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末伏,入秋了要懂忌嘴,建議:少吃3樣,不做3事,常食3味

2023-08-09     市井覓食記

原標題:明日末伏,入秋了要懂忌嘴,建議:少吃3樣,不做3事,常食3味

經歷了一個酷熱的長夏煎熬,人們終於迎來了三伏天的收尾時節——末伏。今年的末伏處於立秋之後,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秋包伏」,而民間有句老話說「秋包伏,熱死牛」,說的則是立秋之後天氣依然炎熱,雖然末伏只有十天時間,但這是夏秋轉換的時間點,對養護身體是很關鍵的時候。

進入末伏後,也算是進入了秋季,氣候可能會有明顯的變化,晝夜溫差變大,人體面對這樣的變化可能有些不適應,在飲食上若是不注意應季調整,很容易出現各種不適,到了末伏,就要懂得忌嘴了,記得3樣少吃,3事不做,多吃3樣,平安過秋天。

這3種食材少吃

一、少吃瓜

一直以來都有「秋瓜壞肚」的說法,老一輩認為立秋之後的末伏就要少吃或者不再吃西瓜了。即使此時的氣溫依舊居高不下,但氣候特徵已經由夏季轉向秋季,要適當的忌嘴了,像西瓜就要少吃或者不吃,因為西瓜屬於寒涼食材,若是再像夏季那樣肆無忌憚的吃,可能會影響腸胃,出現鬧肚子的情況等。

二、少吃辣

現在很多人吃飯時都無辣不歡,炒菜要放辣椒、吃面要放辣子,不然那飯菜吃起來覺得一點滋味都沒有,但末伏之後為了身體健康,最好少吃或者不吃辣,因為末伏之前已經立秋了,雖然算是進入秋天但高溫天氣依舊,而且雨水也變少了,氣候比較乾燥,而辣椒屬於辛辣食物,經常吃很容易對身體造成不好的影響,使身體缺水乾燥的情況更甚,讓身體乾上加干。

三、少吃薑

民間有「一年之際,秋不食姜」,夏季雖然天氣炎熱卻很潮濕,「上蒸下煮的」的不適感很強烈,加上夏季人們比較貪涼,多吃生薑有助於將體內聚積的寒氣與濕氣排出,讓身體變得舒爽,但今年的末伏時節已經立了秋,天氣也由之前的悶熱潮濕,逐漸轉向乾燥爽朗,之後就不能再將夏季額外多吃薑的習慣延續下去了,從氣候上看,外部環境已經開始走向秋天,乾燥的秋風本來就會帶來「秋燥」,如果這時候再專門吃薑,對身體來說就是「火上澆油」,更容易上火。

這3件事記得不要做

一、不要忘記避暑

三伏後已經屬於秋天了,人們在心理上就會對天氣產生錯誤的認知,認為此時可以不用避暑了。老話說「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此時大部分地區的「秋老虎」還十分猖狂,特別是午間一定要記得避暑,儘量少外出活動,如果必須要外出活動記得喝一些綠豆湯、酸梅湯等消暑,避免出現中暑的情況,為了自己的身體不要出現懈怠心理。

二、不要大肆進補

經過一個炎熱又漫長的長夏,人體內的營養和能量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因此入秋後老一輩人講究「貼秋膘」進補。不過進補的時候要講究方式和方法,不要大肆盲目的進補。

因為認為夏季食慾不佳,通常會選擇比較清淡的食材,如果直接大肆的吃一些油膩厚重的肉類,腸胃可能一時適應不過來出現不適,反而加重了身體的負擔。並且當下暑熱還在,盲目進補可能會導致上火等情況,此時進補應以清淡滋潤為原則,多吃一些果蔬等,循序漸進的為身體補充營養。

三、不要貪涼

進入末伏後,白天氣溫依舊很高,但早晚天氣會變涼,晝夜溫差慢慢增大,這時候不要再貪涼了,特別是晚上最好睡覺之前關掉空調,不要再像之前一樣吹一晚上空調,還有飲食也要少吃冰糕、少喝冷飲等,避免損傷脾胃和陽氣,聚積寒氣,為秋冬打下健康基礎。

多吃這3樣

一、多吃果

俗話說「秋果養生」,老一輩認為進入秋天后應該多吃一些果類,這些食材都是秋季時令食材,除了富含多種營養元素補充營養的同時,還能滋潤身體,緩解「秋燥」,很符合「不時不食」的飲食原則。

推薦做法:三白湯

準備食材:山藥、銀耳、枸杞、冰糖和梨。

1、銀耳泡發後洗凈撕碎,倒入砂鍋中,加入清水煮30分鐘煮出膠質。

2、梨洗凈切塊,山藥洗凈去皮切片。

3、銀耳和梨塊倒入砂鍋中,煮10分鐘。

4、加入冰糖和枸杞,煮1分鐘左右即可關火出鍋。

二、多吃豆

坊間有句老話為「寧可食無肉,不可食無豆」,豆類是一種非常優質的食材,所含的營養豐富且齊全,特別是植物蛋白的含量很高,在「貼秋膘」時可以適當的先吃一些豆類,補充體內的蛋白質,讓身體逐漸適應進補後,再逐漸增加肉類的攝入量,讓身體有適應的過程,不會造成負擔。

推薦做法:豇豆肉末

準備食材:肉末、豇豆、小米椒、大蒜、姜。

1、豇豆洗凈切碎,準備薑片、蒜末和小米圈。

2、肉末用生抽、老抽、料酒和鹽抓拌均勻,撒上一勺澱粉和一勺油,再次抓拌均勻,腌制10分鐘倒入炒鍋中,翻炒至變色盛出。

3、小碗中加入一勺生抽、半勺老抽、一勺蚝油,少量的澱粉,適量的鹽和雞精,倒入半碗清水攪拌均勻。

4、重新起鍋燒油,油熱後倒入蒜末和薑片,倒入豇豆翻炒均勻,加入半碗清水翻炒2分鐘,倒入肉末淋上料汁,放入小米椒圈,大火收汁即可。

三、多吃粗糧

秋季也是各種消化道疾病頻發的時期,進入末伏後人們要養護好自己的胃,可以多吃一些小米、南瓜等粗糧,這類物質富含營養,而且還好消化吸收,在補充營養的同時不會給腸胃造成負擔,很適合秋季吃。

推薦做法:小米南瓜發糕

準備食材:南瓜、小米、麵粉、澱粉。

1、小米淘洗乾淨放入煮鍋中,加入適量的清水煮成比較粘稠的小米粥,南瓜去皮切片蒸熟,與小米粥一同放入果汁機中,加入適量的白糖打成糊狀,

2、酵母粉和泡打粉用溫水化開,倒入小米南瓜糊中攪拌均勻,3勺澱粉和5勺澱粉,攪拌均勻過篩。

3、混合粉少量多次的加入小米南瓜糊中,攪拌至用刮刀撈起不易脫落後,在模具上刷上油,倒入模具中,撒上蜜豆發酵1個小時左右。

4、上鍋中20分鐘,關火燜分鐘即可,等到涼晾後去切塊即可。

我是市井覓食記,與世界交手多年,依然光彩依舊,興致盎然!每日更新美食菜譜和市井生活,關注我,享受舒適生活不迷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15229bce2b2a04f884efc2f509a5f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