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記憶」1959年青島人民慶祝國慶

2019-10-01     青島城市記憶

1959年,青島人民同全國人民一道迎來了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當時,我國已徹底完成了民主革命,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驚人成就,全國人民正在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具有現代工業、現代農業和現代科學文化的強國而奮鬥。為貫徹中央《關於盛大慶祝建國十周年的意見》,青島市有關部門,尤其是市委宣傳部及市工會、科委、城建局、文化局、文聯、團委等有關單位提前準備,早在1959年6月底前,即基本完成十年大慶的籌劃工作。由於準備充分,1959年青島市「慶祝建國十周年」的活動規模比以往任何一年都要盛大、隆重。

1950年10月1日,青島市各界代表在匯泉廣場歡慶國慶節

從1950年的第一個國慶節起,集會和遊行成為了青島歷年國慶活動的重頭戲,而1959年國慶節的集會和遊行同此前九年相比,更加隆重、熱烈。

1959年的國慶集會,以匯泉人民廣場(今匯泉廣場)為主會場(新中國成立初期,曾以現在的天泰體育場為主會場),同時在李村、滄口設分會場。值得一提的是,1959年青島參加國慶集會的人比以往任何年都多。當時青島市區人口為70多萬,而參加集會的人數多達20萬,與參加山東省慶祝大會的人一樣多,其中匯泉人民廣場15萬、滄口4萬、李村1萬。而1959年之前的國慶集會,主會場一般控制在5萬人左右,最多時為十萬左右;滄口分會場多則兩三萬,少則1萬;李村分會場多則5000人,少則1000人左右。

與此相應,1959年參加遊行的隊伍,不僅規模較往年更大,更有了新的內容。僅文藝大隊就派出了由40人軍樂隊、4輛戲劇彩車、40人刺繡舞隊、40人膠州大秧歌隊、80人腰鼓舞隊、4個舞龍隊、8個舞獅隊、72人大鼓子秧歌舞隊、40人嗩吶隊、8套民間大鼓和200人的鮮花和彩旗隊組成的遊行隊伍。遊行隊伍高舉標語,一路載歌載舞,充分展示了文藝戰線的新風貌。參加遊行的紡織工人、鋼鐵工人、鐵路職工、社會工作者等,都推著各具特色的大型標語牆或模型等,以表現他們的喜悅心情和沖天幹勁。四方機廠的遊行隊伍,由於準備了很多標語和模型,以至於隊伍綿延很長。陸軍、海軍和民兵隊伍等,行列齊整、英姿颯爽。少先隊員,則手持花束、高舉星星火炬的模型,充滿朝氣。由於各隊伍事先都進行了排練,同時全部遊行隊伍和宣傳內容、遊行口號等都經過統一安排,因此,整個遊行秩序井然,氣氛熱烈,充分反映出全市人民為過去十年來的成就而歡欣鼓舞的激動心情和為完成此後任務而表現的昂揚鬥志。

1959年以後,青島很少再有如此大規模的國慶集會和遊行。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青島基本未舉行國慶遊行,即便1979年慶祝建國30周年的時候,青島亦沒有組織遊行活動。同時,改革開放以來,因為青島國慶慶祝大會的地點從露天改為室內,所以參加大會的人數大大減少。如1984年,慶祝建國35周年的時候,青島曾於9月30日下午在人民會堂舉辦慶祝大會,規模僅為2000人。

掀起展覽獻禮高潮




1959年10月1日,青島日報國慶版





1959年10月2日,青島日報國慶版

1959年,我國慶祝國慶的規模是空前的,為了以生動的事實對全國人民進行十年來偉大成就的宣傳教育,從中央到地方都舉辦了一系列大型展覽。青島市一方面積極配合中央和山東省進行徵集展品的工作,在全市範圍內掀起了一個為國慶十周年獻禮、獻寶的群眾熱潮。另一方面,組織市工會、農林局、水產局、外貿局、商業局、文化局、教育局、體委、城建局、衛生局、科委等有關單位,共同舉辦了「青島市十年建設成就展覽會」。

展覽會分設於工人文化宮和貯水山公園兩處,共四個展覽館,下設17個展覽室。展出內容包括十年來青島市在工業(包括交通運輸及手工業)、農業、水產、貿易、文化、教育、體育、市政建設(包括衛生)、科學技術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其中,工業交通運輸部分的展覽在工人文化宮舉行,其他展覽在貯水山公園舉行。

