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腎臟疾病,是人們都比較關注的慢性疾病之一,其中腎臟病的終末階段,也被稱為尿毒症,需要進行腎臟移植或者透析治療,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在我國預計到2025年透析人口將超過87萬,因此針對腎病要提前進行防治,注意腎臟病相關疾病因素,尤其對三高控制、戒煙、運動、飲食方式的調理等等都需要了解,更重要的是定期接受健康檢查,通過驗血、驗尿與及早治療,避免慢性腎臟病發生。
關注三高,更要注意第四高「腎高壓」,會造成腎臟損傷
易發生腎臟功能異常的生活習慣是有徵兆的,比如說,腰圍過粗、肥胖、血壓、血糖、血脂過高。其中有高血壓是無高血壓的3.8倍,高血糖為2.6倍,有高血脂則高出4.6倍,顯示三高與慢性腎臟病息息相關。
根據資料顯示,成人中每10名約有1名符合慢性腎臟病診斷標準,而且風險隨著年紀增長而升高,最高可達40%。如此看來,無論是否為透析的患者,現在成年人中具有潛在腎臟病因素的比例非常高。
不過人們對傳統的三高有一定的了解,但對於腎臟影響較大的第四高「高腎壓」了解甚少。血壓、血糖及血脂控制不佳時,都可能增加腎臟代謝功能的負擔,導致高腎壓發生。
腎臟就像是身體的污水處理廠,一旦流入的污水過量、含有太多廢棄物,就會使得污水處理廠出現故障,出問題,就可能出現高腎壓!此時,當血液通過時,會讓腎臟血管內壓力變大、形成腎小球內壓。
由於腎臟每天要處理大量血流,無法承受過高的腎臟壓力。當身體長期處在高血壓狀態下,腎臟無法有效過濾身體中的廢物,進而導致腎壓升高。同樣的,身體如果處在高血糖狀態,易導致腎小球硬化或腎單位破壞,造成腎臟損傷。
90%慢性腎臟病患者,不了解病情,7大高危人群應注意
從目前的臨床數據來看,90%的腎臟病人可能並不知道有腎臟問題。許多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仍以為自己腎臟健康良好。然而,早期腎臟病並無明顯症狀,高腎壓狀態更難自行檢測發現。當腎小球持續被高腎壓傷害時,慢性腎臟病已可能默默發生。
腎臟是身體的重要器官,擔負著排泄廢物、分泌荷爾蒙、維持電解質平衡以及調節血壓等重大功能。腎臟所扮演的角色就有如身體里的重要的排毒解毒器官,一旦腎臟功能受損,身體會容易累積更多廢物與毒素。隨著腎小球濾過率下降,腎臟健康將逐步惡化。
因此,只要有高風險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年齡、痛風、長期亂吃藥、家中有腎臟病史、肥胖,一定要定期驗血驗尿,了解自己的腎小球過濾率數值以及是否有蛋白尿的情況。當確認為慢性腎臟病時,應及早在黃金期間內接受治療,才有機會逆轉腎功能,恢復正常人生。
高血壓控制不好,恐加快10倍損傷速度,讓透析早到來
慢性腎臟病與高血壓控制息息相關,甚至可能加快透析的進展。高血壓會影響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速度,一般正常人每年下降速度約1ml,血壓大於140mm/Hg時每年會下降5ml,血壓超過180mm/Hg時,每年下降速度更高達10ml。
如果持續這種狀況,腎小球濾過率只剩60左右,血壓又控制不好,那麼可能5、6年間就進展為尿毒症階段,需要透析治療。
而且血壓對於人體的其他健康也有關係,美國心臟協會的資料顯示,血壓控制在120mm/Hg與140mm/Hg,血壓低於120mm/Hg的人群在未來心肌梗死、中風、心臟衰竭的風險皆降低25%以上。
高血壓新控制標準130/80,降血壓6口訣,改善生活狀態
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血壓控制在130/80mm/Hg以下,有助於減少中風、心血管疾病並保護腎臟功能。而且居家測量血壓,應採取每周7天起床與睡前各測量2次,以一周平均值作為自己血壓控制的標準,而且這種控制是居家的血壓方式,理論上比醫院測量更具有跟蹤意義。
一旦發生慢性腎臟病,將增加血壓控制難度。高血壓影響腎功能,而腎功能異常又會導致血壓升高,兩種疾病如同惡性循環。因此,有腎臟病或高血壓,除了藥物治療外,更要避免高鹽飲食,減少腎臟負擔。
生活習慣改變是非藥物治療中最重要的部分,應掌握降血壓6大口訣:限制鹽份;控制飲酒;適當減重;戒除吸煙;飲食控制;充足運動。通過生活習慣調整,幫助血壓降至健康範圍。
年紀大更要控血壓,避免高灌流傷腦心腎
此外,大家對高血壓控制有不少誤解,最常見的是:年紀大血壓會自然上升不需嚴格控制。
血壓確實可能隨年紀而增加,但是不應該讓血壓持續變高。很多人以為高血壓只與心血管疾病有關,其實大腦、心臟、腎臟,都容易因高血壓而傷害器官功能!
腦、心、腎具有共同特性,都是高灌流低抵抗的重要器官。為應付各項生理功能,血液會在這些器官中持續灌流,高灌流就容易造成高損傷,受高血壓影響最為明顯。所以,將血壓控制在良好範圍,能夠避免對大腦、心臟、腎臟造成不可逆的傷害。
高血糖與透析息息相關,糖友未來透析比例高
高血糖是慢性腎臟病主要危險因素之一,糖尿病患者約3成會有慢性腎臟病,而透析患者中更有45%左右有血糖高或糖尿病問題。
血糖過高會造成腎小球高壓現象,導致腎小球濾過率在一段時間內出現上升假象。之後隨著腎小球結構嚴重受損,病人會出現尿蛋白,進展為嚴重腎臟病時將面臨透析。另外,胰島素缺乏或胰島素抵抗,也會造成腎臟被破壞。
糖尿病人群預防發生腎臟病的關鍵,是將空腹血糖、餐後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標準之內。並且定期檢測腎小球濾過率與尿蛋白,同時要注意心臟健康並預防心臟衰竭。
自己的腎自己救,平時做好護腎黃金八守則
預防腎臟病的黃金八守則為:控制三高、健康飲食、規律運動、體重控制、避免來路不明藥物、喝水、戒煙、定期健康檢查。這個就不做太多解釋了,照做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