枝條5萬元/斤的黃美人,是一場炒作騙局嗎?

2019-10-08   火種三農

今年5月《浙江日報》的一條消息「一斤橘樹枝,賣出5萬元」,一時間將「黃美人」這個品種炒得橘圈盡知。枝條5萬元一斤,這可比去年火爆的「明日見」枝條價格(1萬一斤)足足高出4倍,火種君不禁感嘆,賣苗的太狠,買苗的太瘋狂。

隨後火種君調查了一番,發現關於「黃美人」的信息太少,只知「源於日本」,親本信息沒有,品種特性不詳,只有一些關於口感好一類的主觀描述,以及枝條天價的信息。這符合包裝炒作新品種的典型「套路」:信息不對稱、天價枝條/天價果。

說到這裡,火種君為大家盤點一下這些年被熱炒的柑橘品種。

  • 2000年前後,「天草」的接穗以每斤500元的價格在浙江推廣,並輻射到全國。一根夏梢枝條價值75元,比一株杉樹的價格還貴;
  • 2010年左右,「紅美人」(愛媛38號)在浙江一帶名聲大噪,接穗價格最高的時候到達1300元/斤;
  • 2016年,「甘平」因1個果賣100元而迅速走紅柑橘圈,枝條價格售價高達2000元/斤;
  • 2018年,號稱替代春見的「明日見」橫空出世,枝條價格最初3000元/斤,最高時一斤枝條一度賣到12000元;
  • 2019年,黃美人來了,枝條50000元/斤,令人咋舌。

值得一提是,以上品種均來自於日本,且均是被浙江象山人「引入」,推向全國。如「甘平」2007年在日本完成種苗登記,2013年象山便有苗商嫁接。明日見的「引入」則更加迅速,2012年在日本登記,2014年便被帶到象山。關於「引入」細節,火種君並不清楚。

但火種君知道,因許多由日本開發的高端水果品種種子和樹苗,在未經許可的情況下被帶出日本,在國外種植後以低價出口,嚴重影響了日本水果的出口價值。為此,日本農林漁業部已經著手立法,加強對水果種子和樹苗的控制,防止非法外流。

回到熱炒品種的話題,為什麼會有源源不斷的號稱「特性優良,替代xxx」的新品種被推出呢?

首先,近年不斷出現的「柑橘致富神話」,許多人都對新品種趨之若鶩都想先人一步種植成為下一批暴富的人,急切追求財富往往令人失去判斷力,很多炒作客也是抓住人的這種心理,進坑的人前赴後繼。當然不排除這種創富故事本來就是苗商造出來的,細思極恐。

其次,就是來自苗商的推動。柑橘苗是個巨大且變現快的行業,試想敢賣5萬元/斤枝條,一株樹可剪20斤枝條,一株樹一年理論收入100萬元。這是多麼恐怖的利潤,比種果賺錢快多了。所以過程中也有許多果農加入到自繁賣苗的行列。

還有,這類從日本「引進」的品種得不到品種權保護,也就是象山人將枝條賣出後,那些買家嫁接自繁,一年後同樣可以成為賣家售賣枝條。當賣得人越多枝條價格也會隨之降低,直到最終爛大街。例2018年明日見只有象山人有枝條,所以可以炒到1.2萬,而今年四川地區出現了一大批賣明日見枝條的(去年買枝條嫁接),價格就已經跌到幾百元一斤,到了明年相信會更低,直到失去「苗木價值」。而苗商又會「推出」下一個新品種,開始又一輪的操作。

在這狂熱的「追新」潮中,也說不清孰是孰非,只能說: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最後,回到開篇的問題:枝條5萬元/斤的黃美人,是一場炒作騙局嗎?

反正從能獲取到的信息看,具備「炒作」的典型特徵,但是不是「騙局」火種君就不好下判斷了,不排除是個好品種,只是苗商想通過炒作獲取更多利益。

對於廣大果農來說,面對新品種的應該如何選擇,清揚老師對此有過十分中肯的建議,這裡送給大家:

果樹種植不是一兩年的「短平快」項目,而是一個起碼十年以上的「大計」。這就要求你必須有長遠的決策思路,而不能像育苗者那樣「只趕朝夕」。

任何新品種在推廣之初都隱藏著巨大的風險,你不知道它在種植中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不知道它在儲運過程中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不知道它進入市場後會不會被消費者認可。

你剛接觸新品種時,對它的認知最多局限在它的品質,其他問題都是隱性的,你一無所知。其隱藏的風險將在今後的生產中慢慢釋放,侵蝕你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