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吳青峰的最新專輯《太空人》正式發行。
「或許我們會再相遇,當你鼓起勇氣飛行。」
這句撫慰人心的歌詞,正是來自於吳青峰首張個人專輯的同名歌曲《太空人》。
吳青峰特意將這首單曲的「誕生日」,選在了自己的生日8月30日那天。
伴隨著輕柔空靈的旋律,吳青峰通過他的歌聲,把一個平凡而不凡的「太空人」的故事向聽眾娓娓道來。
《太空人》的意境有點類似於《小王子》,故事的主人公其實可以置換成我們中的任何一個人。
吳青峰在微博上對「太空人」說:「希望你被這個世界真心以待,希望你照自己的步伐良善長大,在你心中的太空,自由飛行。」
其實吳青峰的這番祝福,又何嘗不是對他自己,以及每一個茫茫人海中的你我訴說的呢?
夾縫中的溫柔
溫柔的吳青峰,其實在一個並不溫柔的環境里長大。
1982年的初秋,吳青峰出生在台北市的一個普通家庭。
因為父親極其暴躁的脾氣,打罵就像家常便飯一樣,年幼的吳青峰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錯了什麼。
個性靦腆的吳青峰,小的時候甚至都不敢去麥當勞這種需要當面點餐的餐廳吃飯。
(吳青峰小時候)
在初二那年,因為姐姐送了他一張王菲的專輯《天空》,原先只聽古典音樂的吳青峰,從此喜歡上了流行音樂。
2001年,不到19歲的吳青峰,與同樣熱愛音樂的謝馨儀、新哥和史俊威組成了最初的「蘇打綠」樂團,並擔任了樂團的主唱。
同年蘇打綠憑藉歌曲《窺》,一舉拿下了學校音樂比賽的最佳人氣獎。
事實上,因為聲線獨特,形象氣質又偏斯文,吳青峰從小到大沒少受到過別人的排擠。他形容那些日子裡的自己,是在「夾縫中求生存」。
最嚴重的時候,是在大二的時候,他整個人都陷入了抑鬱的狀態,後來多虧謝馨儀把他硬拽去了春天吶喊音樂節。
當車子逐漸開到了墾丁,吳青峰內心的陰霾,一下子就被墾丁的碧海藍天一掃而空。
從墾丁回來後,吳青峰立刻就寫下了《飛魚》。
他在歌中說:「儘管痛苦麻痹還是那麼多,天空就算不藍或許還有彩虹;不要躲,會看到更多感受;換一個輪廓,快樂比較多,放自己好過。」
日子一天天地過,臨近畢業,原本即將打算再完成一輪表演,便就地解散的蘇打綠,在海洋音樂祭表演的時候,恰好被音樂製作人林暐哲一眼相中。
林暐哲很欣賞吳青峰獨特的唱腔,他承諾在創作上,絕對會給予吳青峰足夠的自由。
出道後的蘇打綠,也印證了林暐哲獨特的眼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華語流行樂壇快速成長。
2007年,蘇打綠獲得「第18屆台灣金曲獎」最佳樂團獎 ,吳青峰本人也憑藉歌曲《小情歌》獲得最佳作曲作品獎。
與此同時,榮譽與詆毀紛至沓來。
一部分能與蘇打綠的歌曲產生共情的人,驚嘆於吳青峰一流的創作能力。
另外還有一部分人,則是覺得蘇打綠變了,吳青峰變了,他們認為《小情歌》是吳青峰意圖討好大眾、向商業投降的結果。
面對這種質疑,吳青峰整顆心都裝滿了委屈。他沒想到這首自己用心創作的歌曲,會遭遇這樣的非議。
在他心中,這首歌明明是自己早前就已經創作好的歌曲,並不是為了諂媚大眾才刻意寫的。如今既然被誤解成這樣,乾脆自己以後就不再唱《小情歌》了。
倔強的吳青峰在之後的一年裡,果然都沒再唱過這首歌。
而娛樂圈的急功近利,也讓吳青峰一度產生退出演藝圈的想法。
在那段他人生的低谷期,適逢他喜歡的樂壇前輩齊豫在北京開演唱會,於是他立刻飛去了現場。
在唱那首《橄欖樹》之前,齊豫對歌迷說:「成為別人的橄欖樹之前,還是得先成為自己的橄欖樹。」
