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魏的八大柱國和十二大將軍,有哪些家族在隋唐時期混的好

2023-12-10     尋根拜祖

原標題:西魏的八大柱國和十二大將軍,有哪些家族在隋唐時期混的好

關隴門閥集團就起源於宇文泰創建的以「八柱國」為首的府兵制,這些門閥家族呼風喚雨,執掌政壇二百年,並完成了三次改朝換代。

北魏永熙三年(534年),孝武帝討伐高歡失敗,被迫逃亡關中投奔宇文泰,而高歡則在洛陽另立孝靜帝元善見,從此北魏分裂為以洛陽為中心的東魏,和以長安為中心的西魏兩個政權。

當然,孝武帝和孝靜帝都是傀儡,東魏的大權落在了高歡手裡,西魏則是宇文泰說了算。

相對於關東,關中其實屬於政治邊緣地帶,宇文老大的實力遠不如高老大。為了提高關中、關西地區的向心力,加強軍事力量,宇文泰創建了以關中、隴西豪門家族為基礎的府兵制,構成了一個以門閥家族集團為核心的政治聯盟,這個政治聯盟的核心就是「八柱國二十大將軍」。

所謂「柱國」就是「柱國大將軍」的簡稱,「八柱國」就是八位柱國大將軍,其下各開兩府,合計十二府(宇文泰和元欣統領六柱國,不開府),即所謂的「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府」。

不過,十二府每府又下設兩位大將軍,所以,八柱國十二大將軍府共有八位柱國大將軍、二十四位大將軍。

八柱國有: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趙貴、于謹、獨孤信、侯莫陳崇。

二十四大將軍有:元育、元贊、元廓、宇文導、宇文貴、李遠、達奚武、侯莫陳順、楊忠、豆盧寧、賀蘭祥、王雄、韋孝寬、辛威、梁椿、韓果、劉亮、田弘、赫連達、常善、怡峰、若干惠、王德、蔡佑。

八柱國二十四大將軍有兩大共同點,首先他們都是出身於關隴地區的豪門家族,其次他們都是追隨宇文泰打天下的功臣。

從這一刻起,這些豪門家族成了軍政一把抓的「門閥」,並且相互聯姻,交織成了一張控制上層政治的巨網。

由於他們軍政一把抓,所以只要他們能達成一致,隨時就可以更換皇帝,一不高興就改朝換代,西魏就是這麼亡的,北周也是這麼被玩死的,就連唐朝取代隋朝,也是關隴門閥集團做背後推手達成的。

皇帝們雖然也出自關隴門閥集團,可是一旦坐上皇位後,他們就與關隴集團成了死對頭,這就是西魏、北周、隋朝都短壽的原因。

但皇帝們也都不是吃素的,打擊關隴集團幾乎成了必修課,從宇文邕、宇文贇父子到楊堅、楊廣父子,再到李世民、李治父子,以及後來的武則天,在這幾位強人的猛力打擊下,關隴集團總算推出了歷史舞台。

那麼,最初的八柱國二十四大將軍門閥家族中,有哪些被淘汰了?又有哪些始終混的風生水起呢?我們分別介紹如下。

八柱國:「宇文」衰弱,「侯莫陳」凋零,二李家族最牛氣

01.宇文泰:代郡武川人,鮮卑族,孫子宇文述;曾孫宇文士及;曾孫女宇文昭儀嫁李淵;玄孫女宇文氏嫁李世民之子李福;玄孫宇文融是唐玄宗時期的宰相、財經專家。

02.元欣: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唐朝時官至中大夫、普潤二州司馬,封中山男。

03.于謹: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兒子於翼、孫子於象賢分別娶宇文泰之女,曾孫于志寧是唐高宗李治的輔政大臣。

04.獨孤信:代郡武川人,鮮卑族,兒子獨孤藏、獨孤整,獨孤藏之子獨孤修德殺王世充,獨孤整之子獨孤懷恩謀反被李淵處死。

05.李虎:隴西成紀人,漢族,孫子李淵建立大唐。

06.侯莫陳崇:代郡武川人,鮮卑族,兒子侯莫陳芮、侯莫陳穎,後代改姓「陳」。

07趙貴:隴西天水人,漢族,與獨孤信一起被殺,天水趙氏名人有唐高宗宰相趙仁本、唐德宗宰相趙憬。

08.李弼:遼東襄平人,漢族,出身趙郡李氏,曾孫李密即瓦崗寨首領,六世孫李泌是唐德宗時期的宰相。

原來的西魏皇族元氏、北周皇族宇文氏都衰弱得很厲害,但好在隋唐都還保留了豪門政治的特色,這些家族也都享受了特定的待遇,八柱國的直系後人大多凋零,其家族依然有不少名人,比如宇文士及、宇文凱、宇文融、元稹等。

凋零得最厲害的當屬「侯莫陳」家族,由於侯莫陳崇早早遇害,其後人紛紛改姓「陳」,基本退出了豪門家族的序列。

而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卻乘勢崛起,其中李虎的孫子李淵建立了唐朝,李弼的後人也是名人輩出。

二十四大將軍:大半凋零,卻誕生了隋唐最牛的兩大家族

01.達奚武:代郡平城人,鮮卑,源於「拓跋氏」,後人改姓為胡、普、周、奚、伊、丘、亥。丘氏名人有丘和、丘行恭、丘神勣祖孫三代,丘神勣即那位幫武則天殺害李賢的那位。

