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因為飢餓營銷,買了多少沒用的「垃圾」?

2019-06-30     品牌話題

營銷君到現在都無法忘記那些搶購優衣庫KAWS聯名的人,一個個如喪屍一般在商場穿行的模樣。這麼努力搶到了然後呢?知乎上已經開始出現了這樣的提問:「搶到的KAWS聯名不好意思穿出去,怎麼辦?」

為了「限量」二字你爭我搶,買回家後看幾天就膩。在這個飢餓營銷屢見不鮮的時代,「買垃圾」回家的情況更是每天都在上演。

對品牌商說:

飢餓營銷是把雙刃劍

飢餓營銷在近幾年開始火了起來,它成了商家提高銷量、製造社會話題的強力武器。從匡威70S帆布鞋到星巴克的貓爪杯,再到優衣庫的KAWS聯名,每一個都體現著飢餓營銷的魅力有多強大。

但值得注意的是,飢餓營銷玩不好,被群嘲的可能性也非常大。看看匡威,網友們甚至做了表情包來嘲諷它失敗的飢餓營銷:

如果飢餓營銷做得好,成為市場焦點絕對不是問題,但也要滿足以下條件:

1.產品足夠好

飢餓營銷,想賣高價可以,但你也要保證產品足夠好,符合大眾的認知才是。一雙AJ同樣賣很貴,但為什麼沒人嘲諷?因為它每一雙賣得貴的鞋款,都是真正稀有的聯名啊!(AJ麻煩支付一下廣告費)

2.「飢餓」得有度

匡威為什麼被嘲諷?因為被搶購的70s和普通款並沒有太大區別,價格卻千差萬別,營銷君特意去毒APP上看了匡威70s的某款鞋,熱門尺碼甚至賣到了3999元你敢信。如此「飢餓」,拔高了消費者的入手門檻,會大大降低產品的口碑和傳播度。

在品牌商眼中,飢餓營銷是一個很不錯的營銷手段,小米、一加等國產手機都靠巧妙的飢餓營銷走紅。但對於部分消費者來說,飢餓營銷就是一場騙局,它誘導消費者盲目消費,買一些其實根本沒用的東西回家。營銷君在這裡就要反駁這個觀點了,商家使用飢餓營銷,又沒有強制消費,怎麼能叫騙局呢?

說到底,面對飢餓營銷,消費者還是應該樹立一個正確的消費觀。

對消費者說:

飢餓營銷不應是消費動力

為什麼飢餓營銷能火?正是因為商家抓住了大部分人追求「我有,別人沒有」的心理。

匡威一雙70年代復刻版帆布鞋能被炒到搖號購買、AJ經典聯名一雙難求、KAWS和優衣庫聯手打造「商場版《釜山行》」等等,這些全都是因為飢餓營銷帶動消費者購買情緒造成的。

因此,營銷君告誡大家一句,限量的確珍貴,但在出手之前,還請問問你自己:

1.買回去就只能閒置嗎?

盲盒現在非常流行,營銷君撇開真的熱衷於收藏的人不談,那些只是想跟風購買的人,買回去你們覺得真的有用嗎?一個小小的玩具賣60元,這個價格其實並不低,而且它唯一的作用就是擺桌上、擺書柜上,對於那些非愛好者來說,買回家除了吸灰塵,還有其他作用嗎?

2.購買只圖一時痛快嗎?

眾所周知,如果是限量款,那麼肯定不會便宜。很多人覺得既然是限量款,那咬咬牙買了,應該沒問題。但一般做這種決定的人,都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只圖限量,完全沒考慮產品質量以及是否適合自己。

營銷君有個朋友為了買一雙限量鞋,37碼沒有了,硬著頭皮買了39碼,以為可以穿,結果可想而知,現在她穿上就像要馬上跳海潛水去了似的。

也就是說,限量、限購、限時這些所有「限」字開頭的詞語所代表的商品,都不是消費者購買東西的理由,除非你真的需要它,要不然你買回家的只是一堆用不著的「垃圾」。

你有被飢餓營銷影響,買無用「垃圾」回家的經歷嗎?和大家分享分享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uS5CmwBmyVoG_1Z_BP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