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木頭龍還慘!62位老人等待中離世,深圳這箇舊改開拆危樓......

2019-11-19     南方樓事

11月14日,隨著一聲聲巨響,深圳鹽田區又一座海砂危樓被成功拆除。

相比大多數拆除現場的嚴肅冷清,鹽田區海濤花園小區被鑑定為D級危樓的2號樓正式開拆時,現場卻聚集了不少居民,人群中不乏銀髮老人,有人熱淚盈眶,有人振臂歡呼。

(拆除現場 )

作為被列入2010年深圳第一批城市更新計劃的住宅小區,海濤花園簽約率超過95%,仍未完成全部搬遷工作。當年那些滿懷期待離開家園的人們,孩童成長,壯年老去,但新家園仍在不知多遠的未來。

據不完全統計,近十年的漫長舊改之路,已有62位業主離世,還有上百位70歲以上老人仍在苦苦等待。

雖然海濤花園何時才能重生仍未有準確的答覆,但這一次政府主導的危樓拆除工作,已然給1200多位已簽約的業主帶來了新的希望。

十年漫漫舊改路

62位業主相繼離世

舊改帶來的利好令人羨慕,但是背後的辛酸卻鮮為人知。

今年10月,媒體陸續報道了木頭龍十年舊改背後的故事:40多位業主在等待中離世,老人思家心切,跪求昔日鄰居早日簽約……此事在網上引起一陣唏噓,人的一生能有幾個十年來經受如此漫長的等待。

同為深圳市2010年首批舊住宅改造小區之一,海濤花園的舊改之路並不比木頭龍好走,而且依然處於拉鋸戰的困境:家人離散,鄰里反目, 62位老人相繼離世,還有上百位70歲以上老人苦苦等待…

海濤花園位於深圳市鹽田區海山街道海濤路58號,建設於上世紀80年代,共有房屋58棟,業主1260戶。

因為房屋使用海砂所建,時間一長,內部混凝土鋼結構腐蝕生鏽,牆體開始脫落掉沙,存在重大安全隱患。2010年4月,海濤花園被列入深圳市城市更新單元規劃第一批計劃。

因為當年海濤花園對外銷售,權屬複雜,加上少部分業主不認可搬遷賠償標準,整個項目從2012年開始啟動搬遷賠償安置工作,至今仍有部分業主未簽約。

當年那些懷著美好期望離開家園的人們,孩子成長,壯年老去,對任何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十年。更令人辛酸的是,背後還有無數家庭在這場拉鋸戰中被迫分居兩地,甚至經歷生死離別。

(危樓拆除前後的海濤花園)

74歲的劉先生對此深有感觸,雖然已經搬離海濤花園多年,但是和其他海濤的老人一樣,他經常會回來看著這個承載了半生記憶的地方,詢問到底還要多久才能讓他們「回家」。

看著破敗空置的海濤花園,劉先生總會想起和太太、兒子一起度過的美好時光。如今,太太離世,自己搬去惠州,兒子為了工作住到深圳關外,因為沒有一套居住環境好的房子,至今都沒有結婚。

考慮到生活成本,父子倆無法經常相聚,曾經幸福的一家人,如今流離失所,分居兩地。

中國人追求落葉歸根,不僅是劉先生,海濤花園還有許許多多已年過七旬的老人,每天都在期盼能夠在有生之年 「回家」。

96歲的洪先生,一家五口居住在香港政府的公租房,一直渴望回海濤花園安享晚年;

70多歲的溫先生,無兒無女,中風住院後靠著每個月的過渡安置費生活,不知明天和意外哪個先來;

70多歲的李女士,和老伴兩人腿腳不便,兒子成家以後也在租房生活,從滿懷希望離開家園,到絕望跪求人們讓她有生之年可以回家;

……

除了上百位仍在等待的70歲以上老人,據不完全統計,在過去的數十年中,還有至少62位業主沒有等到迎來新家的這一天。

那些希望子女能夠過上好生活的老人,早早的立下遺囑,想將承載了父母愛意的房子傳給孩子,但直到他們離世,舊改都沒有取得新的進展。

正如網友評論的,人的一生有多少個十年可以如此等待。對於這些業主來說,當下的每一天都像黎明前的至暗時刻,在希望和絕望的極端中徘徊。

危樓整治成新希望?

