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北大第一任校長,憑一副對聯成了狀元,他的字完勝當代大師們

2023-07-16     書法網

原標題:他是北大第一任校長,憑一副對聯成了狀元,他的字完勝當代大師們

他是北大第一任校長,憑一副對聯成了狀元,他的字完勝當代大師們

北京大學是我國最優秀、歷史最悠久的高等學府之一,為全世界培養了數不盡的人才,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6月成立的京師大學堂,1912年5月3日,京師大學堂正式更名為北京大學校,並沿用至今。我們一般認為蔡元培先生是北大第一任校長,但是,根據該校校史記載,真正的第一位「掌門人」並非蔡,而是孫家鼐。

孫家鼐

孫家鼐,字燮臣,號蟄生、容卿,清道光七年(1827年)生於安徽壽縣,他自幼飽讀詩書,還能寫一手好字。咸豐九年(1859年),孫家鼐中狀元,相傳他能高中,是因為殿試時寫得一副對聯:「億萬年濟濟繩繩,順天心,康民意,雍和其體,干見其行,嘉氣遍九州,道統繼羲皇堯舜;二百載綿綿奕奕,治績昭,熙功茂,正直在朝,隆平在野,慶雲飛五色,光華照日月星辰。」

這幅對聯不僅歌頌大清繁榮,還包含了歷代帝王的年號。此後,孫家鼐仕途坦蕩,不僅是同治、光緒帝的老師,還一路做到內閣學士、吏部尚書,1898年7月擔任京師大學堂首任管理學務大臣,去世後還獲贈文臣最高級別諡號「文正」。

作為傳統文人出身,孫家鼐除了詩詞文章寫得好,書法也是一流,他與翁同龢並稱為晚清兩大書法帝師。孫從不以書法家身份示人,但他的字足以令當今書壇的某些「專家」「大師」無地自容。

孫家鼐書法啟蒙於顏真卿、柳公權楷書,據記載,他年幼時便跟隨塾師臨摹《多寶塔碑》《顏勤禮碑》和《玄秘塔碑》,「顏筋柳骨」影響下,他的大字作品往往筆畫有「顏楷」之渾厚飽滿,結字呈現「柳體」剛健瘦硬。作為學林士子,孫家鼐也受到「館閣體」影響。

他的行書、草書取法於懷素、米芾、趙孟頫、董其昌諸人,又受錢灃、劉墉影響。從孫家鼐的應試卷和奏摺來看,他的小楷多是逆鋒起筆,中鋒行筆,提按分明,左右舒展,端莊嚴謹處有「歐楷」風範,結字舒展則是顏、柳痕跡。

孫家鼐的大字榜書充滿「柳體」風格,橫、豎、點等筆畫均是逆鋒入紙、方筆為主,書寫時折筆、頓筆明顯,轉折處方圓並用,圓潤自然;他的大字也吸收北碑筆法,表現在橫折轉角的外放上。孫的行草書以圓筆為主,筆畫牽絲引帶、絞轉自如,形成的圈眼較多,字與字之間常常一氣呵成,形成「一筆書」。

孫家鼐的書法給人以法度嚴謹、遒勁華美的視覺享受,他能以晉唐宋明歷代名家成法,突破「館閣體」束縛,足見功力之深和書學思想的先進,不愧為「人中龍鳳」。

大家對孫家鼐書法有何評價,歡迎評論區討論!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900e09d5d00875e01ad9b53e1e0146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