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友終身患病,無法生育,他說服母親接納,婚後照顧30年不離不棄

2019-12-20   你的心做呀

如果說,好的愛情是通過一個人看到整個世界,壞的愛情是為了一個人而捨棄世界的話,那麼,他和她的愛情故事便屬於後者。可縱使這份愛情是「壞」的,是「苦」的,他們二人也甘之如飴。

他,是中國著名歷史學家,現代明史研究的開拓者和奠基者,曾任雲南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清華大學教授。而她,雖然只有清華園才女這個頭銜,卻深受當時文學界諸多名人賞識與敬仰。在未遇見生命中的另一半時,他一心只讀聖賢書,她則頑強地在與命運對抗;待兩人邂逅彼此後,餘生便是只為對方而活。

他們,一個是清華大學史學系的才子——吳晗,一個是清華大學史學系的才女——袁震。

相差2歲,相識35年,相伴30年,他們這份愛,萬金難買。其中的艱辛,無以言表。

圖 | 吳晗先生


病榻初識互欽佩

1934年,27歲的袁震邂逅了25歲的吳晗,一個躺在病床上,一個站在病床邊。

袁震和吳晗的結識是通過朋友介紹的,當時,袁震的好友蔣恩鈿帶著吳晗去探望她,說:「這是我的朋友吳晗。聽說我要來看你這個才女,便自願跟來了。」

是的,儘管身有重病,袁震依舊還是昔日那位數一數二的才女。

早在1922年,袁震15歲時,她便被許多知名人士看做不可多得的才女,那一年的《女子參政協進會宣言》便是出自她手。

1925年,袁震考上了武漢大學歷史系,可惜,交不起學費的她不得不回到武昌女子師範任教。待生活和學習都有了基本的保障後,袁震於1930年考入清華大學,是清華園中人人皆知的「拚命三郎」。

在清華,袁震一邊學習一邊打工賺錢養活自己,久而久之,袁震的身體便被生活的重壓搞垮了。在她即將畢業的那一年,因為不幸染上肺病,袁震不得不臥床養病。就算她想堅持著去完成學業,那也不行,病魔纏身,她身不由己。

也正是因為袁震的病,清華大學不得不取消她的學籍,儘管她的學業確實很優秀。好在,袁震並沒有因為這件事而低落消沉,反而是更加努力地自學,同時與病魔搏鬥。

如此女子,怎能不令人敬佩?

但於當時的袁震而言,眼前的吳晗更是讓她敬佩不已。

吳晗雖然比袁震要小上兩歲,可袁震卻對他早有耳聞,他是清華園史學系人人稱讚的才子,也是人人皆知的「蛀書蟲」。早先年間,學校便因為看重他的優異成績而破格將他錄取為歷史系二年級的插班生,隨後又在他剛畢業時,將其聘為清華教員。

正所謂有情有義如吳晗,他在畢業後收到的工作錄取可不單單只有清華大學,還有中央研究院院長傅斯年的邀約,請他到中央研究院工作;以及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鬍適的邀請,要他去北大任教。但最後,吳晗還是選擇了留校任教。

不過,任憑袁震眼中的吳晗再怎麼厲害,此時的吳晗眼中卻只覺得她才是不一般的。

在知曉袁震閱讀過自己發表的論文以及她對歷史唯物主義有一番見解後,吳晗更是不禁汗顏,鼓掌稱道:「你真不愧是一個才女!令我輩汗顏也!」

圖 | 吳晗畢業照


弱水三千,非你不娶

他本是只想以史學為伴,直到遇上了她,一切都變得截然不同。

於吳晗而言,自從遇見袁震後,人生除了歷史,剩下的便只有她。

自上次病房初見後,吳晗的腦海就完全被袁震占據了。每隔一兩天,袁震總能看見這位大才子拿著新的學術著作去和她聊天,不是探討學術問題,就是交換彼此的文學見解。而每次去完醫院,吳晗也會開心地像個兩三歲的孩子,或許於那時的他而言,袁震就是一位難得的知己。

