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貿新聲丨趙福軍:建設文化貿易平台 促進我國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

2024-08-05     中國經濟時報

趙福軍

企業是開展貿易活動的重要主體。在促進貿易發展時,一般會把企業作為重要對象。除了企業之外,平台也是貿易發展的重要載體,平台發展能帶動更多貿易企業參與,形成較強的輻射帶動作用。文化貿易平台是連接文化需求和文化產品、服務供給的橋樑。在文化貿易發展中,要充分發揮文化貿易平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將國內、國外文化貿易平台打造成促進文化貿易發展的兩個「輪子」。在國內,把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作為文化貿易發展的重要平台;在國外,積極參與國外文化貿易平台建設和運營。

與國外合作建立並運營文化貿易平台,帶動文化貿易發展

與國外合作打造文化貿易平台以滿足文化需求。國外有各種各樣的節慶,可能會有各種相關活動需求,需要文化產品和服務等。比如國外舉辦節日慶典活動,可能有燈展、煙花等需求;設計慶典活動,會產生展會設計等服務。燈展、煙花等出口,是文化貿易的重要內容。針對國外這類文化需求,部分可以通過出口文化產品,部分可以通過合作打造文化貿易平台來滿足。

探索文化貿易平台融合發展模式。打造文化貿易平台既可以重點聚焦某種特色主題文化貿易,也可以「大主題套小主題」,形成多主題融合的文化平台發展模式。比如在文化貿易平台舉辦主題文化活動時,不僅可以辦燈展等,也可以增加文化藝術表演,還可以探索發展文化旅遊、提供特色美食、方便遊客消費等。燈展、文藝表演、美食等,是我國具有優勢和特色的產品和服務,具有「走出去」的潛力。根據發展需要,可以不斷疊加各種文化產品和服務,豐富文化貿易平台內容,創新文化貿易發展方式,帶動我國文化貿易發展。比如根據各地山川地理和人文特色,設計具有特色的燈展。除此之外,還可以將文化產品和服務與現代科技、數字、綠色發展結合起來。比如在藉助現代數字化、智能化技術提供燈展時,將美食文化等具有中國特色的文化產品、文化服務融入到平台中。通過建立文化貿易平台,既能激發文化市場需求,又能帶動我國文化貿易發展。

打造各種形式的文化貿易平台。根據發展需要,打造不同規模的文化貿易平台。既可以在已有公園、展會等平台的基礎上搭建,也可以新建。在運營上,可以探索分區運營模式,比如圍繞一個燈展,設立飲食文化區、藝術表演區、燈展觀賞區、其他遊玩區域等;在運作方式上,積極探索商業化運作模式。

以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和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建設為重要載體,促進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

我國文化貿易發展有很多平台,包括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等。文化貿易平台對促進我國文化貿易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後,在國內打造文化貿易平台,要將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作為重要載體。高質量建設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不僅要繼續促進這些平台自身文化產品貿易、文化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還要加快提升文化貿易發展模式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在提升文化貿易發展模式能力上,要更加注重突出文化貿易相關產業特色,形成特色鮮明的主題文化產業集聚區,增強文化產業競爭力,形成主題文化產業帶動文化貿易發展的模式。主題文化產業發展好了,就會通過文化產業鏈,產生輻射帶動效應,帶動文化貿易平台所在的地區甚至全國經濟社會發展。因此,要將打造主題文化產業作為文化貿易平台能力提升的重要抓手。圍繞文化貿易平台特色文化產業建設,提供相關服務和開展制度創新,集聚相關文化企業,促進文化產業、文化貿易高質量發展。

立足國內大循環,不斷提升我國文化貿易參與國際循環的能力

提升我國文化貿易參與國際循環的能力,既需要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文化貿易企業,也需要充分發揮國家文化出口基地、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等文化貿易平台作用。以這些平台為重要載體,立足國內大循環,不斷提升我國文化貿易參與國際循環的能力。在產品和服務上,結合當地基礎和文化、消費習慣,創新開發出受當地居民歡迎的文化產品和服務,以國內大循環夯實國際循環的基礎。在運作模式上,積極探索多元夥伴合作模式。打造和運營文化貿易平台,會涉及地方政府、消費者、合作的市場主體等多個方面。要加快運用多元夥伴合作模式,充分發揮好這些主體的優勢,探索符合實際需要的不同運作模式。尤其要注重將平台打造成可供參觀、具有消費潛力的舞台,方便消費者通過付費方式參觀平台,並向消費者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探索形成商業運營模式。

與全國各地展開合作,加快探索形成不同運作模式的文化平台。我國各地都有各自的文化資源,一些文化貿易平台可以針對國內各地實際需要,探索「一地一模式」的合作方式,逐步積累形成不同運作經驗,不斷提升運營能力。比如,可以與當地政府合作打造和運營文化平台,也可以與市場主體合作打造和運營文化平台。

加強國內國外文化貿易平台合作,推動形成良性互動。國內文化貿易平台要重點打造出不同的產品、服務,推動這些產品和服務在國外文化貿易平台上落地;同時,國內文化貿易平台還可以為國外文化貿易平台提供相關技術、金融、標準、規則等服務。這樣,國內文化貿易平台與國外文化貿易平台,不僅具有互補性分工,也能夠形成相互促進的格局。

(作者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研究員)

圖片來源:新華社

總 監製丨王 輝車海剛

監製丨李丕光王彧 劉衛民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曹 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7f017c69eefe4296fa6ab6ef9b79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