聽到這句話的吳青峰,感覺自己一瞬間就清醒了。
就像是一首歌,因為自己不夠強大而封存起來,是對這首歌最大的傷害。
他開始明白,只有自己先變得強大而有力,才能夠真正保護到他想要保護的人。
這種感受也被他後來記錄在了《蜂鳥》當中:「尋找太陽的夢自不量力說,自己也變成太陽的念頭。」
(吳青峰包攬了這首歌所有的製作流程,小到插畫,大到製作,全部一手包攬。)
於是吳青峰飛回台灣,立刻投入到蘇打綠的「韋瓦第計劃」中去了。
「韋瓦第計劃」由囊括四個季節、橫跨四個城市、包含四種情緒的四張專輯組成。
2016年,「韋瓦第計劃」的最終章《冬未了》獲得了最佳國語專輯獎。
也是在這一年,蘇打綠對外宣布了休團三年的決定。
對於蘇打綠的休團,吳青峰後來還打趣地說:「蘇打綠就是隨緣到,可以改名叫蘇打緣的。」
檸檬味的蘇打水
休團後的吳青峰,開始了自己長達一年的「休養期」。
他形容自己「過了一年很母體的生活,很有安全感,好像我的世界周遭就是羊水一樣」。
在這段時間裡,吳青峰幾乎都是宅在家裡看書、聽音樂。
剛好藉此機會,他把自己之前積攢的,那些想看還沒看的書全都給看完了。
2017年的年末,休息了快一年的吳青峰,突發奇想地開始了自己的「追星之旅」,他跑去看Tori Amos的巡演,並且跟著歌迷去後台找她合影。
他第一次體會到原來能和偶像近距離接觸的感覺,竟然是如此的美妙。那一刻,他似乎更加理解了自己歌迷以往的心情。
在這趟旅途中,吳青峰還去探望了蘇打綠成員之一的家凱。
當他看到家凱一個人拖家帶口地在美國努力學習、做作業的樣子,他的內心再一次受到了觸動。
(青峰和家凱)
眼看著自己的團員都在逐漸進步、成長、吳青峰明白自己是時候,要走出去做些改變了。
曾經的吳青峰在團體的庇護下,可以不太過問世事甚至是自我封閉,但是在暫時卸下主唱這個身份後,吳青峰需要坦誠地面對「自己」這個命題。
2018年5月,吳青峰以solo歌手的身份回歸樂壇,並推出了首支個人單曲《Everybody Woohoo》。
跟著吳青峰為《扶搖》演唱了主題曲《窗》,這也是他首度嘗試創作古風類型的音樂。
再後來他為火箭少女101的《Light》作詞,為電影《寶貝兒》創作並演唱同名主題曲《寶貝兒》……
除了在曲風上的自我突破外,吳青峰還參加了好幾檔音樂類的綜藝節目。
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他在湖南衛視的《歌手2019》中,以首發選手的身份參加了節目錄製。
同時,他史無前例地兼任了《歌手2019》的音樂串講人。曾經那個連開口點餐都為難到不行的吳青峰,現在終於可以獨當一面了。
吳青峰自言:「我有一種36歲才成年的感覺。」
吳青峰說自己在《歌手》中選的每一首歌,都必須得是過得去自己這關的。
他在蛻變為更勇敢的自己時,也依然堅守著他的那份堅持。
在第一期節目裡,他選擇了蘇打綠的《燕窩》作為自己的開場歌,要知道這首歌並不屬於比賽類型的歌。
但是當他唱出:「讓我明知危險,就往哪裡追;眾人一致曰傻,I don't care」時,那種敢於追求自我的光芒,是那麼的耀眼奪目。
在第三期節目中,吳青峰又用他細膩的唱功,再次征服了聽眾的耳朵,一曲《起風了》被他唱得絲絲入扣動人心弦。
在網易雲音樂《起風了》這首歌的評論區里,有一個點贊超過25萬的熱評這麼形容吳青峰:
「如果非要用飲料來比喻他,應該是檸檬味的蘇打水,入口微酸不是很好喝卻很抓人,咽下時氣泡摩擦的清爽過癮但暗藏著細膩的甜涼,就像他本人的小脾氣看似富有攻擊性,其實剝開來全是對這個世界的溫柔和悲憫……」
