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藏經洞中5萬件書法真跡,大多數都流失國外,罪魁禍首都有誰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們講到1900年,封存了近千年的敦煌藏經洞被道士王圓籙偶然打開,裡面的5萬餘件經書、帛畫在被運往北京之前,絕大多數都已經被劫掠到國外。
在這些經書中,有現今保存最完整、字數最多的唐楷真跡《德言》,武則天命抄經生用純金粉寫就的《金剛經》全卷,還有唯一的一件唐代歐楷真跡《古文四十三行》……
敦煌小楷《古文四十三行》
為什麼這些經書沒有得到合理的保護,他們又是怎麼被劫掠到國外的,這背後的罪魁禍首都有誰?
敦煌藏經洞的秘密泄露出去以後,1907年,英國的探險家斯坦因來到敦煌,跟他一起來的還有一位中國的師爺蔣孝琬。他們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藏經洞的中的古代典籍。
斯坦因
斯坦因通過捐款,幫助王圓籙修復敦煌壁畫,佛像;向王圓籙表明自己虔誠的宗教信仰和對中華文化濃厚的興趣等方式,一步一步取得了王圓籙的信任。
在來到敦煌大約三個月後,王圓籙悄悄向斯坦因打開了敦煌藏經洞的大門。斯坦因整日都泡在這些經書當中,對其進行挑選。斯坦因在自己的探險日記中寫到:「 整整10個小時,我都蹲在藏經洞中。」
蔣孝琬
大約在半個月以後,斯坦因挑選了完整的經卷、文書3000餘件,殘卷6000多卷,裝滿了24個大箱子,並給予了王圓籙700兩白銀的報酬。
此後,斯坦因將這些典籍運回英國,成為了英國的大英雄,獲得了「爵士」稱號。英國《泰晤士報》發表評論:「 任何一個考古家都沒有做出比這更多的驚人的發現。」
敦煌藏經洞
在斯坦因之後來到敦煌的,是被稱為法國漢學家的伯希和。此人憑藉著一口流利的中文和對中華文化的深入了解,迅速取得了王圓籙的信任,並很快 以500兩白銀的價格,將敦煌藏經洞中的5500餘件精品典籍買走。
此後到訪的還有日本的橘瑞超、俄國的奧登堡等人,他們都以極低的價格從王圓籙手中買走了大量的珍貴經卷。在他們買走的經卷中,以斯坦因的最多,最雜,以伯希和的最精。
伯希和
道士王圓籙也因為出售國寶這段經歷,背負著巨大的罵名。 其實在這段故事中,他也只是一個無辜的小人物。
王圓籙出生於1849年。1897年秋天,他來到了蒼涼的敦煌莫高窟,擔起了保護敦煌文化的重任,力所能及地修復這裡的壁畫文物,以圖再現敦煌的輝煌。
在發現藏經洞後,王圓籙隨即從藏經洞中拿出了兩卷經書, 徒步50里來到敦煌縣城找到了當地的縣令,但這些經書在縣令眼中不過是廢紙而已。
王圓籙隨即又帶著經書走了八百多里地來到肅州,找到了時任安肅兵備道的道台廷棟。得到的回應是:「這些字還沒我寫的好。」
敦煌小楷《金剛經》
後來王圓籙還曾先後寫信到北京,企圖引起朝廷的關注和保護,最終的結果都是不了了之。
在斯坦因等人到來之前,他為這些經書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斯坦因等人買經書的錢,他也全部都用在了修繕敦煌壁畫、佛像上。
王圓籙
在朝廷的無心、無力、無能之下,王圓籙只是一個竭盡全力奔走呼號的小人物,但他絕不是小人。如果當時清朝廷能夠引起相應的重視,史書對王圓籙的記載,一定是「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