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民國時期,一代宗師們陷入兩種迷茫。
首先,清朝推翻了,帝制推翻了。與此同時,國際豪強們忙於一次大戰,無暇顧及中國,於是,外患暫時也不是那麼迫切了。那麼,所謂的民族大義,所謂高尚理想統統無處安放;
其次,熱兵器全面使用,拳腳刀槍在戰場上已經失去了作用,甚至連護鏢的能力都喪失了。
那麼,武林宗師就算身懷絕技,可是何處施展?舞台在哪裡?
沒有。
對於整個武林來說,看不到前途。
這一點,就像春秋末期的「士」一樣,他們突然之間失去了國家的供養,於是為了生存不得不想盡各種辦法。這一點,與日本當年廢除武士制度一樣,一夜之間失去飯碗的武士們就像被主人拋棄的看家狗,完全看不到未來。
他們需要生活下去,宗師也需要養家餬口。
「士為知己者死。」聽起來似乎很高尚,其實很悲摧,觀其背景,正是在春秋末期是這個階層失去了生活的保障,只要有人能賞識自己能給自己一碗飯吃,寧願為之去死。
現在,一代宗師們都面臨這樣的處境。
大宗師孫祿堂
為什麼要說孫祿堂是「大」宗師?因為近現代中國武林,孫祿堂如果稱第二,那麼無人敢稱第一。
孫祿堂,河北望都人,在武林中素有虎頭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稱。孫祿堂生於1860年,按理應該算清末宗師,然而觀其事跡,還要算進民國宗師。孫祿堂集形意、八卦、太極三技於一身,獨創孫氏太極,無功之高令人高深難測,登峰造極。當時武林公認他是中國三百年來無人能及的真正高手,稱孫祿堂武功已至「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神乎之遊刃的武學最高境地,為當時武術界之領袖人物。形意、八卦名家張兆東晚年對友人曰:「以餘一生所識,武功堪稱神明至聖登峰造極者,惟孫祿堂一人耳。」
可惜的是,一代大宗師生不逢時。孫祿堂年輕的時候四處找人切磋武功,結果錯過了拳打洋人大力士的揚名立萬流芳千古的時機。到後來,清朝東三省總督徐世昌請他出任幕僚,實際上就是貼身保安隊長。再到後來,民國來了,徐世昌成了大總統,孫祿堂則成了總統府武宣官,實際上,還是保安隊長。再到後來,徐世昌被辮子軍趕去了天津租界,從此失去政治前途。沒辦法,一代大宗師孫祿堂又要自謀生路了。
直到晚年,一代大宗師孫祿堂才撈到一點歷史資本,什麼資本?年逾花甲時,力挫日本天皇欽命大武士板垣一雄;古稀之年,又一舉擊敗日本5名技術高手的聯合挑戰。
孫祿堂一生,以教拳為生。
一代武林總宗師,千年難遇的武林天才,就這樣生不逢時,碌碌一生。混到現在,連個電視劇也沒混上,一生只有故事,沒有傳奇。
一代總宗師,生得偉大,死得淡然。
外家絕頂高手李書文
那一年去台灣,才知道台灣最流行的功夫是什麼門派:八極拳。實際上,在大陸,八極拳幾乎已經被人們所遺忘。所以,八極拳的一代宗師李書文別說成為傳說,連故事都沒有。事實上,李書文比那些有傳說的人更有故事。
李書文,河北滄州人,擅長八極拳、劈掛拳、六合大槍,人稱「六合神槍」李書文,是中國武術史上記載最靠譜的外家絕頂高手。
李書文一生喜歡找人過招,戰無不勝但是出手狠辣,武林人士對他又怕又不喜歡,因此名聲不是太好。沒辦法,一輩子靠著教徒弟過活。不過,李書文教的徒弟可不簡單,民國大總統馮國璋就曾經請他去手下當武術教練,此後他就在北洋軍閥的部隊中當教頭,等於是豹子頭林沖這樣的角色。
一位宗師是真正的宗師還是僅僅是個傳說,不僅要看他的故事,還要看他的徒弟。能夠在軍隊里當教練,靠吹是不行的,那都是玩命的買賣。而要給權勢者當保鏢,那就更加不能靠傳奇了。
李書文的大弟子霍殿閣做過偽滿洲國皇帝溥儀的武術教師和警衛官,因為總是欺負日本人而被開除。最後一個弟子劉雲樵在國民黨政府警備隊服役,當過蔣介石侍衛隊教官和警衛,也是國民黨著名的暗殺高手,最後將八極拳帶到了台灣並且發揚光大。而與劉雲樵同時跟李書文學八極拳的李健吾,做過毛澤東的警衛。《一代宗師》中張震扮演的角色「一線天」原型可能就是劉雲樵和李健吾的混合體。
溥儀、馮國璋、蔣介石、毛澤東,李書文師徒給這四個人當保鏢,李書文的武功之高之實用還用說嗎?
一代宗師,落得籍籍無名。
生得偉大,死得無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