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一季度即將過去,國內疫情基本平穩。房地產作為重要的經濟部門,也到了檢驗一年經營成色的時候。房企的2019年年報就相當於期末考!
三好學生是學校給予被評選出來的優秀學生的一種榮譽稱號,三好是指思想品德好、學習好、身體好。「三好」幾乎是「好孩子、好學生」的同義詞。
其實房地產領域同樣有「三好學生」,是大家艷羨和學習追趕的目標,比如融創、中海、龍湖、萬科等。這些企業不僅規模持續增長,而且表現穩健。當此調控之時,其優勢更是十分的明顯,畢竟紀律對「好學生」不僅不會約束反而有利於成長。
這幾天房企年報發布漸入高潮,僅上周五一天,就有包括融創、碧桂園、旭輝在內的多家房企公布2019年成績單。
說實話,今年的房企年報並不樂觀,之前多家龍頭出現業績增長停滯、核心數據下滑的情況。上周發布2019年財報的「優等生」萬科,其全年銷售額同比增長3.9%,歸母凈利潤增速15.1%,雖然被稱為「穩中有進」,但資本市場表現悲觀。年報發布當日,萬科股價下跌超過6%。
但是,融創作為行業龍頭、三好生,卻展現出強勁的業績數據,在數據的影響下,股價也出現了明顯的逆勢升溫。
數據雖然很枯燥,但解讀這些數據很有意義,可以看看融創是如何成為「三好生」的!
1
銷售持續穩健增長 主業實力持續提升!
融創是當下房企四巨頭中,年紀最輕、崛起最晚,但崛起速度最快的代表。從銷售額來說,融創大致從2015年開始發力,三年時間從排行第十躍到第四的位置。自2017年融創銷售額超越保利之後,銷售排名便穩居在行業第四位,除此之外,隨著時間的推進,銷售額與恆大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
2019年,融創在優質的可售資源以及良好口碑的支持下,實現了銷售業績的穩定增長,全年實現銷售金額5562.1億元,同比增長20.7%,穩居行業第四位。在城市深耕的戰略引導下,越來越多的核心城市市占率不斷提升。
2019年,融創在43個城市的銷售金額排名進入到當地市場前十,相比2018年增加6個城市,其中有3個城市的銷售額超過300億元,17個城市的2019年銷售額超過100億元。
在銷售保持高速增長的情況下,融創實現了收入和利潤的雙增。其中,實現營業收入1693.2億元,同比增長35.7%。物業銷售是主要的收入來源,來自文旅城建設及運營、物業管理及其他的合計收入占比為5.8%,相比2018年提升0.2個百分點。
融創同樣展現了較強的盈利能力,實現毛利潤414.1億元,同比增長33%;歸母凈利潤創歷史新高達260.3億元,同比大增57.1%。凈利潤率達16.6%,相比2018年的14%提升2.6個百分點。
2
土儲豐厚 融資能力持續提升!
融創最值得市場關注與學習的地方在於土地儲備的收併購能力!
截至到當前,融創擁有土地儲備2.39億平米,總貨值達到3.07萬億元,其中超過60%通過收併購方式獲取,有82%位於一二線城市,平均土地成本為4306元/平米,相比2019年銷售均價14528元/平米的比例為0.3。
根據2019年的銷售面積來算,融創土地儲備總量可以滿足融創未來5-6年的消耗,和當前大多數房企2-3年的存續比來說,融創的貨量儲備是充沛的,充足的高質量土地儲備將有力支持未來的銷售增長和長期穩健的發展。
相比招拍掛,融創利用收併購獲取的土地樓麵價相對較低,這也是融創所擁有的地價優勢。這種優勢也直接賦能融創的投資布局,融創能突破土地供應的剛性限制,使融創持續聚焦一二線城市,並以相對低價獲取大量優質土地。
融創方面預計,2020年可售貨值非常充足,近8200億元,與去年相比顯著提升。
眾所周知的疫情影響,當下房企最關心的融資情況看,融創的三好生成色更足!
年報顯示,融創凈資產已經連續三年實現大幅增長,2019年底達到1141億元,資本結構持續改善,截至2019年,調整後的資本負債率進一步下降,且資產負債率已連續三年呈下降趨勢。
與此同時,融創保持著充裕的流動性,截至2019年底,帳面現金餘額為1257.3億元。
2020年,對高度依賴銷售回款的房企而言,大環境低迷情況下,融資顯得尤為關鍵。而融創在融資方面優勢明顯。
1月10日,融創以每股42.8港元配售1.87億股,凈募資80億港元。同時,融創新發行5.4億美元優先票據,票息僅為6.5%。
兩個月後的3月19日,融創發布公告稱,已於公開市場回購合計7860萬美元的票據,分別為本金總額5580萬美元的2020年7月票據;及本金總額2280萬美元的2020年8月票據。
融創在年報中表示,未來將始終保持充足的流動性,及負債比率處於長期下降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