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解放後,社會上仍然殘存著一部分妓院,舊社會遺留下的娼妓制度不僅傷風敗俗,而且嚴重地危害人民健康。為了整頓治安,青島市對妓院採取了有計劃的逐步限制和取消的方針。
1951年12月19日,市公安局封閉福香班妓院。
1951年10月,青島市人民政府決定全面取締妓院,教育改造妓女,同時成立了「取締妓院指揮部」和「婦女生產教育所」。1951年12月22日,青島市公安局組織400餘名幹警和治安保衛幹部統一行動,在民政局、財政局、市婦聯等單位的協助下,封閉尚存的妓院6所(內有「樂戶」84戶)、暗娼221戶,逮捕罪行嚴重的「班主」47名,集中管訓罪行較輕的「班主」及暗娼「老鴇」223名,將314名妓女(含暗娼、游妓)收容於河北路71號婦女生產教育所,進行性病治療和教育改造。
1952年5月,市公安、司法機關對270名被捕及被管制的班主,根據其罪惡輕重、認罪態度,分別依法進行了懲辦和寬大處理。其中,依法判處殘害婦女、民憤極大的「金玉班」班主於文卿等6名罪犯死刑,對其他班主分別判處死緩、有期徒刑、管制或遣送回原籍。絕大多數妓女經過10個多月的教育改造,提高了覺悟、治癒了性病,分別得到就業、回鄉務農或結婚成家等妥善安置。經過這一次的查封,青島港延續了半個世紀的妓館從此絕跡。
從青島開埠到青島解放,娼妓業一直作為城市的一種行業存在,而這畸形的行業也從某種方面反映了青島發展的歷史。而青島作為近代一個特殊的殖民城市,其娼妓業的發展也頗具典型性。自1898年《膠澳租借條約》簽訂後,青島先後被德、日侵占,外國軍隊長期駐紮,中外客商往來頻繁,所以這裡的娼妓業較其他城市發達的多。
20世紀初,少數日本商人在膠澳市區開設妓館。1901年,日本人高橋德夫、今村德重經營妓館,青島出現了最早的娼妓業。據1907年6月之調查,留青日人僅30戶,196名,其中照相業5戶,21名,咖啡店6戶,15名,妓館4戶,妓女59名。」
1914年,日本侵占青島後,娼妓開始迅速增多。作為中國的妓女,1933年的《青島指南》里顯示:「青島華妓,有南北之分,南妓謂之南班;北妓謂之本地班。南妓大抵來自揚州、徐州、鎮江、淞江、蘇州等處,北妓則以日照人為最多,其來自濟南、膠州、即墨、天津等處者,亦有相當數額。妓女由父母翁姑或丈夫等,因生活所迫,送往妓寮合夥營業者,謂之『搭班』,夜度資四六分派,妓女得四成,班主得四成,娘姨、龜役得兩成。此輩妓女,衣飾均須自辦,入班之初,必須向班主先借墊款,名為押帳,利息甚大。故妓女搭班,名為四主分折,其實妓女所得,除衣飾、利息及其他一切應用物品外,不及二成,亦可為苦矣。妓女由班主價買,身體歸班主支配者,謂之『本班』,夜度資盡為班主所有,妓女只能於出局時略支一二角車費,即平時零用,亦全靠客人給予也。」
民國十八年青島妓女院老鴇【青島特別市警察局登記報備照片】
史料記載,青島的妓女,在日占時期(指日本1914年第一次侵占青島後)多為外妓,有俄妓、日妓、朝鮮各妓。後來華妓散居四處,1925年開始警察局進行了整理、劃定。
1932年日本出版的《青島案內》記載:「青島的娼妓有過幾次盛衰時期,但作為興盛時期應屬1916年至1918年間,那時小娼館遍布,可說是五步一樓,十步一亭,分布在市內2萬餘僑民中就有藝妓娼妓約2000。」
1922年,中國收回青島主權,日軍逐步撤離青島,日本籍、朝鮮籍的妓院隨即減少,華籍妓院日漸增多。據調查,當時市內華籍妓院共有16處,有名的有朝陽路14號「平康二里」妓院內的「美樂班」、「寶紅班、「愛鳳班」、「蓮紅班」等。山西路14號「雙鶴里」妓院內的「聚仙堂」、「桂喜班」等。
時下規定,在青的日籍、朝鮮籍的妓女,無論營業還是衛生檢查,由駐青日本領事館警察署直接辦理,俄籍和華籍妓女歸膠澳商埠警察廳管理。警察廳專門將中國妓院分為一、二、三等,按月收取捐稅。為了控制性病的傳染,1928年,膠澳警察廳還設立了「妓女檢查所」,規定各等妓女每星期檢查一次,按等級收,丁等免收費用。
