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職場的你,是否經常面臨下列的情況?
「借給別人的錢」會一直記得,「向別人借的錢」卻轉眼就忘(也可以把「借錢」換成「給予幫助」);
認為「現在的年輕人」不夠能幹,90後的工作能力一定小於80後,以此類推;
常常覺得「只有自己吃虧了」「只有別人賺到了」「自己一定是吃虧的那一個」;
把別人的失敗歸結為「沒有能力的必然結果」,卻將自己的失敗解釋為「運氣不好」;
要求別人「不能一知半解就誇誇其談」,而注意不到自己才是一知半解,卻正在對別人誇誇其談;
說起「上司的缺點」滔滔不絕,卻認為自己是個「好上司」……
是的,我們大多數人都面臨過以自我為中心的種種情況,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以自我為中心這個話題。
職場上,不論你是領導還是普通職員,太以自我為中心都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甚至斷送你的職場之路。
前段時間的熱劇《精英律師》當中,由靳東飾演的羅檳就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典型。
羅檳做事基本上都是以自我為中心,只要是他決定的事,基本上沒有人可以改變,讓很多人都心生反感,這也是何賽經常和他作對的原因。
一次,何賽主動跟羅檳要求要他參與慈善律師值班,但是,高傲的羅檳根本不把何賽當回事,明確的表示不值班,這讓何賽在一定程度上有點下不來台。
以至於顧婕在策劃當高級合伙人的過程中,何賽一直站在顧婕一邊,當然,這也是羅檳被趕出自己的大辦公室,換到了趙旭的小辦公室的一個原因。
到後來,還是羅檳主動放下架子去跟何賽交好,才真正的贏得了這個盟友。
一切以自我為中心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因為這會讓你對外界反應更為劇烈。一件小事放到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身上可能就是一件大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習慣放大自我。
馬雲說過,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一定是有非常強悍的自我的,但自我一定要被超越,而達到無我的境界,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發展心理學家哈沃德·加德納認為人際敏感型的人既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又是自卑的人,這類人雖然希望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人物,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強人,但是不能克服自己的弱點,無法實質上「強悍」起來,這才導致了對別人的看法非常在乎,別人任何細微的舉動都可能影響到他們。
著名心理諮詢師成向東曾經梳理了以自我為中心的9種表現:
認為自己地位特殊,別人應對自己百分百地尊重,自己應該享有別人所沒有的特權。
不能夠容忍反面意見,不能誠懇地接受批評,如果受到批評,就會有很強的恥辱感,並予以還擊。
對別人指使,常常要求別人多為自己服務。
喜歡誇耀自己的才能,希望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占有欲強,對金錢、權力與地位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大部分時間生活在夢想之中。
認為自己的思維獨特,別人無法理解自己。
渴望持久的讚美。
缺乏同情心,嫉妒那些強於自己的人。
對感情不能夠保持專一。喜歡追逐有吸引力的異性,並以追逐的過程為榮。
方法一:克服內心深處的「排他思維」,真正從內心深處接納對方,實現職場上的「歡樂頌」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以自我為中心,主要是我們內心深處接納不了別人,潛意識的認為別人都是我們的競爭者,是與我們爭奪功名和錢財的。
這種默認把別人當做競爭者的想法在心理學上叫做「排他思維」。
所謂「排他」,是指人類從猿類祖先那裡繼承來的一種思維習慣,即不自覺地把自己以外的人當做自己食物的搶奪者和競爭者,將對方劃到「異者」或者「他者」的行列,並採取多種方式跟他們進行競爭,這一點在同性之間的體現更為明顯。
放到職場上來說,我們在同一個單位工作,自然不自然的就會把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當做自己的競爭者,從內心深處來「排他」,對外的表現就是以自我為中心,不能很好地合作。