而隨著去醫院的次數越來越多,吳晗的心漸漸地淪陷在了那裡。於是,為了讓袁震知曉自己的一腔愛意,臉皮極薄的他便托蔣恩鈿去和她說。

袁震一聽,又驚又喜又怕,驚的是她沒有想到大才子竟然會看上自己;喜的是她對吳晗也有著好感,當自己喜歡的人也喜歡自己,這是何等的幸運;而怕的便是自己的這副身體,哪能配不上吳晗。因此,出於不拖累吳晗的想法,袁震拒絕了他的示愛。

吳晗在被拒絕後,反而一改往常的內斂,開始變得特別主動,從三天兩頭跑醫院變成了天天去。他深知,袁震是怕連累自己才拒絕自己的愛意。於是,吳晗更加是非袁震不可,儘管袁震每次都讓他放棄,可吳晗深知,自己一旦愛上了誰,便不會再改變,他對袁震說:「不管你態度如何,我是鐵了心,這一輩子非你不娶的!」

他一句「非你不娶」,足夠令她心動不忍。

眼見袁震正被自己感動著,吳晗便趕緊跑出去外面買了一束花,抓住機會再回來表白一次。

而這一次,袁震終於點頭了。眼前的男孩非她不娶,她又怎能捨得拒絕呢?

圖 | 吳晗,袁震在西院12號


可惜,生活就愛和袁震開玩笑。當她正沉浸於愛情的歡樂時,病魔又再次來臨,肺病尚未痊癒,她又被查出患有骨結核,平日裡都要上石膏,固定在病床上無法動彈,生活變得完全無法自理。遭此厄運的袁震不得不面對現實,對吳晗說:「我有可能終身癱瘓在床,吳先生還是好自為之吧!」

她不想連累愛人,可他卻甘願被連累。

看著袁震如此,吳晗心疼道:「我的好自為之就是到醫院來陪伴你!既然你已經答應了我,就不能再生悔意,我同樣也會至死不渝!」

至死不渝的愛情,說著容易,談得不易,其過程之艱辛,只有他們二人能懂。

只許一人偏愛

自從和袁震戀愛後,吳晗經常會受到同校師生的質問,他們不解,為什麼像吳晗這樣一個大才子,要和袁震處一塊,明明以他那樣的品格才能,可以找到更好的人。

對此,吳晗是這樣說的:「袁震是有病,癱瘓在床,可我喜歡和追求的是她的人品、學識,她的人品、學識並沒有癱瘓,照樣熠熠生輝。」

如此看來,若問吳晗對袁震情深幾許,答案想必是滿腹情意只予她一人。

然而,在當時那個時代,談婚論嫁並非是一個人的事。儘管吳晗只對袁震情有獨鍾,但還是要經過自己母親的同意。

吳晗的父親早逝,他是由母親蔣三英拉扯大的。因此,在聽聞自家兒子戀愛後,蔣三英開心地到處報喜。可這喜悅心情卻是短暫的,蔣三英在了解到袁震不僅大了吳晗兩歲,還常年臥病不起後,整個人的臉色就變了。年齡大雖然不是問題,可這身體差,在蔣三英看來,那是萬萬不可的。

於是,蔣三英便託人寫信給吳晗,讓他知道自己不允許這門婚事。吳晗見信後立即動筆回信,信中內容全是對袁震的讚美。然而,蔣三英可不是好糊弄的,她特意跑到北平來,當面勸吳晗放棄袁震。

吳晗雖然是個孝子,但在袁震這件事上,他並不想讓步,但他也不想讓母親難受。因此,吳晗只好安排人將躺在病床上的袁震抬到別處,然後安慰母親:「袁震的病已好多了,她現在不在北平,到外地療養去了。」

