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居養生丨應天時,房中,睡眠

2019-11-11     張其成

起居有常,就是指起居要有規律。狹義的起居就是起床睡覺,「有常」是指要符合陰陽變化的規律。順應天地陰陽變化的規律是起居有常的核心要義。

起居時間順應天地陰陽

天地陰陽變化的規律又可以分為年節律、月節律、日節律。比如一天當中陰陽變化的規律,十二時辰當中有四個時辰是最重要的——子、午、卯、酉。

先看子、卯兩個時辰。子時是半夜的11點到凌晨1點,這個時候膽經當令,陰氣到了極點,所以人要深度睡眠。也就是說,子時之前要入睡,這樣才能保證子時深度睡眠。卯時就是上午的5點-7點,這個時候是大腸經當令,這個時候陽氣升了一半,就要起床了。這是一般的起床時間、入睡時間,嚴格地說,就起床時間而言,春夏要更早一些,秋冬要遲一點。

再看午、酉兩個時辰。午時的陽氣最足,也就是中午的11點到下午1點,這個時候是心經當令,經過一上午的勞動工作之後,到中午容易疲倦。科學研究表明,上午到中午這段時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發期,所以中午要午睡。到酉時,也就是下午的5點-7點,腎經當令,所以要保腎,要運動。

總體來說,子時跟午時要靜。卯、酉兩個時辰,也就是上午的5點-7點和下午的5點-7點,要以動為主,要適量的運動。這要形成一種規律,形成一種養生習慣,而且貴在堅持。

從太極圖上可以看出,豎的兩個時辰都是陰陽交接的時候,子時是從陰到陽,午時是從陽到陰。所以這兩個時辰只有在入睡的狀態之下,陰陽才能完成好這個交接。有好多人說睡不著或者中午沒條件睡,怎們辦?很簡單,就做靜功,入靜。從某種意義上,做靜功是一種更高級、更積極的睡眠。

房中:感其心,悅而知止

起居養生,除了時間的節律,還有兩個重要的方法就是房中、睡功。

中國古代房中養生源遠流長,早期的時候「房中」是與醫經、經方、神仙並列的「方技」四家之一。

道教對房中養生也有諸多論述,比如有采陰補陽之說,把房中當作修煉的方法。

行房是不是對身體健康有好處呢?

朱丹溪在《房中補益論》中有客觀地論述。丹溪認為,人的一切煩惱、苦痛均來自於「火」的妄動,心為火居上,腎為水居下,水升火降,循環無端,這是正常的生化過程。

心火為君主動,腎水主靜。心火是君火,是最主要的。肝、腎中也有火,為相火,是從屬的。如果心火不動,相火也就安守本分,不會造成什麼損傷,君相各安其位,生化如常。即心不動則相火安,身不動,心動便生出很多慾念,相火動,如果極情縱慾,就容易損害身體,不利養生。

儒、釋、道都講究以靜心為修煉的入手法門。

儒家講究正心、收心、養心、求放心,

道家說靜心、虛其心,

釋家講心無掛礙,都是由此而來的。

《黃帝內經》中的「七損八益」,根據九宮方位圖
七為兌,屬少女,八為艮,屬少男。

當少女遇到少男(上兌下艮),就構成咸卦

咸卦是語意非常明確的一卦,就是少男少女相互感應,是對男女情愛過程的描述。咸,下面加一個心字就是感,少男少女有所感應,感應之後,進一步接觸、親近。從感到咸,就是從有心到無心,從有意識到無意識的一種狀態。

咸卦是《周易》下經34個卦的第一個卦,上經30個卦主要講天道下經34個卦主要講人道人道從男女開始,由少男少女感應開始,然後到家庭和諧,再推及到家庭以外,這樣天下才會和諧,萬物也會化育,生生不息。

咸卦上兌下艮,兌代表是喜悅,而艮代表停止、終止,其中蘊含著雖然喜悅但要知止。如果遇艮不止,一味貪歡,必有所損。如果年少貪歡戀欲,就算父母給的先天再好,也是徒然。此房中之樂,一在於取,一在於予,只取不予是不可能的。所以,想要單單從房中術中獲得補益身體的效果,是不可取的。

男女相處核心是「咸」——感其心,要注重心靈深處的「感」,有深厚的情感,夫妻生活才能愉悅。無情無感的性愛,只能讓身體獲得短暫的快感,不能給人以心靈的愉悅。心一旦被感官慾望所控制,就會陷入惡性循環——以肉慾快感來求心身愉悅,反而越見心身不寧不靜。所以說,咸卦雖然是講少女遇少男,講男女情愛萌起之初的美妙、愉悅。但其中的原則同樣適用於各年齡段的男女,不管是少男少女,還是老夫老妻,咸卦都在說:真誠的感情是基礎,唯有真誠相感,兩性之間、人類之間才有和樂相處,男婚女嫁才會產生完滿的結局。

睡眠:先睡心,後睡身

起居養生的另一重要具體方法是睡眠本身,人一生的三分之一時間是在床上度過,說睡覺對養生很重要一點也不為過。

睡具健康,臥室不宜過大,比如故宮「養心殿」兩側的皇帝臥室,面積只有十多平方米,並不是皇帝住不起大臥室,而是這樣的設置更有利於「養氣」,更利於保健身體。

床宜私密,古代的床一般都是四面用帳子圍起來,一方面是出於衛生的考慮,可以防蚊蟲、塵土,一方面是營造私密空間,使心理舒適度更高。

床也需要有一定的硬度,睡覺時身體平躺,脊柱不再垂直受力,腰背部的肌肉因此得到放鬆休息,睡床的硬度要能維持身體平躺的姿勢。枕頭一般要根據頸椎的生理曲度選擇。躺下的時候讓枕頭承托頭部,維持頸椎的曲度,不要讓脖子歪著。正常成年男性的枕頭以10-15公分為宜,成年女性的枕頭以8-12公分為宜,主要視肩的寬度而定,因人而異。特殊人群(如嬰幼兒、肺心病患者等)的枕頭要特別注意,一般可詢問醫生,如3個月以前的嬰兒頸椎是直的,不用枕頭。

學會認真睡覺 有一句俗語「修道不修道,學個狗睡覺」,就是睡覺要像狗那樣,這主要是指睡眠的姿勢。

睡眠姿勢一般以右側臥為佳。是要睡心,即要把心靜下來,不要胡思亂想,不要玩兒手機。也就是先睡心後睡眼,這是宋初陳摶老祖睡功的要訣,他的睡功有32個字:「龍歸元海,陽潛於陰。人曰蟄龍,我卻蟄心。莫藏其用,息之深深。白雲高臥,世無知音。」就是說,睡時像臥龍,陽氣潛藏在陰氣里。先臥心即心要先靜下來,然後臥形。所以,叫先睡心,後睡眼。

來源:《中國中醫藥報》 張其成談國學養生 專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jpXiYW4BMH2_cNUguGW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