《歡樂頌》中同住在歡樂頌小區22樓的五個來自不同家庭、性格迥異的五個女孩,她們從陌生到熟悉再到互相體諒、互相幫助、共同成長的故事就是職場上克服「排他思維」,從內心深處真正接納對方的真實寫照。
所以,身在職場的我們,不管我們與對方有多少立場不同、多少背景不同,甚至是有多少競爭關係,都一定要從內心深處真正的接納對方,克服自己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建立一種合作共贏關係,實現辦公室的和諧共處,從而真正實現職場的歡樂頌。
我們之所以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境地,很多時候並不是自己的主動意願,而是一種長久的思維方式導致的不自知的過程,為此,我們想要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毛病,第一件事情要做的就是要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由低視角思維上升為思考的更高的維度。
日本管理學家細維谷在《高維度的思考法》一書中率先提出了「元思維」的概念。所謂「元思維」,是指跳出自我思維認知的局限,從更高的視點來客觀地看待身邊的事物。
例如人們常說,「必須從另一個自己的視角出發,客觀地審視自己」。
這種以旁觀者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做法也是元思維的一種表現形式。元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拓寬視野,提高我們的洞察力,更好更客觀地認識自己的性格特點,進而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局限性。
在利用元思維思考問題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兩個方面:
利用WHY型思考模式尋找思維的上層目的
利用WHY型思維的意思就是跳出問題本身來看問題,比如,你在一件事情上與你的同事意見不合,你非常氣憤,到了要吵架的地步,這時候,你一定要冷靜下來,跳出事件本身,思考一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他會有這種想法,為什麼自己會有要吵架的想法……
利用類推模型找到事件的共同點
類推模型其實是一種實驗的結構,就是利用表面現象推理出更高維度的問題本質的方法。《名偵探柯南》中的幾乎所有的推理都是基於表象的合理升華,是一種從具體到抽象的進而看到問題本質的思維方式。
在職場上,我們利用元思維思考,就能有效的克服自己因為思維慣性導致的局限性,從更深層次來思考問題,進而避免因為思維的盲點導致行為的自我。
很多時候,作為領導的一些人,為了表現自己的權威,喜歡「端著」,也就是刻意的不跟下屬進行溝通,長此以往,很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脫離實際,高高在上,更加剛愎自用,下屬不敢提意見,做出的決策也不能真正的契合實際。
這時候,作為領導我們,要做的就是要有同理心,增加下屬對你的認同感,讓大家願意對你提出意見,進而減少你做出決策的自我武斷性。
在人際交往中,同理心是非常關鍵的因素。360度無死角完美的人看起來不具備同理心,而且很容易導致陷入自我的思維誤區當中。
他們高高在上,脫離群眾,別人不願意和他們多溝通。久而久之,完美的人一方面被架上了神壇,貼上了「女神」或者「男神」的標籤,另一方面實際上卻被邊緣化了。
想一想那些討人喜歡的女人和男人,誰沒有破綻呢?林徽因的壞脾氣、林志玲的娃娃音、楊冪的自黑體質,都和雷軍、劉邦、特朗普一樣,拉近了自己和大眾的距離,有意無意破除了完美光環的障礙。
不想當完美的人,需要多關心周圍人的話題,那些無傷大雅的抱怨,以及大家都普遍具有的煩惱,最能引起共鳴,比如:「年假不敢休」「工資撐不到月底就見光」「加班加到吐血」「爸媽又催著去相親了」「小孩升學真頭疼啊」,等等。
這些常用的吐槽話題,與核心任務無關,就像「你吃了嗎」「今天天氣真好」一樣安全無用,卻是拉近人際距離的小竅門,即便你再優秀,也同樣是人間煙火,一樣有煩惱,有了這種相同性,還會害怕缺乏認同感嗎?
總結一下,今天我們說了職場上的「過度的以自我為中心」這個話題,首先,我們聊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危害,然後列舉了人們以自我為中心的9種表現,最後呢,給出了克服這種狀態的三種方法:
方法一:克服內心深處的「排他思維」,真正從內心深處接納對方,實現職場上的「歡樂頌」
方法二:改變自己的思維模式,將個人視角上升的「元視角」,從更高的角度思考問題
方法三:運用同理心法則,放棄高高在上的拘謹姿態,真正站在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增加別人對你的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