蔣三英一聽這話,細想覺得袁震那病也沒有像傳聞那樣的嚴重後,她心裡的大石頭就慢慢放下了。隨後,吳晗又半哄半騙地將母親勸回了家。

對於吳晗來說,那段日子無疑是難熬的,儘管自己成功勸服了母親,但他卻倍感內疚,因為那是他用謊言換來的。除此之外,讓吳晗倍感難受的還有好友們的反對。

1936年春,吳晗莫名其妙地也患上了肺病。這病一患,他的好友們當即跑去醫院勸他與袁震分手,在他們看來,吳晗的病就是被袁震給傳染到的,其中,反對得最厲害的便是清史學家羅爾綱。在吳晗患病期間,羅爾綱可謂是費盡了口舌地去開導他放棄與袁震的戀愛關係,然而,吳晗都是左耳聽,右耳出。

有一次,羅爾綱勸著勸著勸出了脾氣,大聲斥責吳晗的戀愛行為是不尊不孝。吳晗一聽,淚水頓時湧出,他說:「我和你的情況不一樣,追你的那個女子沒有病,而袁震確有重病,你可以從母命,可我不能從母命。」

在得知吳晗對袁震用情如此深厚後,羅爾綱不再勸他了,他反而開始稱吳晗「超凡入聖」,並打從心底敬佩他的這份愛。

確實,縱觀古今,吳晗對袁震的愛,有多少人能比得上?他可以接受袁震殘疾,可以接受餘生無兒無女,也可以接受一生都去照顧她,並且從無怨言。就這樣的愛,用「深厚」來形容都太少了。

圖 | 吳晗夫婦與吳家親人們在一起合影


只願與君度餘生

不能山水相依之時,他只願堅守不離,而她也定會不負於君。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吳晗應雲南大學的聘請前去教書。本來他是想帶著袁震一起去的,可袁震卻拒絕了,她怕給吳晗拖後腿,選擇了留在北平。吳晗拗不過袁震,也只好隨她去,直到離別那一刻,他才萬分不舍地說:「我這一去雖關山萬里,但絕不會忘懷你,也絕不會移情別戀。你要充滿信心,戰勝病魔,爭取早日康復。」

對此,袁震應道:「你放心地去吧!我一旦能下地行走,一定會想方設法飛到你身邊的。」

縱使山高水遠,距離也不能磨滅兩人的愛。

許是吳晗的話語讓袁震越發對生活充滿激情,讓她更加積極地對抗病魔。於1939年,袁震開始能下地行走了,儘管她的身體還是很虛弱,但這足夠讓她欣喜了。為了分享這份喜悅,袁震立刻動身去雲南找吳晗,她已經迫不及待地想讓吳晗看看自己能夠站立的樣子。

到了昆明後,見到愛人能行走,吳晗興奮到一直說不出話來,只會滿臉喜悅地看著袁震。然而,他的母親便不是這樣了,看到袁震那張蒼白的臉,那副病怏怏的身子,她完全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與當初吳晗同她所說的並不一樣。

隨後,在了解到袁震不能生育後,蔣三英更是揪心不已,又氣憤又難過地告訴吳晗:「只要你答應不同她結婚,我可以把家鄉的房屋田產全部變賣了替她治病,替你盡心!」

看著母親如此難過,吳晗雖然也不捨得,但他還是直說:「您完全錯了!我們相愛,是因為我們今生今世互相不可缺少,我不能沒有她,她也不能沒有我,這種同生共死的感情,是一萬兩黃金也買不到的!」

聽到這一番話,蔣三英也被打動了,任憑自己內心千萬個不願,她也捨不得拆散他們了。

在得到母親的准許後,吳晗便開始承擔起照顧袁震的工作。過往的他,只顧學術,不懂柴米油鹽,而今,為了袁震,他開始捲袖子動手做飯,處理家務。每天的日常便是照顧袁震的一日三食,吃過晚飯後,便扶著她一起去散步,到了睡覺時間,便抱她上床,隨後才開始自己的文學工作。如此一天下來,吳晗都沒有什麼閒暇時間休息,可他卻忙得心甘情願。

1939年10月,兩人五年的戀愛長跑結束,30歲的吳晗終於將32歲的袁震娶進了家門,了卻了自己的心愿。而袁震,為了更好地幫助吳晗,也放棄了自己的工作,當起了吳晗的專屬助理。

