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拖了四十年才立太子,究竟所為何事?趙曙又為何不肯當太子

2023-04-14     尋根拜祖

原標題:宋仁宗拖了四十年才立太子,究竟所為何事?趙曙又為何不肯當太子

嘉祐七年(1062年)七月的一天,韓琦來給宋仁宗彙報工作,正事談完了,他從懷裡掏出一個小冊子獻給宋仁宗。

宋仁宗接過一看,原來是《漢書·孔光傳》,他有點摸不著頭腦,於是問道:愛卿此為何意?

韓琦正色道:「漢成帝無子,孔光請立定陶王之子為皇太子,成帝欣然接受。一個中材之主尚能從諫如流,陛下您是聖主明君,臣請陛下擇宗子為太子。當年太祖爺不也將皇位傳給了弟弟嘛,接班人不一定非得自己的兒子。」

韓琦一邊說,一邊拿出司馬光、呂誨等人請立太子的奏疏讀了起來。一旁,曾公亮、張昇、歐陽修等人跟著韓琦「煽風點火」:是啊,是啊,皇嗣身系天下安危,請陛下勿要遲疑。

請立太子這種事很敏感,尤其是皇帝無子的情況下,逼迫皇帝立宗室子弟,很容易讓皇帝動怒:懷疑我不能生兒子嗎?還是覺得我快要掛了?

韓琦等人把陣仗搞得這麼大,大有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樣子,還搬出了漢成帝壓他,那意思你要是不答應,就不配稱明君聖主。

這不欺負宋仁宗脾氣好嘛,要是放在朱元璋身上,不得將他們做成「稻草人」?

不過,如果您要是知道其中的詳情,也一定會站在韓琦的立場,因為關於立皇太子的問題,大宋帝國已經不能再拖了。

子嗣問題是宋仁宗一生的痛

乍一聽還以為宋仁宗患上了先天不育症,其實不然,人家一共生了三個兒子,十三個女兒,雖然比例有點不協調,但產量不算低。直到他去世前兩年還得了個女兒,能力強得很。

景祐四年五月(1037年),宋仁宗第一次當爹,俞德妃給他生下一個「帶把的」。當喜訊傳出來時,宋仁宗高興得要飛:

「上以諭輔臣,王隨等皆再拜稱賀。遂御崇政殿錄繫囚,雜犯死罪降徒流,流以下釋之。」

他以上諭的方式向宰相班子宣布了喜訊,以王隨為首,大臣們齊刷刷地進宮來給宋仁宗道賀。普天同慶,宋仁宗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大赦,他跑到崇政殿親自慮囚,將死囚犯改判為流刑,流刑以下的一律釋放。

