也許離鄉遊子在外吃過無數山珍海味,經歷過生活的酸甜苦辣之後,還是會想念那一口地道家鄉味兒...… 文末有福利
4
銀良三粉
三粉產業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手工作坊製作紅薯粉產品是件費時費力的苦差事,現在小作坊不見了,但是「三粉」製作卻逐步向企業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三粉」變成了當地人過年時走親訪友,送禮N件套中一樣不可或缺的饋贈佳品。
如今在 苗店鎮石塔寺村,現代化加工車間取代了古老的手工作坊,社旗縣銀良三粉有限公司就坐落於此。
公司成立於2008年,位於河南省社旗縣苗店鎮石塔寺薯類加工園區。
公司擁有大型紅薯澱粉生產凈化生產線一條,粉條,粉皮,粉絲生產線各一條,紅薯麵條食品生產線一條,產品種類有紅薯粉皮、粉條、粉絲、綠豆粉等,年產量15萬公斤,產品銷往全國各地。
點擊觀看「尋找家鄉味兒」視頻
作為開發較早的當地特產生產企業,公司以「質量、誠信至上」為宗旨,以生產健康、綠色產品為理念,以熱忱的服務供應市場,以打造名牌企業為追求目標。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下,銀良三粉生意蒸蒸日上,銷售額逐年遞增,成為村裡遠近聞名的龍頭企業,也為村裡的留守婦女、老人、貧困戶提供了家門口就業的機會。
5
家鄉味兒
熟悉的味道來自家鄉美食
「賒店古鎮」的居民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三歲頑童,對「三粉」都充滿了感情。社旗「三粉」用紅薯澱粉製作而成,營養價值自然不用多說,更重要的是它作為特產代表了家鄉,更以美食的名義承載了多少輩人記憶中的鄉情。
中國人的美食也代表了一種牽掛,母親總會問我們: 「什麼時候回家吃飯?」
現在我也會和母親一起回家鄉社旗,陪她吃碗新鮮的社旗「三粉」。母親的回憶,也令我逐漸有了熟悉的味道。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無論你離家多遠,兒時的美食記憶總會一直蕩漾在舌尖。因為那就是濃濃的家鄉味兒...…
部分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搶!
太好看了吧!
買它,就是它,買它!
這個一定要搶!
參與文後留言
我們將為三天內精選留言獲贊最多的前50名讀者
免費送上300g「銀良」純紅薯粉條1包
(獲獎名單在7月9日周四「南陽日報」微信公眾號頭條文章內公布)
搶!
太好吃了!
買它,就是它,買它!
這個一定要搶!
在你身邊
有沒有一些
銘刻在記憶深處的 南陽老品牌
留言告訴我們吧
讓傳統的南陽味兒
重新走進大眾的視線
煥發勃勃生機
文案 / 祿遠鵬
拍攝 / 金都、石張楠
剪輯 / 金都
編輯 / 祿遠鵬、金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lA6kInMBnkjnB-0zCSl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