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的測量股市頂底

2019-08-19   張導817

引言

——導演說第9期

太多人在討論股市的頂底,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一套頂底論調,比如市場上知名的嬰兒底、鑽石底之類的,各種測量底的方法更是五花八門,比如什麼技術分析里的W底,背離之類的,很有意思的是,甚至沒有見過有幾次有人能坐下來帶著共識探討市場的頂底,大多數情況是,只要人數超過3,就變成了各有各的理,這種情況在金融業內也不罕見,也算是業內一景了。今天導演從科學角度聊一聊股市頂底的問題,當然,一定程度上本文也算是導演自己的看法,帶有一定主觀性。

一、 流動性

打個比方,我們把整個經濟體(或者說國家)比作一個大木桶,裡面裝了半桶水,這半桶水就是錢,水桶里有各種類似海綿一樣的吸水裝置,包括各種公司,各類市場。股票市場就是其中一個吸水裝置,諸如股市還有其他類型的市場,比如房地產、債券市場、期貨市場等等。各類海綿和水桶中的總水量的關係是此消彼長的,流入海綿的水越多,水桶中流動的水總量就越少;另一方面,如果水桶中總水量提高,各個海綿可以分配的平均水量就會被動提高。於是股市的頂底本質上就變成了這個海綿可以吸納多少水的問題了。

在金融領域,我們將研究總水量這個課題,叫做流動性研究。流動性的研究屬於宏觀經濟的研究範疇,對應的研究對象有很多,其中又分成量和價兩個維度,量是對社會中的貨幣供給總量的研究;價則是對利率的研究。簡單來說,如果利率提高了,就會有更多的錢流入銀行持利息,對應的市場中的流動性就會降低,流入股市的流動性也會受到負面影響,所以股市對於升息的理解就是利空,反之降息構成利好。量的方面比較複雜,有各種衡量貨幣總量的指標不說,還有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等工具。從14年以來特別流行的三個字母工具就算在這一類裡面,典型的三個字母工具有:麻辣粉(MLF)、酸辣粉(SLF)。

二、 股市市值的計量方法&跟蹤指標

有了流動性的基本概念,就可以開始測量股市的頂底了。所謂的頂底,其實就是一個上下極限值的判斷,這就離不開這個值的計算方法,簡單來說,市場市值的測量公式可以如此概括:

股票市場市值=社會資金流動性*進入權益市場比例*股票市場槓桿倍數

社會資金流動性:代表在整個經濟體中流動的總資金量。

進入權益市場的比例:指社會中最終進入權益市場的資金比率

股票市場槓桿倍數:指進入股票的資金的槓桿水平。

PS:公式帶有個人很強的主觀性,歡迎共同修正探討。

通過上述公式,可以將影響股票市場整體漲跌的因素分類為三個,後面只需要對這3個因素進行分析就可以推測當下市場或一個特定條件下市場的波動趨勢及可能性,下面一個個來說。

首先是社會資金流動性,這個指標一般可以用M0、M1、M2來觀察,這3個指標分別代表不同範圍的社會流動性,用的最廣泛的是M2。這裡要吹一下M0,其實這個指標也很有用,因為我國經濟整體呈現大而不強的特點,觀察M0會對整體經濟的脆弱性有很直觀的感受,所以導演也經常用M0。

不過導演最常用的並不是M系列的指標,因為導致M0波動的因素很多,且由於貨幣傳導機制,M0更傾向於反應綜合結果,不能更好的反應流動性波動的原因。貨幣銀行學中介紹,流動性的傳導機制由供給側決定的,而供給側的源頭是央行(央行——銀行間市場——實體經濟),因此研究流動性改變的未來趨勢,最好是去研究央行。不過央行研究起來比較費勁,其中涉及到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央行的調控目標(我國擁有全世界目標最多的央行,大致數數大概有8個)、三個字母工具的使用條件及目的、匯率等等。由於過程過於複雜,為了簡化,其實也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指標變化來判斷央行調控貨幣供給的成果:央行資產負債表——貨幣發行。

央行2019年資產負債表(1-7月)

