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點擊「關注」,閱世事,明人性,盡在語華思享
作者:王語華
來源:女神30(ID:ns30riji)
最近有個視頻很火,被譽為「今年最好的演講」。
演講是一個校長講給高中生的,他講到,人生的節奏應該是這樣的:
2年後,高中畢業;再過3年,你們大學畢業;再過5年你們會開啟自己的職業生涯;然後,結婚、買房;再過10年,人生安定下來;30歲你的人生軌跡就會定型……
這時,另一位老師站起來說,每個人的節奏是不同的:
有的人21歲畢業,到27歲才找到工作;
有的人25歲才畢業,卻馬上就找到了工作;
有人沒上過大學,卻在18歲就找到了熱愛的事;
有的人一畢業就找到了好工作,賺很多錢,卻過的不開心;
有的人選擇間隔幾年,去尋找自己的目標;
有的人在16歲就清楚知道自己要什麼,但在26歲時改變了想法;
有的人有了孩子,卻還是單身;
有的人結了婚,卻等了10年才生孩子;
有的人身處一段感情,愛的卻是別人;
有的人明明彼此相愛,卻沒有在一起。
25歲後才拿到文憑,依然值得驕傲;
30歲沒結婚,但過得快樂也是一種成功;
35歲之後成家也完全可以;40歲買房也沒什麼丟臉的。
01
「人生節奏」這個話題,剛好我最近分享過,有很多感觸。
先從一個孩子跳繩的故事講起吧。
孩子說要參加跳長繩比賽,想在家裡練習一下。
央求我和爺爺幫他搖繩子。
一開始,爺爺總忍不住「湊」著孩子跳,結果繩子一會兒快,一會兒慢,反而跳不好。
我建議爺爺不要變速,我倆按某個節奏搖繩子。讓孩子自己調節節奏。
我說:「孩子跳的節奏在變,我們繩子的節奏也在變,就很難配合。不如,先定下某個節奏,另一個再調整。」
於是爺爺就盯著地面搖繩子,這樣就不會受孩子跳的好壞干擾了。
我嘴裡喊著「1、2—3」「1、2—3」「1、2—3」「1、2—3」......
中間孩子跳錯了我也不管,我們一直按照某個節奏搖繩子。
不一會兒我們磨合默契。
孩子跳起來很輕鬆,也不累。
其實無論跳繩、跑步,還是生活、工作,都要有節奏。只是調整到和自己匹配的節奏,就會舒服。
很多讀者留言問我,為什麼你一天可以做那麼多事呢?既能照顧孩子,還能完成很多工作。
其實我的秘訣也是節奏。
我把一天當中的幾個固定點先確定下來:幾點起床、幾點送孩子上學、幾點推文、幾點接孩子放學,晚上幾點睡覺。
然後再把一天當中要完成的任務,按照彈性和耗時長短,分別「嵌」入到這些時間點之間。
你可以把時間段想像成一節節長度不同的火車車廂,長的車廂對應花費時間長的任務,短的對應耗時短的任務,然後零星任務見縫插針的放到空隙里。當然一開始也有分配不好的時候。
比如文章寫不完,中間不得不中斷;
或者先完成簡單的事,結果剩下的時間不夠做另一件了;
或者中間臨時有事,突髮狀況,把我的節奏打亂了,後續任務不斷延誤,這一天也會過得很焦慮。
後來逐漸調整,直到現在規律而穩定的節奏。有時還可以更靈活些,比如把「文章構思」和「與朋友聊天」或「與父母聊天」合併一下,時間又可省出一些來。
節奏越穩,反而可以應對的事物越多。
02
一天的節奏如此,放大到一生中,就成為一生的樣子。
我在18歲以前必須讀書考學,這沒什麼彈性。
但畢業後的節點,便是我自己劃定的:30歲結婚,35歲之前生子,50歲開始慢節奏的生活,等等。
就像火車車廂一樣,一路前行,到某個節點完成某項事。
那些節點,是我按照自己的節奏劃定的。但並非固定不變,它們略有彈性,有時可以提前一點,有時可以稍後一點。但不會誤差太大。
日本小說家村上春樹也講過自己的節奏,他說:「我從不打亂我自己的節奏。」
他每天在固定的時間早起,然後長跑,長跑回來後,先洗浴,接著穿得整整齊齊地去見太太。
吃過早餐後,他會持續寫作三個小時,期間不接受任何人的打攪,到了下午他才會做別的事情。
他每天如此,每年如此,最終成就了他了不起的人生。
每個人的節奏可以不同,但一定源自於對內在的傾聽。
