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老師關於練拳的5大奧秘,希望讓更多人看到

2019-12-26     漾太極

學太極,上漾太極!點擊右上角處「關注」,關注我們!

扎老雖然走了,但是她卻把她對於太極拳的真知灼見留下了。扎老雖然沒有什麼深厚的文化,但是她幾十年如一日在太極拳上的專一精進,卻讓她對太極拳的詮釋更加通俗易懂。下面我們就看一下她生前的話語,希望對您有益,也將對我們練拳有更好的啟發。這都將是對老人家最好的緬懷與追憶。

扎西講解 薛文宇注釋

一、呼吸

練拳是要講呼吸的,所謂的自然呼吸那是初級階段的練法,練到一定程度就要練深呼吸,以至達到拳勢呼吸。呼吸是要單練的,要當作一個重要的基本功去練。不然腹部老是空的,沒有內動。

註:自然呼吸在開始階段指的就是不能刻意呼吸。在後續深入階段指的就是呼吸要隨著周身的收放而形成相應的契合呼吸。呼吸任何時候的刻意都是錯誤的。如果不是練拳,而是單獨的原地用呼吸和手臂運動配合則不在此範疇內。如果是練後天有形之法也不在此要求範圍之內。

二、松沉圓活

松很重要,練拳時要放鬆入靜,排除一切雜念,放鬆包括骨骼都要放鬆,要對拉拔長,骨與骨之間,要對準。松不是懈,不是軟。松:是關節肌肉的拉長,是筋膜的膨脹,內含一個掤字。

註:放鬆入靜的松靜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心靜,一個是體靜。心靜指的是專注於拳術開合之中。體靜指的是不亂動,盲動。放鬆入靜說的特別的好。放下方能松。放不下肯定松不了。放下心事心能松,放下蠻力體能松。能松才能進入心身之靜矣!

沉:不是全身往下墜,不是死沉,而是在虛領頂勁的前提下,大椎往上提,腰以下往下沉,沉中要有對拉,要有靈氣。

註:這裡說的是對拉拔長。松沉肯定是沒錯的。但是如果沒有反向的運動,即向上提,則就十有八九變成扎老所說的死沉。「虛領頂勁,氣沉丹田。」這是《太極拳論》里說的。除了涉及到內功方面,指的就是要平衡上下。這個非常非常的重要。

虛領,是領起來的意思,就象把衣服掛在衣架上,衣鉤領起來,衣服就自然垂下來了。有了松沉就有了圓活。圓活:手(外圈)要飽滿,不可斷續,腰(內圈)更要飽滿,圓活全在腰上。

註:老人這裡說的不太對。是虛靈和松沉兼備了才有了圓活的可能與結果。圓活在外形上是弧形明顯,在內里上是勁力膨脹的體現,在運動上是周身九大關節的轉動體現。

三、撐胯頂腰

撐胯,就是指兩胯根微微後收,並左右撐開,在行拳過程中勢勢應如此。只有先把胯根撐開,再加上裹臀,襠才能圓,下盤才穩,才有力,才不至於左右擺跨。=

註:這個對於很多人看來是極為抽象的描述,但是她又說都沒有錯。怎麼能做到呢?記住了,放鬆兩個腹股溝並順勢向里向下掖那麼一點,同時式子松下去,松腰的同時略有後靠之意。就好似人往板凳上坐下一樣。說的就是這麼一個感受。關鍵是要做對和練拳中始終保持住。

頂腰:「練拳不練腰,終究藝不高」。這說明腰在練拳中的重要性。但腰不可亂轉,亂練。腰是中軸,四肢是車輪,中軸不轉,車輪不可各自為政的亂轉。

註:軸,是老人家在這裡說的關鍵。軸不是整個的腰。四肢之所以是車輪,要明白上下相隨就對了。否則,四肢就不是車輪。練拳就不會圓活順遂。

四、用不用力的問題

打拳不是不用力,也不是不讓用力,而是不讓用僵力、拙力、硬力。是如何用力,怎樣用力的問題。這個力是在意念的支配下的一種柔中寓剛的力,是發生了質的變化後的力。

註:這裡說的非常的好。太極拳不是沒有力,也不是不讓用力。而是和我們平時不一樣的力,已經不一樣的用力原理。如果這個搞不清楚,做不到,練不出來,那麼就永遠無法感受到太極拳的四兩撥千斤是怎麼回事。

用力的過程就是由虛到實的過程,它的軌跡和太極圖一樣,由陰到陽,是漸變的,而不是突變的。太極拳有吸就有呼,有開就有合,有虛就有實。

註:為什麼練拳要慢?就是要在慢中檢查自己。為什麼要檢查自己?因為我們原有的很多習慣和意識和這種拳術運動不相符。為了改變,所以必須要在慢中落實拳術的要求,不慢則發現不了問題。快樂容易一划而過!另外,就是要做到勻。忽快忽慢都不是勻。不合乎太極之理,也練不出太極的東西來。勻是太極拳練法的另一重大要素。

五、對稱對拔

有前必有後,始終守中土。在講演中,她多次強調練太極拳,有後才有前,向前去必要後撐,這是指虛實開合的勁點對拉拔長。她以摟膝拗步為例,講解了向前去必須往後撐,不可身子和手一塊走,以致前撲,失去平衡,離開中土而受制於人。

註:其實,這裡的關鍵是「中土」二字。「中土」說的是五行居於中的那個土行。土行居於其它四行的中,是水火,金木兩兩相對能夠產生相互中和作用的根本。因此,老人家說的「虛實開合的勁點對拉拔長」的前提是要不能離開中土。拳譜上說的好:「所難中土不離位,退易進難仔細研。」那麼,「中土」更加確切的說是什麼?就是中定。沒有無極樁出不來中定的!


文章整理於網絡,旨在宣傳推廣太極拳,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文章僅供豐富拳友太極知識,參考學習之用,若是拳友已有明師指導或者自有練習體系,不必依文全改,擇其優點參考學習即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BOWS28BMH2_cNUg1xC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