1959年,青島【海鷗】國慶專號

展覽會以實物、模型、圖片、統計圖表等生動有力、豐富多彩的形式,通過與解放前做鮮明的對比,準確、全面、生動而及時地將青島市各條戰線上十年來取得的偉大成就和美好前景展現在全市人民面前。如教育展覽會,即通過展示各類典型人物及事跡的圖片等,系統介紹了全市教育系統十年來在掃盲、業餘教育、學前教育、盲啞學校發展等方面取得的偉大成就,並在展覽中進一步宣傳了黨的教育方針。國慶期間,各單位紛紛組織廣大職工、青年、學生等參觀展覽會,使展覽起到了宣傳、教育和鼓舞全市人民奮勇前進的作用。

為更好地發揮宣傳陣地的作用,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的活動場所,配合「青島市十年建設成就展覽會」的舉辦,青島的海產博物館及中蘇友好閣等展覽場所也在1959年國慶前進行了必要的充實並在國慶期間對外開放。其中,中蘇友好閣舉辦的蘇聯作品展吸引了大批的市民前去參觀。

青島市十年建設成就展  

狂歡三天

1959年國慶節,全國放假三天。當時很多新聞媒體都以「狂歡三天」來形容全國人民歡渡國慶的情形,而青島市更是活動遍地,鑼鼓喧天。從1959年9月30日至10月6日,青島天天有聯歡、處處有歌舞,時時歡慶聲,廣大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空前高漲,形成了群眾性的歡慶熱潮。

為了發揮文藝宣傳的作用和滿足人民群眾歡度節日的要求,包括各雜技、曲藝等文藝團體在內的一切專業團體以及包括各單位群眾性的文娛組織在內的所有業餘文藝工作者,都積極地為慶祝建國十周年準備了一大批優秀的節目和經過整理的傳統節目。節日前,各影院、劇院、俱樂部、公園等文化娛樂場所都提早做了安排。各區、各團體、各部門、各基層單位,都根據自己的條件,準備各種文藝演出活動。整個節日期間,青島市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場所,開展豐富多彩的文藝活動。

國營青島火柴廠1959年國慶十周年紀念

國營青島第一捲菸廠建國十周年紀念

據不完全統計,1959年國慶期間,青島市先後或同時在200餘個地點舉行了300餘場次的活動,除了舉辦11處遊園大會外,還廣泛組織了各種舞會、晚會、電影等二百餘處。僅10月1~3日,參加各種活動的人次即達55萬。青島市總工會大力組織職工的文藝演出和文化休息活動。自9月30日至10月6日,先後舉辦了七次規模較大的慶祝建國十周年聯歡會,其中包括軍民聯歡、職工聯歡、華僑、兄弟民族聯歡等。自9月30日至10月4日,又分別舉行了先進生產者、工廠企業黨政工團負責幹部、工會積極分子、軍隊、烈屬及華僑少數民族等六場招待會。市總工會還成立慰問演出隊,自9月30日至10月4日先後到鋼鐵二廠、三廠、四廠、駐軍、療養區等單位為鋼鐵工人、戰士、療養員、烈軍屬舉行了五次慰問演出。此外,自9月30日至10月4日在工人體育場舉行了八場包括18種主要不同形式表演的遊園大會。團市委也大力組織青年開展多種多樣的文化體育活動,如聯歡晚會、文藝匯演、參觀訪問、遊園、體育表演和球類比賽等。節日期間,團員青年基本每人每天都參加一項以上的文體活動。

各種文藝活動中,尤其以10月1日在匯泉人民廣場和中山公園舉辦的「全市人民慶祝國慶十周年遊園大會」的規模最為盛大。遊園大會上表演了包括戲劇、曲藝、音樂、舞蹈等在內的各種形式的群眾文藝優秀節目和各專業劇團的優秀節目。同時,還進行了遊藝、雜耍和棋類比賽等。當晚的焰火晚會和狂歡舞會則尤為別開生面,將慶祝活動推向了高潮。整個活動張燈結彩、熱鬧異常,規模雖大卻歡而不亂。

為了「慶祝建國十周年」,青島市還開展了其他活動。如《青島日報》、《海鷗》及其他報刊,在國慶前陸續發表了一些有相當水平的文章,著重介紹十年來的偉大成就和主要經驗,並出版紀念專刊;以《青島日報》為主,會同市工會、文化局、文聯合編了一本以反映十年來青島市社會主義建設成就為主要內容的紀念畫冊;電台準備了紀念節目和廣播晚會等。


本文作者為青島檔案館聶惠哲老師,2010年9月27日發表於城市檔案論壇,原標題《半個世紀前青島人民是如何舉行國慶的》,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重新編輯後發布,與您分享半個世紀前青島人民慶祝國慶的隆重場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xctiG0BMH2_cNUgRbcg.html






黃島路的記憶

2020-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