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9月薊馬泛濫,傷花、傷果、抗性高!(附防治方法和經驗)

2019-09-19   火種三農

9月,又是一種抗性害蟲為害的高峰期,它就是——薊馬!小薊馬大危害,你們的痛,小編懂。今天特給大家送上防治解決方案!

薊馬放大圖

薊馬危害症狀

薊馬具有趨嫩性,取食植物的新梢、新葉、嫩芽、嫩莖、花和幼果等幼嫩組織。

1:葉片、嫩梢受害

嫩葉嫩梢變硬捲曲枯萎,葉面上有密集的小白點或長條狀斑塊,後期葉脈變黑褐色,受害嫩梢節間變短,生長緩慢。

大蔥和草莓葉片受害

葉背面出現長條狀或斑點狀黃白、銀灰色斑塊,後期斑塊失綠、黃枯、葉脈變黑褐色,葉片逐漸皺縮、乾枯。

薊馬為害棉花和桑樹葉片

2:花器、嫩果受害

花器受害,初為白斑,後期變褐色,逐漸枯萎。

柑橘花和辣椒花受害

果實受害,會產生疤痕,疤痕隨果實膨大而擴展,呈現不同形狀、不同程度的木栓化,嚴重時造成落果。

柑橘幼果和茄子幼果受害

3:其他

薊馬除了直接危害植物以外,還可以傳播病毒病。

總而言之,從大田作物到蔬菜再到果樹,它都能為害;從葉到花到果子,他也都能為害





為什麼薊馬難以防治?

自身原因

薊馬個體非常小,肉眼不容易看清楚,通常是出現症狀後,才會意識到有薊馬為害。

薊馬有晝伏夜出的習性,陰天、早晨、傍晚和夜間才在寄主表面活動。平時喜歡藏在花內和葉片背面,而卵一般在植物組織中,很難殺死。

成蟲善飛能跳,可藉助外力四處逃竄,因此,薊馬一旦發生,擴散很快,防治困難。

從卵到成蟲僅需14天,世代更替快,容易泛濫成災,又是一個防治難點。

薊馬經過長時間的藥劑洗禮,對有機磷類、氨基甲酸酯類、新煙鹼類、擬除蟲菊酯類等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

外部原因

套種模式下(如:柑橘+蔬菜作物),各作物植保周期、用藥重點不盡相同,容易產生高抗害蟲的作物品種無法輪作,也無法做到統防統治。

常規藥劑持效性太短或沒有內吸性,在新梢快速抽生時,新生部分仍存在被害風險。

忽略最佳用藥時期與防治關鍵期,導致薊馬的大發生。同時由於農戶防治時的超量用藥,加速了薊馬的抗藥性,導致其越來越難防治。

危害時期

薊馬在一年四季均有發生,春、夏、秋三季主要發生在露地,3-5月份是個高峰期,而秋季(9月)或入冬的11-12月份也是高峰期,陰天、早晨、傍晚和夜間才在寄主表面活動。這也是薊馬難防治的原因之一。

薊馬喜歡溫暖、乾旱的天氣,其適溫為23℃~28℃,適宜空氣濕度為40%~70%;濕度過大不能存活,當濕度達到100%,溫度達31℃時,若蟲全部死亡。

防治技術

物理防治

薊馬具有趨藍性,可在田間掛上藍色粘板,每畝掛20-30張,懸掛高度與作物平行即可。

化學防治注意事項

1、發生初期就要嚴防,不然後期發生量大很難防治;

2、薊馬怕光,白天潛伏,夜晚出來,建議打藥時間在光線還不是很強的時候,也可以晚上打藥

3、在葉背和花中危害,建議打藥重點噴葉背和有花的地方

4、白天還會躲在土壤縫隙里,建議打藥噴完植株,再對地面噴一遍藥,可以減少爬到植株上的薊馬

5、薊馬除了有晝伏夜出,趨光的習性。它還喜甜,建議在打藥時抓住其晝伏夜出的習性,選擇早上或是傍晚用藥,同時每桶水加入50克白糖,作為引誘劑。

藥劑選擇

0.5%藜蘆鹼、乙基多殺菌素、螺蟲乙酯、毒死蜱(蔬菜不可使用)、吡丙醚·蟲蟎腈、唑蟲醯胺、噻蟲嗪等。

注意:噻蟲嗪、吡蟲啉在部分地區如廣西、壽光等已經產生嚴重抗藥性,因此防治時建議使用植物源藥劑+化學藥劑如:藜蘆鹼+乙基多殺菌素/螺蟲乙酯等。

搭配思路:有效防治薊馬的同時,兼防害蟎(紅蜘蛛、白蜘蛛)以及其他多種蟲害;同時延緩化學藥劑抗藥性,延長化學藥劑使用壽命;如果使用化學藥劑要注意交替輪換使用。

文章來源:農醫生資訊、農財網柑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