然而,當宋仁宗做完這一切時,一個讓他震驚的消息傳來:孩子當天就死了。

一般人恐怕都承受不起這麼打擊,不過這件事也不全然都是壞事,這孩子匆匆走過人世間,至少告訴人們一個事實:俺爹是能生的。

這一年宋仁宗已經27歲了,對古人來說,這個年紀還不能生育,基本上就被「判」了。事實上宋仁宗也曾經失望過,幸虧這個死後被賜名趙昉的孩子幫宋仁宗「摘帽」了。

接下來宋仁宗像是開竅了似的,孩子一個接一個出生。寶元二年(1039年)八月,皇次子趙昕出生了。

宋仁宗給這孩子取了個小名叫「最興來」,據說這是他在夢中夢到名字,大意是指這孩子有福,前程似錦。

為了這孩子,宋仁宗大赦天下,賞賜皇子,報祠高禖(祭祀),還將宮廷密藏的《寶元天人祥異書》出示給大臣傳閱。

第二年,宋仁宗又授兒子為檢校太尉、忠正軍節度使,封壽國公,食邑三千戶,食實俸一千戶。

這小肚皮哪能吃得下這麼多供奉,一歲半的時候,小趙昕患上重病。急得宋仁宗徵招民間郎中和宮廷御醫一起會診,又令欽天監觀察天象做預測。

不料欽天監告訴他,星象顯示「月掩心前星」,不詳,宋仁宗聞之悽慘落淚。果然,第二天趙昕就去世了。

宋仁宗傷心欲絕,追封兒子為豫王,加諡號「悼穆」。一向簡樸的他還不顧大臣們的勸諫,為趙昕舉辦了隆重的葬禮,花費極為奢靡。

慶幸的是,小趙昕才去世五個月,皇三子趙曦又出生了。

大概被前兩次折騰怕了,趙曦出生的禮儀簡單多了,但宋仁宗卻增加了一條前兩次沒做的事:趕緊去拜祭祖廟,請求祖宗保佑這孩子。

然而,趙家的祖宗法力也不夠,趙曦也只活了一歲半,又追隨兩位哥哥的步伐跑了。

三個兒子全都早夭,宋仁宗真的很悲催。不過考慮到古代醫療水平低,嬰兒夭折率普遍偏高,這種情況也不足為奇。這一年宋仁宗也不過才32歲,後宮佳麗三千,不愁生不齣兒子,數量總能彌補效率不足的問題。

但,情況沒那麼樂觀,如果您在看一看宋仁宗的女兒們,恐怕就不由得一身冷汗了。

趙家遺傳病讓希望一次次落空

在趙昉出生的第二年,宋仁宗的長女福康公主就出生了。福康公主與趙昕同母,生母苗貴妃。

眼看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可愛乖巧,宋仁宗心花怒放,也充滿了期待:女兒能健康成長,自己就一定能生出同樣健康的兒子。

然而,宋仁宗兒女們的運氣仿佛都被福康公主一個人占了似的,接下來他的女兒們雖然走馬燈似的來到人間,卻又都跟那哥仨一樣,匆匆來,又匆匆去。

直到第十公主來到人世間,宋仁宗才又有了三位長大成年的女兒。當然,她們成年時宋仁宗早已經去世了,估計宋仁宗是懷著惴惴不安的心情離世的。

細細算來,宋仁宗的十三個女兒,只有四個活到成年,其餘全都早夭了。而這四個活下來的女兒中,永壽公主也僅活到24歲。福康公主雖然活到了32歲,但卻早早地患上了精神類疾病。

您是不是心裡咯噔一下?沒錯,宋仁宗的兒女們之所以夭折率那麼高,跟老趙家的遺傳病史有關。

熟悉歷史的都知道,趙匡胤當年留下「燭影斧聲」的猜疑,又是學家猜測,他很可能死於腦溢血。之後的皇帝和皇子,趙德芳、趙元佐、趙元偓、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甚至南宋的某幾位皇帝,都或多或少都有精神病的症狀,甚至有人說,宋徽宗的藝術天分就是病情的另一種表征。

因此,宋仁宗要想有一個健康的兒子,這種機率太小了,它遠不是醫療條件的問題,即便在科技發達的今天,很多遺傳病我們依然束手無策。

趙曙飽受折磨產生了畏懼心理

其實早在景祐二年(1035年),宋仁宗曾經放棄過抵抗,那時候他已經登基13年了,後宮女人們一直無人開花結果。

就在前一年,宋仁宗得了一次大病,差點駕崩,大臣們著實受驚嚇不小。這次大病之後,宋仁宗不得不將繼承人問題提上議事日程。

基於現實,宋仁宗將自己「判了」,他把堂兄濮安懿王趙允讓的第十三子,年僅3歲的趙曙收為養子,交給曹皇后養於宮中。雖然趙曙沒有被立為太子,但作為唯一的「皇子」,誰都看得懂這層含義。

誰知道兩年後趙昉出生了,雖然這孩子當天就夭折了,但卻給宋仁宗帶來希望。又過了兩年,趙昕出生了,宋仁宗便迫不及待地將趙曙送出了宮。

恢復了宗室子弟身份的趙曙平靜地長大、結婚生子,似乎幼年的那段經歷只是一段美麗的傳說。然而,至和三年(1056年)正月宋仁宗再次發病。

這次的病情有點嚇人,大臣們正在給皇帝賀拜新年,宋仁宗卻突然手舞足蹈,哈喇子直流。當天還有遼國使臣需要接見,結果宋仁宗語無倫次,害得文彥博只好以「皇帝飲酒過量」為由搪塞。