1929年,青島歸南京國民政府直接管轄,成為特別市。1934年,青島市公安局重新頒布《青島市管理樂戶規則》、《青島市管理娼妓規則》和《青島市管理俄籍樂戶娼妓規則》,規定,各種妓院和各等妓女,凡欲經營者須向公安局申報,經核准後發放許可證才能經營,並繼續收繳捐稅。
青島市公安局也相應地制定了管理娼妓規則:「娼妓(一)不准誑騙客人出不當花費;(二)不准接待身著制服之學生及未成年之幼童;(三)不准容留客人聚賭吸煙及其他違法事項;(四)懷孕已足三個月者,不准留客;(五)身染傳染病及花柳病者,不准留客。凡違上列各條之一者,比照輕重,分別處罰。」。娼妓因下列各事,得報告警所處理:(一)不願為娼,或自願為良者;(二)娼妓自置或客人贈與之物,為鴇母占取;(三)搭住之娼妓,自願另換樂戶,而為原班樂戶所阻止;(四)受樂戶虐待壓迫,不堪忍受;從這一規則來看,當時的政府對娼妓業仍持允許存在的態度,但對妓女自身的權益也採取了一定的保護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娼妓業的發展。
1931年度青島公安局業務報告中《青島市市民職業分類統計表》顯示,青島市有本國國籍妓女739人,外國國籍妓女430人,總共1169人。1933年膠州書社出版、魏鏡編輯的《青島指南》中統計顯示,青島市娼妓行業中有華妓656人,妓窯284處,大都集中於某一路段,如朝陽路、冠縣路、黃島路等。
1937年全青島的中國妓院在黃島路17號成立「妓館公會」,會長由「天香樓」樂戶班主王子英擔任,副會長由「昇平里」妓院內的「洪仙班」班主崔臨玉擔任,會員209人,均是名妓院班主。每個會員要交納會費。
黃島路17號,舊時稱「平康五里」,這座百年里院在很多文史資料里都被介紹成為是當年島城最高檔的一類妓院。一段於小腳的故事,讓這座老院更平添了一些傳奇色彩。
據魯海所著《老街故事》記載,黃島路上一等妓院有天香樓,二等妓院有平康五里,有樂戶14家,妓女百餘人,三等妓院有樂康里和寶興里,有樂戶34家,妓女近百人。這些妓院須向政府納稅,有的娼妓為了逃稅,不入妓院,單獨接客。
1929年時的《青島百吟》寫道:「青島妓院有平康一二三四里及昇平一里,皆在小港海關後一帶,嫻文辭者百無一二,閱昔之北里志、小名錄等作,不禁爽然也。」
而1933年出版的《青島指南》里,也沒看到「平康五里」也沒有「天香樓」、「樂興里」的記載。部分史料尚值得商榷。
引用臧傑《平康五里的生命殘跡》一文:「平康五里的開辦時間約在1933至1934年之間,作此推算的原因是,1933年12月出版的《青島指南》開列有妓院名錄,平康五里並不在列。而在1934年9月25日開學的青島市市立女子補習學校中,平康五里又作為第一女子補習學校(位於平康東里)的分校出現。」
第二行為人數,第三行為價格。
平康五里開張後,迅速成為青島最繁盛的妓院之一,1935年6月興華印書局刊印的《青島風光》中顯示,作為二等妓院的平康五里內有樂戶14家,妓女100多人,知名樂戶有艷芳書寓、同慶書寓、福祥書寓、鳳喜班、連升班、同慶班、艷紅班等。
1940年的黃島路平康五里舊影
黃島路17號平康五里現狀
1933年版《青島指南》顯示,黃島路德興里和寶興里均為三等妓院,分別有妓女66人和31人,樂資為「關門五角、拉鋪一元、夜度二元」。
《青島風光》一書,1935年六月出版,杭縣駱金銘編著。全書分二編,介紹了青島的地理、廟宇、戶口、交通、旅館、書場、戲院、娼寮、汽車行、牛乳房、跳舞場、機關、教會、學校、律師等等。特別是娼寮介紹非常詳細。
舊時報紙中關於妓樓的報道亦屢見不鮮。1934年《青島時報》曾刊登啟事,稱收租人王儒堂因虧用公款潛逃,並攜走寶興里、德興里、恕德里及張葆堂記圖章,聲明此四章在外發現一概無效。圍繞著寶興里,各種花邊新聞層出不窮,1940年警察巡查寶興里,將因未登記藏匿床下的嫖客抓捕;1947年更頻頻發生「寶興里吃醋衝突,孽艷女遭受痛打」以及「嫖客起盜心圖劫妓女金戒,終被捕入警局」等事件。
