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保山:413個貧困村全部脫貧 貧困發生率降至0.49%

2020-07-27     保山新聞網

原標題:雲南保山:413個貧困村全部脫貧 貧困發生率降至0.49%

新聞發布會現場(記者趙嘉攝影)

7月27日上午,雲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保山市專場,這是脫貧攻堅系列發布第二階段的第九場發布。會上,保山市主要領導、相關部門負責人、基層幹部和脫貧群眾代表介紹保山市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工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2015年中央扶貧開發工作會議以來,保山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重要論述及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安排,切實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始終繃緊「責任」之弦、「精準」之弦、「質量」之弦、「紀律」之弦,全面落實市縣鄉村四級書記抓扶貧的工作機制,實行黨政「一把手」雙組長制和行業部門「一把手」責任制,做到全市動員、全民參與、全面支持、全力保障,舉全市之力向貧困發起「總攻」。截至2020年6月底,全市剩餘貧困人口2758戶10112人,穩定達到「兩不愁三保障」標準。

保山市扶貧產品現場展示(記者趙嘉攝影)

在「精準方略」實施方面,保山市創造性提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做到扶貧對象、項目安排、資金使用、措施到戶、因村派人、脫貧成效「六個精準」。「產業扶貧」作為重中之重,保山市堅持「大小結合、示範引領」的原則,全面提高產業扶貧組織化程度,促進貧困群眾穩定增收。

保山市扶貧產品現場展示(記者趙嘉攝影)

與此同時,保山市堅持扶貧開發與生態保護並重,創新生態扶貧路徑,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陡坡地生態治理41.9萬畝,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18092戶,補助資金1.81億元,戶均年增收2005元。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劃定森林生態效益補償面積468.48萬畝,覆蓋建檔立卡貧困戶21195戶,年均獲得補償451.92萬元,戶均年增收213元。聘用建檔立卡貧困戶4624人為生態護林員,戶均年增收1萬元。創新生態扶貧路徑。騰衝市作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探索出創新實踐的六種生態扶貧模式;隆陽區百花嶺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出了一條「不砍樹也致富」「獵鳥人變護鳥人」的生態脫貧之路。

保山市大力推進教育扶貧,「十三五」期間,全市累計完成754所學校1389個新建項目;建立「控輟保學」機制,義務教育實現階段性動態清零;加強與省外中等職業學校對接,共輸送貧困戶子女2487人到上海中等職業學校開展「訂單式」「定向式」職業技能培訓,實現「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保山市扶貧產品現場展示(記者趙嘉攝影)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個也不能掉隊。」保山市嚴格落實「一個不能少」的要求,著力推進少數民族脫貧攻堅工作。一是實現昌寧縣苗族整族脫貧。2015年以來,共實施苗族整族幫扶項目64個,整族幫扶資金達2.92億元。截至2019年底,苗族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250元增加到11328元。二是實現施甸縣「直過民族」布朗族整族脫貧。依託雲南中煙集團幫扶力量,精準幫扶木老元、擺榔兩個布朗族聚居鄉,實施了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七大工程。目前,木老元鄉、擺榔鄉的布朗族已經實現整族脫貧,累計脫貧5769人,貧困發生率分別降至0.63%和1.4%。三是實施跨州市移民集中安置。根據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保山市將居住在高黎貢山的怒江州移民工作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程。目前,909戶4910名高黎貢山跨州市移民走出高黎貢山,全部搬遷至隆陽區芒寬集鎮、敢頂集鎮等8個集中安置點。

趙德光表示,在今後的工作中,將重點從四個方面著力:提高政治站位,紮實做好脫貧攻堅普查工作;開展百日提升行動,著力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建立長效機制,防範返貧風險和提升預警能力;深化脫貧攻堅實踐,有效銜接鄉村振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t2XnXMBd8y1i3sJykJ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