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一周快訊 | 免疫聯合療法高歌猛進開啟無化療時代

2019-07-29   醫脈通腫瘤科

作者:水天

來源:蓮和醫療公眾號

1.全新一線!首個肺癌雙免疫組合一線獲益

近日BMS宣布,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低劑量伊匹木單抗的3期CheckMate-227臨床研究1a部分,達到了OS共同主要終點。1b 部分不表達 PD-L1的患者也觀察到此免疫+免疫方案對生存有益。這次更新首次證實了肺癌患者免疫+免疫組合療法與化療相比有更高的生存獲益,此前Nivo+Ipi在黑色素瘤、腎細胞癌中證明了生存獲益。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即將迎來全新雙免疫聯合的一線無化療方案!

但BMS同時宣布,CheckMate-227的第2部分,納武利尤單抗+化療,不考慮PD-L1和TMB,未達到OS相對化療的預先指定的主要終點。相比帕博利珠單抗+化療的巨大成功,納武利尤單抗+化療的結果無疑令人失望。各個PD-1抗體在細節上的差異可能很大,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換抗體或者照抄其他的抗體的治療方案可能會面臨不可預知的風險!

2.衝擊一線!肝癌免疫+靶向突破性療法認定

近日,默沙東與衛材聯合宣布,FDA已授予侖伐替尼與帕博利珠單抗的免疫+靶向組合療法突破性藥物資格(BTD),用於一線治療不適合局部區域治療的晚期不可切除性肝細胞癌患者!此前,FDA已授予該組合治療晚期轉移性腎細胞癌以及晚期轉移性MSS/pMMR子宮內膜癌的BTD。此前無法切除的肝癌患者的治療選擇ORR不超過20%。此次,肝癌免疫+靶向組合療法有望將肝癌患者治療的客觀緩解率ORR和生存期提升到一個全新的水平,已確認的數據表明ORR可達36.7%!

3.ASCO熱點!肝癌雙免疫聯合方案一線獲益

CheckMate-040研究隊列4首次證實了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伊匹木單抗治療晚期肝癌可以為患者帶來顯著獲益,客觀緩解率(ORR)達31%,最長中位總生存期(OS)達22.8個月。納武利尤單抗的免疫+免疫組合療法,有望和帕博利珠單抗的免疫+靶向組合療法同台競爭,共同成為肝癌的標準治療,為肝癌患者帶去更多的選擇和獲益!

4.首次突破!免疫+靶向攻克MSS型結直腸癌

近日,拜耳、BMS和小野製藥宣布,三家公司已簽訂臨床合作協議,評估拜耳的激酶抑制劑瑞戈非尼和BMS/小野製藥納武利尤單抗聯合使用的療效。儘管免疫治療在一些特定類型(MSI-H)的mCRC中取得了進步,但是仍然有95%的mCRC患者為MSS型,在這些患者中腫瘤免疫單藥治療活性有限,因此需要免疫組合療法等創新方案。ASCO19上REGONIVO的1b期臨床試驗中,納武利尤單抗聯合瑞戈非尼的免疫+靶向聯合方案在MSS型CRC患者中效果良好,ORR達到了33%!

5.風暴繼續!德瓦魯單抗非小細胞肺癌標籤更新

不久前,德瓦魯單抗一線治療小細胞肺癌已獲FDA孤兒藥認定。此次,FDA將總生存期數據更新進了德瓦魯單抗非小細胞肺癌的處方說明書。阿斯利康公布的德瓦魯單抗3期臨床PACIFIC的3年總OS數據表明,德瓦魯單抗相對標準治療能夠給患者帶來持久的臨床獲益,3年總體生存率57% vs 43.5%;中位總生存期,未達到 vs 29.1月;死亡風險降低31%。PACIFIC大獲成功後,德瓦魯單抗又被稱為來自太平洋的風暴,此次FDA更新無疑是風暴的序章。中國CDE已承辦德瓦魯單抗上市申請,成為首個在國內申請上市的PD-L1單抗,適應症為III期NSCLC患者鞏固治療,預計今年國內獲批!