一個肯為對方放棄工作,一個甘願為對方做任何事情,此情確實令旁人羨煞不已。

風雨同舟共進退

都說「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可這句話並不適用於吳晗和袁震。於他們而言,只有同甘共苦,患難與共。

早在結婚前,吳晗便深知與袁震結婚等同於要照顧她一輩子,他心知肚明,也心甘情願。可惜,不知老天爺是愛和袁震開玩笑還是喜歡和吳晗鬧,生活偏偏不讓兩人如意。

婚後不久,袁震又患上新的病,得了子宮肌瘤,血流不止。由於血份缺失過多,便引起了貧血問題,十來天內她都要去輸一次血。據說,西南聯大的學生知道這件事後,都想幫忙給袁震輸血,但這都被吳晗給拒絕了。一來,吳晗也不忍心讓自己的學生去輸血;二來,吳晗發現自己的血型是和袁震相匹配的,所以他決意將自己的血輸給袁震。

但也正是因為輸血過多,吳晗有段時間患上了腦貧血,接連幾次在講課時暈倒。袁震知道這件事後,萬分心疼地說:「你不要再為我輸血了,我反正是這個樣子,多活一年與少活一年也沒多大差別的,可你肩上的擔子重啊,你的身體千萬不能垮呀!」

然而,吳晗對此話也只是一笑而過,對自己的身體也是不予理睬,反而是開始去安慰袁震:「我的生命不能沒有你。為了使你早日康復,我就是少活十年八年又有什麼關係呢!」

在吳晗眼中,袁震的重要性高過了生命。

圖 | 吳晗在學校演講


在患腦貧血的期間,吳晗一心也只是想著給袁震增加營養。他明明早已將大量錢財都花在了袁震的醫藥費上,卻還硬是省出了一筆錢,給袁震買肉補身體,沒錢買肉的話他就買牛骨頭,給袁震燉湯。而他自己呢,身上穿的是大學時的破衣衫,腳上的鞋爛到連後跟都遮不住,他還只能靠這雙鞋走去上課,來回足足20公里。

而等到真的沒有錢了,吳晗便忍痛割愛,將自己珍藏多年的書籍拿去賣給清華大學圖書館,然後繼續為袁震補充營養。至於自己,他並沒有考慮過。

好在,吳晗的用心沒白費,袁震的病情多多少少也算是有所好轉。但是,老天爺的玩笑並沒有就此結束。

兩人在共同生活了十幾年後,開始渴望有個孩子來給日常生活增加一絲樂趣。於是,在全國婦聯兒童福利部部長康克清的建議下,吳晗和袁震去孤兒院先後收養了一兒一女。也就是在兩人都沉浸於四家之口的幸福生活中時,一場暴風驟雨來了。

圖 | 吳晗和一雙兒女


1965年,吳晗因為一些莫須有的罪名不得不被關進監獄,並從1966年開始就一直被群眾揪斗,而在被揪斗完了之後,他還要遭受一系列折磨。可就算是在這樣的痛苦折磨下,吳晗先考慮的依舊是袁震,他害怕袁震會被自己拖累,便勸她回老家隱居。

圖 | 吳晗夫婦和愛女小彥


勸導的結果可想而知,袁震毫不猶豫地拒絕了,她堅決地說:「即使天塌下來,我也要和你在一起!我們不求同生,但求同死!」

在遭受了一年多的折磨後,吳晗於1968年3月再次被逮捕入獄。而袁震也被送入「勞改隊」,日夜接受批評,並被安排著去勞作。在這樣的狀況下,本來身體就不好的她很快就撐不下去了。

於1969年3月18日,袁震因病得不到救助而逝世。同年10月10日,吳晗在監獄飽受折磨而逝。

縱觀這整整35年,從相識到離世,吳晗都只許了袁震一人的愛,他甚至也可以為了袁震,拋棄整個世界。而袁震,在吳晗深陷困境之時,也從未離開過。時至今日,儘管二人已逝,但他們這段愛情傳奇永存不朽。

文 | 千拾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