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眼中的「天下第一書」,甘願用生命來換它,知道此作的人極少

2024-06-10     書法網

說起「天下第一行書」,大家想到的是《蘭亭序》,這件作品是書法界最經典、最偉大的寶貝。可惜的是,如今它已經下落不明。一直以來,質疑《蘭亭序》真偽的聲音此起彼伏、不絕於耳,從內容到書法,似乎都有很多地方說不明白。而隨著文物不斷出土,「鐵證」面前,《蘭亭序》更加像是一件「偽作」。

因此,只有哪一天《蘭亭序》原作大白天下了,我們才能有一個定論。對於古代書法家,從《蘭亭序》中學習筆法的很多,比如智永、趙孟頫等,但是,這一件「妙手偶得」之作,似乎並不是學王羲之入門的最佳選擇。不論是《聖教序》還是《喪亂帖》,都比它更適合初學。

而不少名家,也普遍不把《蘭亭序》視為「天下第一」,比如「宋四家」之一的米芾,在他心目中,「天下第一行書」是一件如今知名度很低的作品,它就是王羲之的《破羌帖》,也被稱為《王略帖》《桓公至洛帖》。

米芾對這件作品愛到何種地步呢?答案是:為了得到它,不惜以死相逼。據《石林燕語》記載:「在真州,米芾嘗詣蔡太保攸於舟中,攸出所藏右軍《王略帖》示之。芾驚嘆,求以他畫易之,攸意以為難。芾曰:公若不見從,某不復生,即投此江死矣。因大呼,據船舷欲墜。攸遽與之。」

我們不妨在腦海中想像一下當時的場景,真是讓人忍俊不禁。米芾盛讚《破羌帖》:「一日不書,便覺思澀,想古人未嘗片時廢書也。因思蘇之才《桓公至洛帖》,字明意殊有工,為天下法書第一」!

此帖約完成於東晉永和十二年(356年),全卷9行、81字,以行草書寫成。王羲之得知桓溫收復舊京洛陽,內心喜不自勝,於是寫下此作歌頌這一壯舉。釋文為:「知虞帥書,桓公以至洛,即摧破羌賊,賊重創,想必禽之。王略始及舊都,使人悲慨深。此公威略實著,自當求之於古,真可以戰,使人嘆息。知仁祖小差,此慰可言。適范生書如其語,無異。故須後問為定,今以書示君」。

《破羌帖》筆畫牽絲引帶、縱逸瀟洒,一氣呵成、極為連貫,用筆順鋒而入,以中鋒為主,婀娜中不失遒勁。結字奇宕多姿、縱長內擫,收放、鬆緊變化明顯。穿插避讓、俯仰向背處理得非常到位,章法亦是疏密得宜、動靜有序。

南宋陸遊也酷愛《破羌帖》,朝夕臨摹而有所得,寫詩讚嘆:「破羌臨罷榰頤久,又破銅匜半篆香」。王羲之《聖教序》《蘭亭序》固然出名,此作也極為精彩,值得好好臨摹學習。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64d6e564c3694c397550db7d623b6ba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