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鴨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廣東的製造業主要是輕工業。但實際上,廣東重工業已經遠遠超過了輕工業。
廣東省統計局近日發布《2019年上半年廣東工業經濟運行情況分析》顯示,今年上半年,廣東僅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就超過1.5萬億元,其中重工業對規上工業增加值的貢獻率接近八成。
今年上半年,廣東全省規上工業中,輕工業實現增加值5088.50億元。同期重工業增加值超過1萬億元,相當於輕工業的兩倍,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的貢獻率達78.7%。其中新能源汽車上半年同比增長184.2%,幾乎增長2倍。
湛江近海,廣東能源集團湛江外羅海上風電項目進入安裝調試階段,一座座重型機械在海風海浪中巍然聳立——風機基礎36根大直徑單樁沉樁施工工作於日前全部完成。與這一項目直線距離約200公里的陽江,正全力打造世界一流海上風電裝備製造產業基地。從中山到這裡落戶的重點企業——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正是湛江風電項目關鍵部件的供應商。
這是廣東重工業低調前進的一個縮影。以先進裝備製造業為突破口,以智能製造為核心和主攻方向,加快實現由製造業大省向製造業強省轉變。
以高端電子信息製造業、先進裝備製造業、石油化工產業、先進輕紡製造業、新材料製造業、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等 6 大產業為發展重點,廣東正著力構建起一個龐大的先進位造業產業體系。
按照廣東省先進位造業發展"十三五"規劃,廣東將以重大產業集聚區為載體,以點帶面,沿交通軸線和海岸線整體展開,打造珠江東岸高端電子信息製造產業帶、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沿海石油化工及新材料製造產業帶、環珠江口先進輕紡製造及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粵東西北配套產業集聚區"三帶兩區"總體空間布局,支撐起廣東工業發展的脊樑。
——珠江東岸高端電子信息製造產業帶。以廣州、深圳、東莞、惠州、河源、汕尾等市為重點,著力增強電子信息產業的自主配套能力,不斷完善核心部件及軟體的自主配套,提升終端產品價值鏈,打造全球領先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以珠海、佛山、中山、江門、陽江、肇慶、順德區等市(區)為重點,發揮廣州裝備製造業基礎優勢及輻射帶動作用,加強與韶關配套區、珠
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帶融合互補發展,發展壯大裝備製造產業鏈,建設具備國際競爭力的先進裝備製造業基地。
——沿海石油化工及新材料製造產業帶。著力打造以廣州、珠海、惠州、茂名、湛江、揭陽等市為重點的石化產業基地,以廣州、湛江、韶關、陽江等市為重點的高端精品鋼材生產
基地,以廣州、深圳、佛山、中山、肇慶等市為重點的高性能復合材料及戰略前沿材料產業基地。
——環珠江口先進輕紡製造及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以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等市為重點,著力打造智能節能型家電、環保多功能家具、高附加值紡織服裝、綠色食品
飲料等先進輕紡製造產業基地;以廣州、深圳、珠海、佛山、中山、江門等市為重點,著力打造生物藥、化學藥、中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產業集聚區。
——粵東西北配套產業集聚區。粵西地區重點加強與珠江西岸先進裝備製造產業帶的配套協作,打造原材料、基礎件和設備製造產業集聚區;粵東地區重點承接珠江東岸電子信息產業帶輻射,發展電子信息上下游配套產業;粵北地區重點打造珠三角裝備和汽車製造配套產業基地。
廣東雖然是中國最重要的製造業強省,但仍處於工業化進程中,與先進國家或地區相比還有較大差距。
一是產業核心技術少。全省擁有自主核心技術的製造業企業不足10%,關鍵技術和零部件 90%以上仍依賴進口。
二是產業層次仍不高。製造業整體仍處於全球產業價值鏈中低端,買裝備造產品仍是主要生產模式,裝備製造仍是短板。機器人、高檔數控工具機 80%以上市場份額被國外產品占領。三是產業鏈條不完善。重大產業上下游和關聯產業發展仍不匹配,如汽車產業中零部件與整車產值之比僅為 0.12:1,遠遠落後於已開發國家的 1.7:1。
與此同時,資源環境要素約束趨緊,企業綜合成本上升,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國際國內競爭日益加劇等,都迫切要求廣東繼續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引領全省製造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