在央行的資產負債表中,貨幣發行代表著央行所有調控手段的結果,代表基礎貨幣的投放規模,而其他所有央行資產負債表的科目,都是造成貨幣發行變動的原因。通過上圖可以看出,2019年至今央行對於貨幣的供給一直是在偏緊的,但是從6月開始緊縮的幅度開始減少,因此可以判斷下半年央行很有可能會適當給市場放點水。


其次是資金進入權益市場的比例,這個數值由於無法直接觀測到,可以通過一些別的手段來判斷,最典型的,可以用產業資本的增減持來大致觀察。



上圖可以看出,市場比較明確的一波產業資本增持潮發生在2015年下半年,也就是救市的那段時間。其次在2017年初有一波,之後就是比較平穩的狀態。總體來說,我國股市一直是一個減持市場(融資市場),從這個指標可以看出大多數上市公司上市的目的其實是來騙錢的。

最後就要觀察槓桿了,這個簡單一點,可以通過觀察兩融的餘額來看。

可以發現兩融最高的時間點就是最近一波牛市的頂點,2015年6月。然後兩融就一路下滑,一直到現在也處於絕對低位。

三、 相關思考

首先,測量頂底的極值是個偽命題。按照上證指數的計量規則:

上證指數=報告期股票市價總值÷基期股票市價總值× 100

可以看出,上證指數每上漲一個點數代表著報告期股票市值比基期的市值漲了1%,所謂的3000點,實際上就是當前市值是基期的30倍而已。就精確度而言,試圖將預測精確到基期的1%顯然是荒謬的,別說1%,10%,甚至是100%都是荒謬的。我們給予一個股票PE倍數的時候,往往只能給出介於XX-XX倍之間,而上證指數的計算方法本質和PE同理,精確到個位數字相當於要精確到0.01倍,十位數字相當於精確到0.1倍,這幾乎是不可能的。

由於指數計量規則是按照市值權重來的,市值越大的公司在整體中占的權重就越大,因此預測整體市值就變成了銀行、保險、地產、家電走勢的預測,同時由於市值大的普遍都是國企,也就基本變成了國企總市值的預測,這一點也是中國現階段經濟的特色。

其次,無論是資金流動性、流入權益市場的比率還是槓桿水平,任何一個指標出現大幅波動都會對股票市場造成巨大的影響,就以當下為例,央行過去半年一直在緊縮流動性,因此從貨幣供給的角度,當下是今年的最低值區域;產業資本也一直在默默的減持,沒什麼大動靜;股票市場的槓桿水平更是處於最低點。因此可以大致判斷出,如果以一年為單位,那麼下半年股票市場很有可能會有一波幅度不小的反彈,畢竟央行不可能一直緊縮,再緊縮下去GDP目標可能就完不成了,央行為了更好的保證經濟增長,上半年形式好,適當搞一下緊縮,下半年必然是要適當寬鬆的;而兩融方面市場存在莫大潛力,小幅度提升槓桿水平的話是可以期待的。因此,可以大致判斷出,當下市場處於一個很可能走出反彈的狀態中,這貌似可以稱之為一個階段的底部。

另外,股票市場的漲跌短期嚴重受到情緒的干擾,會產生巨大的噪音。比如中美貿易摩擦三天兩頭釋放各種刺激消息,全球股市都不得安寧,因此短期市場波動在強大的噪音干擾下,同樣很難預測。

最後,股票市場的波動本質上是中樞性質的(可以參考纏論里關於中樞的定義),類似月亮圍繞地球轉,地球圍著太陽轉一樣,如果下跌的幅度較大,會有很強的浮力最終將市場拉回到合理水平,反過來,如果漲的太多,也會有很強的引力把市場估值拽下來。

結尾還有一點需要補充一下,就是對於個人投資者而言,最終交易的還是具體標的,每個標的之間由於基本面的大相逕庭,走勢最終會有巨大差別,持有10年的茅台和持有10年的春蘭結果一定是天差地別,因此即便是股市存在頂底,也無法左右一個優質的公司走向更加優秀,希望各位都可以選到10年10倍百倍的好標的~

結尾慣例求關注,同名公號:導演的煙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