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論談丨千餘項國標築基食品安全

2024-10-30     中國經濟時報

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更是健康之基。每一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發布,都是對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都是對民眾健康保障的再一次加強。

李海楠

健康是人們追求幸福生活的必備條件,也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基石。食品安全始終牽動人心,也是近年來國家致力於守護民眾健康堅實防線的深耕領域之一。

國家衛生健康委日前在「2024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國家衛生健康委主題日活動」上透露,近5年來,我國累計發布161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其中,今年新批准發布標準47項。

這組數字不僅彰顯了我國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的決心和力度,更體現了國家對民眾健康的高度負責。

一方面,我國在持續嚴格食品安全標準上不遺餘力,竭盡所能彌補行業標準空白,旨在為食品行業的監督管理提供科學參照;另一方面,更凸顯與時俱進的要求,即在兼顧食品生產順應市場化需求的同時,確保安全標準不缺位、不滯後。

須銘記,食品安全是民生之本,更是健康之基。每一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發布,都是對食品安全監管體系的進一步完善,都是對民眾健康保障的再一次加強。

圖片來源/新華社

圍繞這1610項食品安全標準所構建出的一個全方位、多層次食品安全監管網絡,不僅利好提高食品質量和安全水平,更為在源頭上有效遏制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提供了清晰的界限。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制定並非一成不變,確保緊跟時代步伐,主動適應行業新發展和新業態需求亦是客觀需要。比如,今年以來,國家衛生健康委積極推進審查有關「預製菜」、液態乳、老年食品通則等重點標準的制定修訂,就是要確保這些新型食品在符合健康要求的同時,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多樣化需求。

對於我國大規模人口對食品旺盛需求的基本國情而言,這種靈活性和前瞻性,正是保障我國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更加嚴謹、系統,更加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必然之舉。

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的公開說法,我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研製,是在確保健康的基礎上,更加突出食品供應全鏈條的風險管理,並主動適應行業新發展和新業態需求,填補監管空白,促進標準體系更加嚴謹、系統,群眾健康更有保障。

當然,標準在先,更須嚴明執法。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強調,要完善食品安全責任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累積發布1610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執法監督機制亦緊隨其後。比如,食品安全「你點我檢」作為食品安全工作改革創新的實踐探索,已取得了可見成效。2020年以來,全國市場監管系統堅持「開門辦抽檢」,各地開展「你點我檢」活動6000餘場次,抽檢量達78萬批次,讓老百姓切實感受到食品安全就在身邊。

而為更好強化各方食品安全責任,推動食品安全黨政同責,全國市場監管系統還加強與農業農村、教育、公安、商務、工信等有關部門互通信息、密切配合,鼓勵廣大群眾監督和舉報食品安全風險隱患和違法違規行為,共同建立起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防火牆」。

此外,我國在食品安全監管方面還注重科技手段的應用。通過建設全國統一的查詢檢索服務平台,推廣食品數字標籤應用等措施,消費者可以更加方便地獲取食品相關的全面信息,從而做出更加明智的消費選擇。

當然,食品安全監管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儘管我國已經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仍需要繼續努力,不斷完善食品安全監管體系,提高食品安全水平。這還需要每一個社會個體更加積極有為,從自身做起,關注食品安全,支持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共同營造一個安全、放心、滿意的食品安全環境。

作者系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總 監 制丨王 輝 車海剛

監 制丨李丕光 陳 波 王 彧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谷 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62ff8c983d646275345a1d4fbec39c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