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陳瑜
道州古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歷朝歷代名人輩出,也就成就了古城昔日的輝煌,頗具規模的古村落在道州非常多見。驅車前往梅花鎮修義村,靠近村落,一塊路牌提示我「修宜村」,我莫名其妙,也許是村民同音誤寫吧。
剛進古村,左邊一個很特別的建築吸引了我,門樓很別致,門樓框有雕花鑲嵌,門樓頂有特別的裝飾,很有文物價值。
前方是一排古建築圍牆,將古村緊緊包圍,沿著小巷深入,已經分不清東西南北了,到處是巷道,正在我迷糊之際,有一位大姐看見我們前來參觀,就很熱情帶我走進古村,首先進入「五進堂」,真讓我驚奇,保存如此完好,相連、縱向排列五棟古建築,中軸對稱,中間用天井隔開,青石板天井台、一眼望去,門門相同,可以望見最後面一棟,兩旁是住房,每棟左右兩戶人家,明堂開闊,木雕、石雕工藝考究、精美。五進堂前還有寬大高聳的照牆,非常氣派,也很有特色。
然後帶我們進入一條巷道,兩旁都是商鋪,很多老字號店名還依稀可見,可見,這裡曾是熱鬧非凡、人來人往、叫賣聲彙集的商業街。延伸街道的青石板上,我仿佛看到了肩挑手提的商販穿行的蹤跡。
穿過商業街道巷道,就是一片開闊的水塘,古樹依依、成排成片的古建築倒映水中,隨風吹送,疊影重重,一幅美麗、充滿生機的風景畫,驚嘆先民構思之精巧。
穿越條條巷道,庭院深深,高聳綿延矗立,每棟古建築都以石頭砌就的大約兩米的圍牆分隔,既成整體又獨成家院,將商業街與住宅相依又相隔,走出家門購物擁抱熱鬧,關閉庭院又獨享寧靜,多麼完美的設計,做到了盡善盡美。
想拍張古村全景,爬上較高的新建築樓頂,放眼全村,整個村莊呈南北走向,東西較短,地勢平坦,村落二條主街道呈「v"字形向北廷伸,巷道交錯,共有4條縱道,8條橫巷,巷巷相通,巷道相連各家各戶。院內巷子過道,均用岩石鋪就,防火防盜牆設計周密。整個建築群的布局按照太極陣建造,大水塘就成了太極圖中的「眼」, 取法自然、天人合一,我不禁在想,是哪位祖先接受了理學思想?在村落布局竟然是如此獨具匠心?
姐告訴我,她是從外村嫁到這裡的,已經幾十年了,曾經都住在這古村落中,古村每棟房都住有很多人,小朋友都在這巷道嬉鬧,村民都相處得非常和諧。她聽老人說,其始祖何光音於元朝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從白馬渡何家洞村遷居於此,明朝這裡為修義里,到清朝設修義鄉,世代人傑地靈,耕讀傳家,村名取自自修而重義之意,故名為修義。後來,因為周邊有座宜山,也有稱呼「修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