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人類實現了在天空中自由飛翔的夢想,飛機這種機械就被人類寄予了厚望,各種腦洞大開的設想都會應用到飛機上面,其中最接近實用的就要數「子母飛機」了。我們熟知的有美國太空梭與波音747的組合,從1979年到2003年之間一直在使用,可以稱得上是技術比較成熟的子母飛機了。此外美國還有一款出現在上世紀40年代的軍用組合,那是XF-85戰鬥機與B-36轟炸機的最萌組合,XF-85戰機袖珍得就像甲殼蟲汽車,平日裡戰機就放置在B-36轟炸機的彈艙內,執行任務時由轟炸機帶上天,在需要的時候才會釋放出來給轟炸機護航。
B-36轟炸機是有史以來最大的作戰飛機,起飛重量相當於3架B-29達到了186噸,裝配有總功率為44000馬力的十台發動機,其中6台是活塞發動機,4台是渦噴發動機,因此飛機的載彈量達到了36噸,航程更是達到了16000公里。這架名副其實的遠程戰略轟炸機是美軍專門為打核大戰而準備的殺手鐧,雖然轟炸機上安裝了16門自衛機炮,但是與其將要執行的任務相比就遠遠不相匹配了,為了解決B-36轟炸機的長途護航問題也很頭痛,如果出動戰鬥機隨行,除了目標變大不利於奔襲作戰,另外當時也沒有航程這麼遠的戰機,最後才想出了子母機組合這個解決方案。
XF-85非常迷你,飛行員其實就是坐在一台推力為1361公斤的噴氣發動機上面,整機長4.3米,寬1.27米,重1.8噸,機翼在轟炸機艙可以摺疊起來,通過機艙內的機械臂架實現釋放與回收的操作。XF-85的最高時速可達到1000公里,升限為14000米,武器為四挺12.7毫米M2機槍。在測試中發現B-36轟炸機在飛行中產生的強烈湍流對XF-85戰機的影響極大,導致了在戰機回收的過程充滿了困難與危險。另外,由於XF-85的體型太小無法承載太多武器,因此設想中的護航作用幾乎為零,遭遇大型敵機時連自保都成問題,最後該項目在1949年就結束了,僅有的兩架XF-85現在保存在美國航空博物館中。
其實最早的子母飛機誕生於1916年的英國,當時英國人把一架偵察機架設在一架大型水上飛機上,開創了子母機的先河,不過這個組合只試飛了一次。首個真正把子母機運用到實際軍事中的是蘇聯,1930年蘇聯把兩架I-4戰機固定在TB-1轟炸機的機翼上並試飛成功,TB-1最多可同時攜帶五架I-4戰機,分別是機翼上面2架,機翼下面兩架,機腹掛1架。後來I-16戰機與TB-3轟炸機搭檔並投入到了衛國戰爭中,執行29次任務只損失了3架I-16戰機。其它國家也有不少類似的設計,例如1941年德國的P.1079項目,就是用Me 328戰機作為子機與Do 217轟炸機組成子母機。另外還有風險極高的美國翼尖組合,這是由2架F-84戰機與B-29以翼尖對接的方式相連,後來發生相撞墜機事件才告吹了。
未來子母機的概念是美國人提出並實行的,在上世紀60年代,美軍用DC-130運輸機掛載高速無人偵察機「火蜂」,實現了這個設想。事實上有人戰機無論如何組合都存在著一個最大的、難以迴避的問題:那就是戰損,尤其在現代戰爭中先進戰機的造價越來越高,一架五代機動輒就要上億美元,一個資深的飛行員更是難以用金錢來衡量,因此只要出現戰損都是難以接受的。愛惜生命的美軍才會創造性的研發出無人僚機的新戰法,讓一架F-22作為母機與數架無人戰機進行組合,F-22居中遙控、指揮這些無人機執行各個階段的戰鬥任務,這樣即使無人機全損對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也影響不大,畢竟批量生產的無人機都是消耗品而已。(zhgdcn)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MbrTnEBiuFnsJQVOoo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