除了參加《歌手》,在這個剛剛過去的夏天裡,吳青峰還以超級樂迷的身份參與了《樂隊的夏天》的節目錄製。
當節目裡的旺福樂隊翻唱了那首蘇打綠的《無與倫比的美麗》時,感性的吳青峰眼眶開始變得濕潤了。
《樂隊的夏天》
這首歌是吳青峰寫給好友張懸的,因為那年在海洋音樂祭的後台,張懸對吳青峰說她的夏天過得很糟,希望吳青峰能幫她過一個很棒的夏天。
於是吳青峰便在歌里寫:「你知道當你需要個夏天,我會拼了命努力。」
溫暖的歌頌者
吳青峰的歌總是有一種溫暖人心的力量。
就像他在《他夏了夏天》中唱的:「他從不擔心自己被世界折磨,甜蜜的負荷是他最大依託,疲累在他的身上化成了笑容,步伐的節奏開始不那麼沉重。」
因為「清淡與濃烈,好與壞他都嘗過,他從不介意自己被命運作弄,按下了鬧鐘開啟另一個夢」。
一路走下來,面對幼時父親的責難,少時外界的嘲諷與質疑,吳青峰用行動佐證了那句「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
長大後的吳青峰最終還是選擇與父親和解,與這個世界和解。
就像他在《你在煩惱什麼》中唱的:「沒有不會淡的疤,沒有不會好的傷,沒有不會停下來的絕望。」
他也勇敢地在《彼得與狼》中反擊那些攻擊他體貌特徵的人:「你說我娘,但我敢說你比我懦弱。」
吳青峰說過:「那些隱藏在無人知曉的網絡之下(的人),才敢隨意攻擊人,將生命耗在毫無意義的謾罵之中,對我來說才是人格上的娘娘腔。」
(吳青峰和李宇春合作新歌《作為怪物》,是否也是直面輿論的另一種方式?)
其實敏感的人也分很多種,有人的敏感是持續糾結於細微的情緒不可自拔,以至於逐漸變得消沉抑鬱;
而有些人則會善用這些敏感,把它們轉化為一種內在的能量。
顯然吳青峰屬於後者,他描述說:「這些歌跟這些靈感,其實是我跟這些敏感相處的一個成品。」
吳青峰記得,媽媽在看到自己第一次登台演出的時候哭了。因為對於吳媽媽而言,他從小是一個連家裡有客人來,都躲在自己房間不出來的人,現在竟然要在台上又唱又跳。
吳媽媽很難想像兒子的內心,得是經過了多大的錘鍊,才會變成現在的模樣。
吳青峰說自己是把「這些在你身上打了會痛的東西,用溫柔做一個力量的反射」。
他說:「我還是那個,把全部心攤開的人,會有人趁機踐踏,卻也會有人親吻擁抱。這個時候,我歌頌。」
在吳青峰的歌聲里,總有一種讓人願意相信的力量。
因為他的歌迷知道「就算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我會給你懷抱」;也知道「就算整個世界被寂寞綁票,我也不會奔跑」。
因此有人說:
「同樣是治癒系,五月天是太陽,賜予我們力量,讓我們學會堅強;蘇打綠是月亮,灑下一片溫柔,陪我們一同哭泣。五月天是夏天的扇子,送人清涼;蘇打綠是冬天的爐子,給人溫暖。」
2007年,蘇打綠第一次在小巨蛋開演唱會的時候,吳青峰曾說過一段獨白:
「請你一定要相信自己,一定要接受、喜歡自己的樣子,一定要讓自己變成你真心會喜歡的樣子。如果你想要做的不是長輩所控制你的樣子,不是社會所規定你的樣子,請你一定要勇敢地為自己站出來,溫柔地推翻這個世界,然後把世界變成我們的。」
吳青峰就是那個表面柔軟而又內里堅定的「歌頌者」,他通過一首首歌來舒緩那些成長帶給我們的陣痛,讓我們逐漸學會與世界溫暖相擁。
因為他懂得「溫柔要有,但不是妥協,我們要在安靜中,不慌不忙地堅強」。
在吳青峰的世界裡,與其沉溺在消極的情緒里,不如努力做自己世界裡的救世主。
即便是在面對人生的不公時,我們也可以推翻這個世界,做一個溫柔的「歌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