百位七旬老人仍在等待

最近,由政府主導的危樓拆除,讓1200位業主看到了新希望。

「我們昨天聽說海濤開始動工要拆遷了,我一晚上都睡不著覺,高興極了,非常的興奮,終於看到這一天了。」 在鹽田電視台的現場採訪中,一位女士難掩笑容,表示一大早就和朋友們來見證這讓人激動的時刻。

(一大早趕到拆除現場的海濤業主們舉起水瓶,高呼「勝利在望」)

據媒體報道,早在2008年4月,原鹽田區城改辦(現更名為鹽田區城市更新局)委託深圳市建築科學研究院對海濤花園的樓房進行結構檢測鑑定,就已經有部分房屋被鑑定為「危樓房」。

鑑定報告顯示,海濤花園樓房的梁主筋、樓板鋼筋鏽蝕,已造成混凝土和鋼筋產生粉結破壞,影響結構的安全性能,參照《民用建築可靠性鑑定標準》,該住宅樓結構安全性等級評定為Dsu級,即「安全性嚴重不符合Asu級要求,嚴重影響整體承載,必須立即採取措施」。

一晃11年過去了,經歷了數次重大颱風,海濤花園更是成了周邊居民的一塊心病,每有惡劣天氣,都引得附近居民一陣擔憂。

「我們天天要從這個海濤經過,到海邊踢毽球,看到牆皮都掉下來了,我們也覺得真的想不到哪一刻鐘,牆皮掉下來就會傷及到人。」

一面是苦苦等待搬入新家的老業主,一面是擔憂安全隱患的居民,海濤花園的舊改進度牽動著無數人的心。

現在,在政府的主導下,影響人們生活的海濤花園2號危樓已經轟然倒塌,但影響人們奔向新家園的阻礙仍然存在。

目前,海濤花園的簽約率超過95%,仍有部分業主未簽約。

大眾較為熟知的木頭龍舊改,僅僅因為數位業主拒絕簽約,1300多個家庭苦等數年,十餘年來有49位業主相繼離世,有生之年都未能等到搬進新家的那一天。

欣慰的是,木頭龍舊改經歷的悲劇已經引起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關注,無論是廣東省政府出台的舊改新政,還是羅湖區政府針對木頭龍釘子戶接連出台的系列政策,都透露出舊改政策的新風向。

(圖源廣東省人民政府)

今年9月,廣東省人民政府發布《廣東省人民政府關於深化改革加快推動「三舊」改造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到,如果在「三舊」改造項目中有釘子戶遲遲不願簽約,可按照有關法律進行徵收。

(圖源羅湖在線)

今年10月,在政府推動下,木頭龍舊改的十年困局終於迎來新突破:繼《深圳市羅湖區人民政府房屋徵收決定書》後,羅湖區政府又發布公示,確認1363戶權利主體成功轉移,形成單一主體。

值得一提的是,從羅湖區政府發布徵收決定,到確認木頭龍舊改單一主體確認,僅過去了兩周,阻礙舊改的釘子戶全部被依法徵收。

結語

十年舊改,八年搬遷,釘子戶一直是影響城市更新進程的一大痛點。

但是從近些年來全國各地處理類似矛盾的做法,尤其是近期廣東省內出台的諸多政策可以發現,留給釘子戶「硬撐」的時間和空間都不多了。

木頭龍的悲劇已經成為過去,但仍有不少家庭仍在相似的困境中掙扎。海濤花園舊改的1260戶家庭中,已經有62位業主離世, 還有上百位70歲以上的老人在等待回家。

人們無法彌補錯過的時光,但可以讓未來變得更好。別讓木頭龍49位離世老人的悲劇重演,別讓回家的喜悅夾雜太多遺憾。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uwZk24BMH2_cNUgJRS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