節奏太快,可能是挑戰,節奏太慢,又會成為負擔。
但快和慢,本身並沒優劣之分。
再講一個小故事。
有一次,我的快遞被放到隔壁小區的豐巢箱了。
9歲的兒子說幫我取,我說一起去吧,他嫌我走路慢,自己跑在前面,我慢慢沿著小區裡面的甬道走。
走到一半,就遇到兒子取了快遞迴來。兒子說:「媽媽,我們是相遇問題。」
我笑著說:「是啊。」
兒子很得意的說:「媽媽,你看我快吧!」
我說:「嗯,你跑的快,所以完成任務也快!不過,媽媽剛才在路邊發現一個好玩的地方。」
兒子很好奇的問:「哪裡?在哪裡?」
我帶他來到路旁,指給他看,一個圓圓的木樁,木樁邊上冒出一大叢新的枝條,鬱鬱蔥蔥的一圈兒。
我說:「你瞧,它連樹幹都沒了,只有根,居然也可以活。還發出這麼小樹枝來。這樹的生命力真強大啊!」
孩子也第一次見,我倆圍著樹樁討論了好一會兒,才離開。
路上,兒子的腳步明顯的慢下來,一會兒指給我看天上飛過的鴿子,一會兒指給我看,有一家窗戶上掛著一面紅旗。
他突然發現,原來慢慢走也有這麼多好處啊!
我說:「其實快有快的好處,慢有慢的樂趣,不用羨慕別人。你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就好了。關鍵是,你能聽到自己內心的聲音。」
03
如果還沒有傾聽過自己,難免會被別人影響。
當你慢慢走時,一看別人跑得快,就想,天吶!那個人跑的那麼快!我怎麼跑也追不上他!我太差勁了!
或者看人家一天能幹十件事,自己怎麼一件事兒沒幹完呢?
於是你一路自責,既沒享受到快的好處,也沒享受到慢的樂趣,更別提路邊的風景了。
我看書比較慢。
尤其聽別人一年可以看上300本書,我就自愧不如。假如只是比速度,我肯定很焦慮。
但我知道,慢有慢的好處。於是,我每天看幾頁,記住其中的一兩點,想著怎麼把它運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呢?
雖然讀書速度慢,但用得不少。所以,收穫一點兒也不少。
我還根據自己的經驗,開設了【我先做到】社群,帶領一群媽媽一起邊學邊用。
相信在每個節奏中,都能獲得當下的好處。
如果你還單身,不如好好享受單身生活,把自己的單身生活過的有滋有味;
如果結婚了,還沒孩子,那麼可以好好享受二人世界,或者多花些時間在事業上;
如果有孩子了,那麼在忙碌之餘,也可以體驗養育孩子帶來的個人成長......
節奏,就像是一個容器,它容納了我們的人生,也成就著每個人。
人和人是不一樣的,你只能尊重自己的節奏,形成自己的容器。
那怎麼找到自己的節奏呢?
節奏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你的目標,二是你的狀態。
也許身邊人在某些方面遙遙領先於你,也許有些人遠遠落後於你,不用嫉妒或嘲笑他們。他們和你一樣,都在自己的時區里,有自己的時刻。
有人22歲就畢業了,但等了5年才找到好的工作!
有人25歲就當上CEO,卻在50歲去世。也有人直到50歲才當上CEO,然後活到90歲。
歐巴馬55歲就退休,川普70歲才開始當總統。
世上每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發展節奏。所以,放輕鬆,你沒落後,也沒領先。
在命運為你安排的時區里,一切都準時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聽從內心,找准自己的節奏,別讓任何人打亂你的節奏!
作者王語華:自媒體【女神30】原創作者。
思維訓練研究者、8年企業諮詢經驗、心理諮詢師。
喜歡我的文章原創文章,請點擊關注我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cv1KG8BMH2_cNUgTLF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