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西廠創始人汪直,何以十五歲就成了令人膽寒的角色?結局如何

2023-10-18     尋根拜祖

原標題:明朝西廠創始人汪直,何以十五歲就成了令人膽寒的角色?結局如何

說到汪直,就必須先說發生在大明成化十二年(1476年),發生在北京的「妖狐夜出」事件。

話說有個叫趙靈安的商人,某天偶遇一位絕色美女。儘管此女戴了一層面紗,但朦朧間泄露的幾分美艷就讓趙靈安拔不動腿了。

於是趙靈安連添加微信的程序都等不及了,直接將美女帶回了家。

當夜發生的事咱沒看到,各位看官自己腦補,但第二天一早的場景著實嚇死人:偌大的趙府上下百十口人全都死了,甚至連狗、魚等活物都一個不剩地肚皮朝天了。讓人毛骨悚然的是,所有人和動物的身上居然不見一絲傷痕。

只是那位「面紗美女」不見了蹤影。

接下來的幾天,「面紗美女」頻頻遊蕩於街頭,總有人拿出「拚死吃河豚」的勁頭帶走美女。於是京城接連出現驚悚的命案,但就是沒人抓住那位被傳得沸沸揚揚的「妖狐」。

故事傳到宮中,明憲宗朱見深頓時覺得汗毛倒立,瞅著身邊的美女們就情不自禁地渾身哆嗦。就在他心神不寧的時候,宮中真的出事了,太監們彙報說,御花園那邊出現「黑眚」。

所謂「黑眚」就是黑色的煙氣,但它絕不是咱家爐子裡煤煙,而是一股嚇人的「妖氣」。傳說這東西變幻無窮,有時候像人,有時候像獸,能迷幻人的心智,甚至還會吃小孩。

宮中出了這麼大事,錦衣衛不敢怠慢,於是被迫冒著被吃的危險戰鬥在一線。還真巧,某一天他們逮住了「眚頭」,原來所謂「黑眚」竟然是一個叫李子龍的道士搞的鬼。

經過審訊得知,李子龍勾結宮中太監,多次私入宮中,製造了「黑眚事件」。

李子龍雖然伏法了,但小朱同學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時代,變得焦躁不安。

咱這位小朱皇帝活得不容易,由於老爸明英宗不幹正事,釀成「土木堡之變」,差點丟了江山。這事連累小朱從3歲開始就生活在恐懼之中,落下了病根。

如今,「妖狐夜出」和「黑眚事件」讓小朱心驚膽顫:壞人都要摸到我的床頭來了,東廠居然毫無作為,說不定他們早就沆瀣一氣了,看來得找個可靠的人幫我刺探情報了。

萬大媽聽罷輕撫蜷縮在自己懷裡的小朱:達令啊,這事好辦,讓小汪子負責,保你高枕無憂。

於是汪直隆重出場了,時年他還僅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萬貴妃身邊的一名小太監。

汪直是廣西大藤峽人,瑤族,跟紀妃(明孝宗生母)同鄉。當年大藤峽的瑤民發生叛亂,朝廷平叛後,將那些叛亂者家屬抓捕到京城,女孩罰入宮中為奴(如紀妃),男孩就做了太監。

汪直就是那些男孩中的一個,豈料這段人生的不幸竟然成了他輝煌的起點。

汪直頭腦機靈,膽大心細,組織能力一流,深得萬貴妃的寵愛。於是小朱當即拍板,由汪直牽頭,組織了一百號人,化裝成平民到民間秘密搜集情報。

是金子總會發光,汪直僅用了個把月時間就給朱皇帝帶回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而且做得相當機密,宮中都無人知曉。

小朱龍顏大悅:朕決定另起爐灶成立「西廠」,小汪你就是西廠廠公。於是,那個讓天下人聞之色變的特W組織誕生了。

在眾多描繪明朝太監的影視劇中,除了魏忠賢就算汪直最露臉了,比如《新龍門客棧》、《龍門飛甲》等等。只可惜那些文學作品都沒有用汪直的真名,讓他的知名度遜色了不少。

其實汪直的辦事能力遠比影視作品中的表現要出眾,他上任僅僅四個月就創下了一系列輝煌的戰果。

西廠成立的當月(成化十三年正月),南京總管太監覃力朋利用進京的機會,偷運100船私鹽,路過武城縣時,還毆打、射殺當地官員。由於害怕覃力朋的報復,竟然無人敢申訴。汪直卻利用西廠的嗅覺偵查到此事,並將覃力朋繩之以法。

二月,前內閣首輔楊榮的曾孫楊曄逃罪到京城,試圖通過賄賂逃避殺人罪責。汪直通過眼線偵查到楊曄的行蹤,並將他,以及他的父親、叔叔、姐夫等人全部抓捕歸案。

一頓殘酷的「反彈琵琶」大刑過後,楊曄全都「招了」,於是楊泰、楊曄父子被殺。

三月、四月,汪直展開「大掃除」,包括左通政方賢、太醫院判官蔣宗武、禮部郎中樂章、行人張廷綱、刑部郎中武清、浙江布政使劉福、御史黃本等人盡數落網,包括各王府、邊關、州府衙門都被汪直如履平地。

