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連隊「八大員」(軍旅記憶)

2021-02-21     奎先達坂西

原標題:當年連隊「八大員」(軍旅記憶)

沈子友(心繫遠山)

老連隊,當年連隊「八大員」——連隊生活瑣憶之四

八大員,是當年我們鐵道兵施工連隊對勤雜人員的總稱,我當兵時就曾經是其中的一員,那段經歷至今難忘。

何謂八大員

那是1971年4月,我們剛剛分到老連隊,第二個月我就擔任了連隊文書,當時宣布的是通信員代理文書。為什麼叫「代」?或許是試用一下。但事實上是我已到任即接替了文書的全部工作。後來我的理解是,當文書就要參加連隊黨支部等各項活動,而我連團員都不是。又過了兩個月,我入團了,連里再也不提「代」的事了。

我到連部當通信員兼文書時,還有一個事實上的正式通信員。他是比我早當一年兵的李良富,雲南巧家縣人。我們倆住在一個房間,他的床頭上掛著一把帶紅綢子布的軍號。當時連里的作息時間,已和工地在一起放廣播了,但偶爾(如停電時)他也會拿出號來吹一下,嘹亮的號聲響徹雲天 。他是通信員兼司號員,還是經過師里統一培訓過的。

當時連隊幹部戰士都配發武器,編制上設軍械員,由文書兼任。我就是文書兼軍械員。

(我與通信員陳立成留影,我坐在前面)

好了,這樣以來我們一個屋兩個人:一個通信員兼司號員,一個文書兼軍械員,不就有四大員了嗎?

其他四大員是:統計員:楊木全,1969年四川名山入伍;材料員:戴自昌,1970年貴州貴陽入伍;衛生員:劉 平,1970年貴州貴陽入伍;理髮員:周兆明,1970年雲南巧家縣入伍。這八大員,實際上只有6個人,編為一個勤雜班。

(圖片上為衛生員劉平,下左為理髮員周兆明,下右為材料員戴自昌)

其他被稱為「員」的還有給養員、炊事員、飼養員,其中給養員由司務長領導,炊事員和飼養員為一個炊事班。

這樣以來,連隊的八大員怎麼算呢?如勤雜班和炊事班分開算,就如同上面這樣。如合在一起算,帶「員」字頭的就有11個,減掉2個兼職的,則還有9個,還要減去誰呢?

(圖片上為炊事班長石顯明,下右為炊事員薛俊金,左為飼養員李海生)

基本職責

當時的部隊編制,團以上單位設司、政、後機關,我們建築給水發電營是師直屬單位,營部設三組一所:技術、材料、財務組和衛生所。還有專職的管理員和書記,以此達到業務上的互相銜接。

上面千條線,連隊一根針。連隊是部隊的基層單位,上面的所有工作,都要在連隊落實。我們八大員就是在連首長的領導下,各司其職,上下對應,保證各項任務的完成。

如統計員負責工程進度、質量方面的計劃統計;通信員則是軍務、通信方面的工作,他們都屬司令部方面的。材料員負責工程物資、機具領取發放;衛生員負責連隊的醫療衛生,都是屬於後勤方面的。

我的工作是文書兼軍械員,司、政、後三個方面的業務都有。當時連隊150多人,幹部配54式手槍、戰士配半自動步槍、正副班長配衝鋒鎗,這些武器的日常管理及實彈訓練用的彈藥,都是我的工作。其他工作:各種會議的會務、工作總結、花名冊、檔案、獎懲、各種表格填寫、上報;定期出板報、黑板報;迎來送往,還有連首長交辦的其他工作。平時我除了做好這些工作外,有空餘時間時,還到工地上參加施工。

集體話動

連隊是一個高度集中的戰鬥集體,實行班、排管理體制。我們這些勤雜人員也編為一個班,叫勤雜班,班長是材料員戴自昌。成員除了八大員外,還有兩名沒有軍籍但有編制的戰爭年代就隨軍的老職工。

勤雜班的活動和其他班一樣,堅持政治學習、安全檢查、班務會和各種政治、文化娛樂活動等等。在開展的各種活動中,我們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做好本職工作,為連隊建設增光。

2021年2月20日於泉城濟南

作者簡介:沈子友(心繫遠山),山東莒縣人,大專文化,1970年12月入伍,1984年1月集體轉業至中鐵十四局黨務部門工作。愛好文學,喜歡讀書,有多篇文學作品在報刊和各大網絡平台刊發。

編輯:李勛修《青煙威文學創作苑》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_zfx3cBMMueE88vvic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