02.韓果:代郡武川人,鮮卑,本姓「出大汗氏」,改姓「韓」。

03.賀蘭祥:代郡武川人,鮮卑,宇文泰的外甥。被武則天處死的外甥賀蘭敏之,以及安史之亂中見死不救,導致張巡慘死的賀蘭進明,

04.辛威:隴西狄道人,漢族,隴西辛氏,西漢破虜將軍辛武賢之後,唐朝宰相辛雲京、晉昌郡王辛京杲都是辛武賢的後人。

05.宇文導:代郡武川人,鮮卑,宇文泰之侄,宇文護之弟。

06.韋孝寬:京兆杜陵人,漢族,京兆韋氏,西漢韋賢、韋玄成、韋賞祖孫三代位列三公。韋孝寬的兩個曾孫女都嫁給了李世民,後人在唐朝出了21位宰相,較出名的有韋巨源、韋待價、韋見素、韋執宜、韋皋。

07.元廓:河南洛陽人,鮮卑,西魏恭帝,被宇文護廢黜並殺害。

08.梁椿:代郡平鎮人,漢族,後世不詳。

09.元贊:河南洛陽人,鮮卑,孝武帝元修子侄,六世孫元伯明,於天寶七載受封韓國公。

10.赫連達:樂盛人,匈奴,大夏皇帝赫連勃勃之後,後世有閩中八賢之一的赫連韜。

11.元育:河南洛陽人,鮮卑,獻文帝拓跋弘之孫,後世不詳。

12.王德:代郡武川人,烏桓族,烏桓王氏名人有南朝的王僧辯、唐太宗時期的宰相王珪、唐代宗時期的詩人王涯。

13.李遠:隴西成紀人,漢族,這支隴西李氏在隋朝風頭壓過了李淵,尤其是李遠的弟弟李穆。李穆之子李金才(娶宇文述之妹)、孫子李敏(娶隋煬帝外甥女宇文娥英),叔侄倆都遭到宇文述誣告,被隋煬帝以讖言故殺害。

14.蔡佑:夏州高平人,漢族,後世不顯。

15.侯莫陳順:代郡武川人,鮮卑,侯莫陳崇之弟,後代改姓「陳」。

16.劉亮:河北定州人,漢族,據傳是劉備的十六世孫,其子劉昶娶宇文泰之女西河公主。

17.王雄:太原晉陽人,鮮卑,本姓「可頻氏」,後世不顯。

18.若干惠:代郡武川人,鮮卑,其子若干鳳娶宇文泰之女,後世不顯。

19.宇文貴:昌黎大棘人,鮮卑,宇文貴有一個兒子叫宇文愷,古代著名的建築設計師,隋朝大興城(長安)和洛陽城就是他主持設計修築的。

20.怡峰:河北盧龍人,鮮卑,孤竹國後代,原姓「默台氏」,後世不顯。

21.楊忠:弘農華陰人,漢族,其子楊堅建立隋朝。

22.常善:河北高陽人,漢族,後世不顯。

23.豆盧寧:昌黎徒何人,鮮卑,本姓「慕容」,是前燕皇室旁支,北地王慕容精之後。豆盧寧這一支後人不顯,但豆盧家族太顯赫,他們與宇文、楊、李幾大皇族之間長期聯姻,比如豆盧懷讓是李淵的女婿,豆盧寧之女嫁給宇文泰的兒子宇文憲,豆盧寬是隋文帝的女兒,撫養唐玄宗長大的豆盧貴妃,唐中宗時期的宰相豆盧欽望。

24.田弘:甘肅高平人,漢族,後世不顯。

由於游牧民族的漢化傾向,那些鮮卑貴族紛紛改漢姓,或者走向凋零。比如烏丸王氏,成了太原王氏的一支,以至於後人搞不清楚這些王氏家族的真正源頭。

還有一些家族過於龐大,分成了若干個堂號,其源頭也難以追溯,比如隴西李氏和趙郡李氏。史學家們長期為李唐皇族究竟是鮮卑人冒姓,還是由趙郡李氏冒充隴西李氏而爭論不休。

二十四大將軍家族中,豆盧氏雖然始終不顯眼,但卻與三大皇族保持聯姻,竟然二百年「笑傲江湖」。

但最牛的當屬弘農楊氏和京兆韋氏,前者創建了隋朝,後者與楊氏、李氏、武氏並稱唐朝「四大家族」。

隋唐新崛起的豪門家族

隨著關隴門閥集團的衰敗,山東豪門集團紛紛崛起,他們包括河東薛氏、河東裴氏、滎陽鄭氏、琅琊王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范陽盧氏等,他們與關隴碩果隴西李氏、趙郡李氏、京兆韋氏、弘農楊氏等一起,成為大唐最牛的家族。

這些家族雖然已經不能稱為「門閥」了,但依舊壟斷了政治資源,牛氣得一談糊塗,比如河北崔、盧家族,人家連李唐皇族都看不起,寧願自家女兒晾成黃花菜也絕不嫁給李家,只與固定的幾個家族通婚。

唐高宗李治為了治他們的這種「臭脾氣」,特地下旨規定了「五姓七家」為「禁婚家」,逼迫他們擴大婚姻範圍,卻在豪門家族的抵制下不了了之。

事實上,大唐的衰敗正是緣於豪門政治對庶族階級的壓抑,安史之亂跟這個因素關係極大,中晚唐的衰敗就是一部庶族階級對豪門集團的抗爭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952b3e81d5209ba4b6ade077b90826c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