6.新方案!肝癌貝伐聯合厄洛替尼二線獲益

最近,來自中國的薈萃分析表明,貝伐珠單抗聯合厄洛替尼二線治療肝細胞癌獲益顯著。研究數據顯示,這一用藥方案治療晚期肝細胞癌的ORR為12.6%、疾病控制率DCR為54.5%,16周時的PFS率為50.2%,6個月時的OS率為77.8%、12個月時的OS率為44.9%。與索拉非尼相比,其反應率和中位總生存相近,但相對而言毒性更低,有望成為索拉非尼治療失敗後的二線治療方案!

7.實惠國產!免疫治療抗體價格大比拼

國內獲批的五款免疫治療藥物,同樣以50kg測算,費用對比——卡瑞利珠單抗為51.48萬/年,援助後為11.88萬/年;納武利尤單抗為36.01萬/年,援助後為16.62萬/年;帕博利珠單抗為32.25萬/年,援助後為16.13萬/年;特瑞普利單抗為18.72萬/年,援助後為9.35萬/年;信迪利單抗為28.22萬/年,援助後為16.93萬/年。目前國內已獲批以及在研的免疫治療藥物較多,為進入醫保,可能迎來進一步的價格大比拼,給患者帶去實惠。

8.優先審評!罕見軟組織肉瘤新藥療效優異

Epizyme宣布,FDA授予其在研藥物tazemetostat優先審評資格。Tazemetostat是組蛋白賴氨酸甲基轉移酶EZH2的抑制劑,用於治療不適合手術治療的轉移性/局部晚期上皮樣肉瘤。上皮樣肉瘤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軟組織惡性腫瘤,主要發生於20-40歲的青年人中,其中位總生存期(OS)為30個月左右。Tazemetostat的2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ORR為15%,疾病控制率達到了26%,中位OS尚未抵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9.好藥來襲!多款進口明星藥中國開展臨床

近期,三款FDA批准上市的明星藥物在中國獲批臨床,給急需這些藥物的患者帶來了希望。拜耳和LOXO的TRK抑制劑larotrectinib,是用於NTRK融合的廣譜抗癌藥,總體ORR為75%,效果驚人;輝瑞公司的PARP抑制劑talazoparib,獲批用於BRCA+乳腺癌,效果優良不輸奧拉帕利;強生的FGFR激酶抑制劑erdafitinib,是FDA批准的首款針對轉移性膀胱癌的靶向療法。Talazoparib此次在中國獲批臨床,擬開發適應症為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mCRPC);Erdafitinib在中國的註冊申請為一項補充申請,擬開發適應症為晚期尿路上皮癌和特定FGFR基因異常的患者;Larotrectinib開發的適應症預計為NTRK陽性的成人和兒童腫瘤患者。

10.新證據!馬兜鈴酸導致基因突變及肝癌發生

近日,上海交大韓澤廣團隊發表研究表明,馬兜鈴酸暴露引起典型的DNA鹼基AT顛換,導致癌基因HRAS的激活突變,是肝癌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單獨使用馬兜鈴酸即可引起小鼠肝癌,並且呈現劑量依賴性,即馬兜鈴酸劑量越大,引起肝癌的時間越短,並且腫瘤越大。眾多中藥成分含有馬兜鈴酸,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研究者發現馬兜鈴酸能夠引起馬兜鈴酸腎病,繼而可能引起尿路上皮癌,被列為1類人類致癌物。

11.新觀點!HBOC或改名為King綜合徵

近日,華盛頓大學Pritchard博士發文呼籲將與BRCA1或BRCA2突變有關的遺傳性乳腺癌和卵巢癌綜合徵(HBOC)重命名為King綜合徵,以打破人們對BRCA基因突變認知的局限。BRCA1/2基因胚系突變,除了能導致乳腺癌和卵巢癌患病風險增加外,也能增加前列腺癌、胃癌和胰腺癌等惡性腫瘤的患病風險。重新命名能讓男性和女性,以及乳腺癌和卵巢癌之外的其它癌種患者重新認識這一綜合徵,更多的進行相關基因檢測,預防疾病風險並及早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