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教授直言:智商最高不一定成績最好,往往這3種學生最有出息

2019-05-12     來川學習方法

很多人喜歡將智商與學習成績畫等號,甚至與今後的成就組成必然的邏輯關係。誠然世界上有極少數的天才少年,能夠在日復一日的堅持努力下,將自己的天賦發揮到最大,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絕大部分同學來說,智商上的差距並沒有太大,甚至對於某些不那麼聰明的同學來說,好像學習這件事還稍顯弱勢,但是在清華教授看來,智商最高不一定代表成績最好,往往這3種學生反而更容易有出息!

1、做事踏實、沉穩的學生

無論是在學生時代還是在職場生活中,那些真正走在前面的人都不是喜歡咋咋呼呼的類型,反而無論在多麼惡劣的情況下,都能沉穩對待,解決問題。學習是一件需要耐心同時需,要冷靜規劃後,才能做好的事情,在十幾年的學習生活中,如果不能在學習中沉下心來,冷靜的去面對成績波動、題目難解以及激烈的競爭,那麼很難堅持下去,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有的同學可能並不如其他同學聰明,但是他們能夠用雙倍的時間去彌補自己的智商差距,甚至能夠反超其他同學,將學習穩紮穩打的進行下去。

2、清楚自己想要什麼的學生

目的是一個人行動的主要動力,如果自己都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只是隨波逐流的跟隨其他人,那麼自然無法對學習投入極大的熱情以及耐心,從而也無法從中獲得學習對自己付出的回報。有一種學生對自己想要考上的大學,今後學習的專業甚至對自己將來要走一條什麼樣的路都有著極為明確的規劃,所以能夠比其他同學少走很多彎路,直接向自己的目標前進,也比其他人更容易達到自己的目標,實現自己的理想。

3、思維更發散的學生

某些學生可能不能按照標準答案做出滿分的試卷,卻能極快速的從中理解到題目的考查核心,甚至能夠逃脫出自己原有的思考邏輯,快速掌握其他的思考角度以及解決方案。發散的思維邏輯,不僅有助於開拓一個人的眼界,避免走進故步自封的思考死角,還能更容易接納其他人的建議、思考邏輯,能夠產生更多的靈感以及創造力,在枯燥的學習中能夠更好的體會到學習的樂趣。平時多接觸來自各種角度的思考模式,對於學習也大有裨益。

在清華教授看來,智商高的學生學習成績並不一好,因為很多人放任自己的天賦,反而成為「小時了了,大了未佳」的典型。以上這3類學生,可能不是最聰明的那一種,但是卻是長大後最有出息的那一類,你家的孩子也包含在其中嗎?

這裡有最高效的學習方法、最新鮮的教育諮詢,還有海量免費資料可以領取,點擊關注帳號,可以隨時諮詢小編學習問題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v5dLGwBmyVoG_1ZC2J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