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藏網訊 「通過結對幫扶,我們不僅完成了村鎮上提出來的脫貧協作任務,家裡的牧場也有人看管了,我們也有更多的時間經營我們的家庭旅館,真可謂一舉三得呀!」。一說起鎮上採取的「四幫四帶」結對幫扶脫貧新舉措,28歲的年輕小伙子澤里旺修頻頻點頭,笑得合不攏嘴。他所說的「四幫四帶」,就是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松潘縣川主寺鎮為了縮小公路沿線富裕鄉鎮和偏遠鄉鎮的貧富差距,採取的扶貧協作新模式。
圖為川主寺鎮牧場村村支部委員會攝影:楊眉笑
貧富不均「四幫四帶」推動全面脫貧新格局
川主寺鎮位於國道213沿線,是四川通往九寨溝、黃龍風景區和川西北大草原的必經之地,地理位置優越,旅遊資源豐富。依託旅遊業,川主寺鎮迅速帶動了農、林、牧、商貿、餐飲、娛樂業的同步發展,基本擺脫了傳統單一的產業結構模式。然而,貧富發展不均、村落間經濟實力差別較大一直是川主寺鎮在脫貧攻堅道路上的一個頑疾。
為了根治這一問題,近年來,川主寺鎮黨委全面推進「黨建帶扶貧、扶貧促黨建」工作,縱深推進「四帶四幫」黨內幫扶工程,切實發揮國道213沿線經濟發達地區引領帶動作用, 10個富村、先進村通過黨委和支部牽頭,把結對幫扶工作當成「自己家的事」和「分內的事」,推進精準對接、雙向互動,形成互利雙贏、共同發展的脫貧攻堅新格局。
圖為澤里旺修家修葺一新的藏家樂攝影:楊眉笑
合作共贏扶貧政策走進群眾心坎
「四幫」,是指黨建幫扶、智力幫扶、項目幫扶、資金幫扶。而「四帶」,即是:強鄉帶弱鄉、富村帶窮村、先進帶後進、部門帶村寨。
28歲的澤里旺修所在的川主寺鎮牧場村,就是結對幫扶政策里的「強鄉」「先進村落」。按照鎮委鎮政府的統一安排,牧場村在結對幫扶過程中「認領了」同鎮的一個相對落後的村落:草原村。為了實現共同小康,一起脫貧,駐鎮幹部想了許多辦法。
一是切合實際,因地制宜。據川主寺鎮黨務副書記王洪霞介紹,牧場村根據本村草場資源豐富,而草原村草場資源不足的實際,聘請草原村的牧民群眾到牧場村放牧,目前在牧場村放牧的牧戶有23戶110餘人,放牧牧民每戶每年可以拿到10000—20000元的工資,同時還可以把自己家裡的牛羊帶到牧場村的草場上一起放養。以澤里旺修為例,通過招聘其他牧戶來放牧他家牛羊,他騰出了大把的時間進行自我學習,和父母一起管理自家藏家樂;姐姐也在今年進入了當地的農業銀行工作,妹妹剛大學畢業在準備考試,一家人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二是合作共贏,在幫助貧困村牧戶就業的同時也解決了先進村村民「招工難」分身乏術的問題。自2013年以來,川主寺鎮各幫扶村立足各村實際,幫助貧困村有就業意願的人提供就業崗位1000餘個。牧場村依託旅遊業的發展,為結對幫扶村提供酒店藏家樂等管理、服務崗位。
三是實施教育助學,「授人以漁」。記者了解到,草原鄉為一鄉一村的純牧業村,牧場村了解到該村要建立教育促進委員會後,立即為該村籌集了5萬元教育助學基金,用於支持該村教育事業發展。基金主要用於鼓勵成績優異的學生、教學工作成績突出的老師、支持教育工作的家長、貧困學生購買學習用品等。
圖為牧場村村口的轉經塔攝影:楊眉笑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2014年,內蒙古自治區阿爾山市伊爾施鎮。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要還有一家一戶乃至一個人沒有解決基本生活問題,我們就不能安之若素;只要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憧憬還沒有變成現實,我們就要毫不懈怠團結帶領群眾一起奮鬥。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
2018年,四川大涼山。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時表示,讓人民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一個家庭、一個人都不能少。
先富帶動後富,強鄉帶動弱鄉。川主寺鎮這10餘家村寨之間的結對幫扶,互利共贏,折射出的是所有共產黨人為了帶動各族人民群眾脫貧致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初心。(中國西藏網 記者/楊眉笑)
責 編丨李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