幾天後病情加重,宋仁宗滿口胡言,甚至整天高呼「皇后與張茂則謀大逆」,嚇得曹皇后都不敢靠近他,生怕落下話柄。

更讓人揪心的是,伺候父親的福康公主也同時發病了,宮中亂成了一團粥。

這件事過後,大臣們覺得皇嗣問題不能再拖延了,以韓琦、包拯為首,開始了長達六年之久的勸諫。

宋仁宗呢,心裡依舊存在幻想,跟大臣們打哈哈打了兩年。大臣們一扳手指頭,你都48周歲了,長壽皇帝了,又時不時發病,萬一突然崩了可咋整?必須立太子!

於是宋仁宗招架不住了,同意將趙曙再次立為皇子。而趙曙呢,對宋仁宗的態度心知肚明,再加上有過被廢黜皇子身份的經歷,說什麼也不肯入宮。

巧得很,宮中又有女人懷孕,宋仁宗來了精神:再等等嘛,說不定朕又要抱兒子了。豈料等到孩子呱呱墜地,又是個沒把兒的。

這段小插曲剛過去,不等大臣們開口,趙允讓病逝了,趙曙要給父親守孝了。宋仁宗見此情形暗中得意:愛卿們,不是朕不答應,眼下這個狀況只能再拖一拖。

這一拖又足足拖了三年。其實古人守孝不需要三年,而是27個月,趙曙的心理陰影面積太大,非要把戰線拉長到整三年。

為了表明態度,期間朝廷數次給他加官,都被他拒絕了。大臣、皇帝、趙曙,一方積極推進,一方打太極,一方左躲右閃,皇嗣問題久拖不決。

韓琦犯顏直諫為四十年等待畫上句號

嘉祐七年(1062年),宋仁宗已經52歲了,約等於民間的百歲老人了。於是韓琦等人絞盡腦汁勸諫,這一次他抬出了漢成帝。

「皇嗣者,天下安危之所系。自昔禍亂之起,皆由策不早定。陛下春秋高,未有建立,何不擇宗室之賢者,以為宗廟社稷計?」

估計宋仁宗預感到自己的產能已經枯竭了,他居然說出了一句讓韓琦且喜且惶恐的話:「朕有意久矣,誰可者?」

我早就有這個想法了,你覺得立誰合適呢?

韓琦激動得渾身顫抖,這表明雙方的立場已經一致了,至於立誰,雖然到目前為止似乎趙曙是唯一候選人,但這種事絕不是大臣敢置喙的。

於是韓琦誠惶誠恐地回答說:「此非臣輩所可議,當出自聖擇。」這事得您自個兒拿主意,臣不敢多嘴。

宋仁宗說:「朕其實早有謀劃,先後在宮中養了兩位養子。年紀小的那位小時候至純,大了顯得有點笨頭笨腦,年紀大的那位可以做繼承人。」

韓琦吃了一驚,挺能裝啊,居然把我們都蒙在鼓裡了,請問陛下,嗣皇子到底是誰?

宋仁宗的唇間蹦出三個字——趙宗實(趙曙),韓琦長舒了一口氣。

有了宋仁宗的態度,趙曙也不再推辭。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三十日,趙曙離開王府,為了給自己留條後路,他關照管家:「替我好好管著府里,等皇帝有了子嗣我還會回來。」

至此,拖了40年之久的大宋接班人事宜總算落下了帷幕。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二十九日,也就是趙曙被立為太子半年後,宋仁宗就駕崩了。

四月初一,曹皇后頒布遺詔,宣布趙曙繼承皇位,是為宋英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d22945ea8a406c6f0f5fbf21b4c960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