短短數月,人們聽到西廠就渾身打顫,遠遠地見到他們就像見了瘟神一般,嚇得縮在路邊不敢正視。

汪直為何這麼牛氣?因為西廠是一個超越法律約束的部門,他可以不經朝廷批准就可以隨意抓捕、審訊,甚至處死任何一個人。甭管您多大官,汪直說抓就抓,想怎麼審就怎麼審,如何判決、怎麼處置,外朝一概不知,也無權過問。

但汪直顯然低估了外朝的實力,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向死而生的儒家士族。於是以內閣首輔商輅為首,對汪直發起了集體彈劾。

原本小朱同學還氣勢洶洶地責問商輅:就一個太監,還能掀翻了天下不成?可沒想到,第二天外朝的大臣們用如山的奏摺「堆死」了小朱。

於是小朱只好妥協了:裁撤西廠,汪直回御馬監任職。

就這樣,因為「工作太出色」,汪直僅僅當了四個月的廠公就下崗了。但很顯然,明憲宗對汪直很滿意。

僅過了一個月,御史戴縉、王億上書說:汪直的功勞太大了,應該發揚光大,還應該被萬世效仿,之前又有人想替楊曄報仇,故意陷害汪直。

小朱大喜:太對了,既然你們這麼說,朕就應了,恢復西廠,汪直官復原職。於是汪直又神奇般地「再就業」了。

經歷打擊之後,汪直的工作力度更大,在小朱的支持下,曾經不可一世的東廠都成了他的拎包客。

汪直年紀不大,膽氣卻很足,這一回他不想再小打小鬧,而是決定干幾票大的,目標就是大明帝國的中樞神經——內閣。

這次被汪直扳倒的人都有誰呢?大學士商輅、兵部尚書項忠、左都御史李賓、尚書董方、薛遠,以及侍郎滕昭、程萬里等數十人。

然而,半年以後的成化十四年(1478年)的三月,小朱同學卻再次下旨裁撤了西廠,汪直二度下崗。

史書說,新上任的首輔萬安趁汪直失寵,上書要求裁撤西廠,明憲宗批准了。汪直不是明憲宗的心頭肉嗎?短短數月咋就失寵了呢?

失寵之說其實不恰當,嚴格講這是明憲宗的平衡術。

無論汪直蹦得有多歡,他都是皇帝的工具,之前明憲宗需要他來打壓以商輅為代表的南方集團,所以給了他無限的開火權。隨著商輅等人的倒台,南北雙方處於勢均力敵的狀態,甚至北方已經略占上風。

如果此時不收手,汪直很可能就和北方士族構成利益共同體,對朝局的平衡不利。既然如此,明憲宗就需要給男方集團一個甜棗,於是汪直二度下崗。

但這並不影響汪直在明憲宗心目中的地位,三個月後,他接受了新的任命,以欽差身份巡視遼東。

原來遼東出事了,時任巡撫陳鉞因為錯殺遼西女真的貢使,激起了民變,而陳鉞正是汪直的馬仔。此種情形下,小朱讓汪直去處置陳鉞,可見汪直的受寵依然不減。

為了替陳鉞出頭,汪直扳倒了陳鉞的死對頭馬文升,並對遼西女真發動了持續一年多的征討。史書對這段記載是筆糊塗帳,一說汪直大獲全勝,一說汪直隱瞞事實謊報軍功。

成化十六年,在威寧之戰勝利後汪直回京述職。此時的汪直軍功加持,更加威風八面,朝中依附者雲集。

第二年,瓦剌部入侵大同,汪直再度出征,並追敵至黑石崖,大獲全勝,因此被加奉三百石。

期間,有人彈劾汪直在大同期間騷擾百姓,但明憲宗就當沒看到。明憲宗的驕縱,讓汪直的尾巴翹得越來越高,他感覺自己就是大明帝國無所不能的戰士,人變得越來越張狂。

但他似乎忘了一件事,這些年他長期在外征戰,與皇帝的距離拉開了,這對工具屬性的他很不利。

此時,小朱同學又有了新的貼心人——尚銘。尚銘原本是汪直的小弟,在填補了汪直留下的空缺後難免腰杆挺的有點直,因此觸怒了汪直。

於是汪直便想找機會修理尚銘,尚銘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整理了一份汪直的黑材料,恭恭敬敬地交到明憲宗的手裡。

就在小朱同學看得直皺眉頭時,有一個人出手了。此人就是前番奏請裁撤西廠的首輔萬安,他勾連所有盟友,再次發動「奏摺板磚」,紛紛湧向明憲宗的案頭。

這會兒小朱已經有了新歡,對汪直沒那麼熱乎了,被尚銘、萬安內外夾擊之下,終於開始厭惡起了汪直。關鍵時刻,萬安提醒明憲宗:汪直與邊將過從甚密。

小朱同學那顆不安全感瞬間就被激活了:快,將汪直貶到南京,他的馬仔們全都洗一遍!

就這樣,曾經顯赫一時的西廠大頭目汪直被發配南京,永遠告別了他顯赫的過去。此時距離他的騰飛也只不過六年時間,算起來他也才二十一二歲,就「光榮退休」了。

此後汪直就只在史書上留下一句善終的字眼,相較於明朝宦官四大天王的其他三位王振、劉瑾、魏忠賢,汪直的運氣也真是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d6513a572720ba56d8f42441bb4bb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