冠縣路25號平康三里、雲南路49號平康四里
冠縣路上的平康三里,已消失在小港灣改造中。
上世紀三十年代,沈鴻烈任青島市長期間,雖無法取締這些妓院,但也看到了妓女們悲苦的生活。在他的領導下,創辦了青島市立第一、第二女子補習學校,專門給這些妓女們上課,讓她們學習生活技能,到1935年,已有女子補習學校三所。這件事被記載在《沈鴻烈主青施政見聞》中:當時青島領有開業執照的妓院,社會局指令各里務於1933年第一季度,籌辦女子補習學校,由政府出資聘請教師,提供校舍,各里(指平康里,即妓院)班主,為妓女上學提供方便,學生上課,一律穿著制服,不得無故缺課。
據魯海先生介紹:「當時選擇老師必須具備三個條件,師範學校畢業、必須是女性、老成幹練要有服務精神。當時很多人一聽去給妓女上課都不願意,最後還是挨個做思想工作才完成的。」另外,為保證妓女能順利上課,還給妓院定了條規定,如果妓女不學習妓院就要關閉整頓。這樣的政府行為,讓那些不甘願淪為娼妓的人得到了機會,她們不用化妝、不用再穿得花枝招展,每天學習《千字文》、常識還有樂器等,為她們的將來尋找另外的出路。其實,不光有補習班,還有感化所(針對上了年紀不適合再接客的妓女,教她們編蓆子、織布等技術)以及濟良所(想從良的妓女可以到這接受培訓,重新融入社會)等機構,都為當時的妓女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1945年,抗戰勝利,國民黨接管青島,外籍妓院妓女迅速減少,中國妓女大幅度增加。1946年,中國籍樂戶199戶,全市有妓女728人,一等樂戶41戶,妓女293人,二等樂戶23戶,妓女122人;三等樂戶135戶,妓女312人。除了公娼外,還有大量暗娼以及在各旅館客棧賣淫的游妓。這直接導致了性病的流行和泛濫。據調查,當時妓女中患各種疾病的狀況是:梅毒占70%,淋病占35.4%。國民黨警察局依舊對中國妓院採取繳捐開業的政策。
海關後的平康二里,同樣消失在小港灣改造中。
1947年的《青島指南》記載了老青島的娼妓業的情況。黃島路、大窯溝曾是「紅燈區」。妓院數目和妓女人數都有了大幅增長,日本侵占後老鴇子開始設班,這些班名起得五花八門,「紅玉班」、「三寶班」、「金鳳班」等,也因此妓女人數達到了頂峰。如平康二里在1933年時只有77名娼妓,到了1947年變成了108人。據偽警察局1940年2月份統計,全市一、二、三等妓女共775人。
上世紀40年代,上海的頭等妓女,來到青島平康里妓院。
《青島指南》一書的編者雖列出「樂戶里院一覽」,但文字嚴肅,分析娼妓產生的制度根源,說到青島娼妓存在的狀況。據此書介紹,娼妓盛時,曾包括俄妓(集中於滄口路)、日妓(集中於臨清路),五花八門,形形色色。日本第二次侵占青島,戰爭破壞了青島的農村經濟,不幸的婦女,操此業,「圖苟全性命」。
平康二里舊影
從膠濟鐵路一側遠眺東海樓,該建築在2005年秋因膠濟鐵路電氣化改造被拆除。(王棟提供)
河北路上,東海樓的誕生也應是市場經濟的需求,由於臨近小港,整天在海上漂泊的船員靠岸,便成了這裡的常客。魯海先生這樣描述:「東海樓,兩層,日字型建築,中部不是樓房,是露天橋,連南北兩樓。一樓室內及露天是市場,這一市場在碼頭之旁,以鮮活水產品著稱。二樓,十分特殊,有飯店,帶演出的茶杜,說書場,還有妓院,這裡與平康里不同,是下等妓院」。解放後,政府取締妓院,那裡改成了住家戶。
舊青島的風月,反映了舊中國殖民地半殖民地畸形發展的服務業,如今,曾經的舊跡基本已消失於城市的改造進程中,那些知名的妓院,也唯有平康五里尚存,那些青樓往事,亦只能從老照片及東拼西湊的文字中找尋了......
本組圖文由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髮布,轉載請註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