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19年度全國100個重點城市消費者滿意度測評報告,南陽市位居第44名,在華中區域9座參評城市中排名第一。9座城市測評結果排名先後依次為:南陽市、襄陽市、武漢市、鄭州市、長沙市、宜昌市、岳陽市、洛陽市、衡陽市,其中河南省其餘兩座參評城市鄭州市、洛陽市分列第77名、96名。
據了解,2019年度消費者滿意度100個測評城市主要包括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和部分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較高的城市,測評主要採取統計學、社會學意義上的實地攔訪調查,由中消協組織第三方專業調查機構於2019年8月至12月在全國100個被測評城市同步開展,通過專家評議、消費者調研、大數據分析等方式運用調查結果,對城市消費者滿意度進行全方位評價,對測評城市的消費供給、消費環境、消費維權等重點消費指標水平具有較高參考意義。
近年來,南陽市委、市政府堅持把提升城鄉居民消費水平作為民心工程來抓,挖掘消費潛力,拓寬消費空間,優化消費環境,狠抓消費維權,提振消費信心,2019年南陽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2204億元,同比增長10.2%,人民群眾的消費滿意度、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
服務民生,高質量擴大消費供給
消費是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持久動力。近年來,我市持續把擴大城鄉居民消費擺上重要位置,打造消費載體,創新消費模式,提升產品質量,保障重點供給,消費對拉動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持續顯現。
強力打造「兩個中心」載體。以現代商貿中心、現代物流中心作為擴大消費供給的有效載體,至目前,6個現代商貿中心建設項目已全部開工建設,摩根商業綜合體和建業凱旋城市綜合體已建成投用;煙草配送中心、東森醫藥物流、國藥控股醫藥配送中心、臥龍高端共享倉儲物流、宛美物流園等5個現代物流中心項目已開工建設。
推動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社旗、鎮平、西峽縣成功創建國家級電商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全市國家級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達到8個,居全省第一位。河南南陽大宗農產品交易中心等9個項目已正式運營或試運營,入駐、培育、上線企業達到2800餘家,實現交易額23.2億元。
保障重點產品供給穩定。開展重要節假日的市場保供工作。2019年,及時組織相關企業儲備豬肉200噸,牛肉、羊肉各50噸,蔬菜2500噸,白糖50噸,確保了中心城區「雙節」期間肉品及蔬菜市場供應。針對豬肉價格上漲的市場形勢,認真開展豬肉儲備工作,在全市組織落實凍豬肉儲備1100噸,緩解豬肉市場價格波動,確保了豬肉市場供應基本穩定。
硬核舉措,全方位優化消費環境
人民群眾能否買的放心、吃得安心、用的省心,一直是全市各級黨委、政府記掛的「操心事」,是必須完成好的政治任務。
開展「放心消費」全域創建。成立了放心消費創建工作領導小組,明確工作責任,細化分解工作任務,建立有效的落實和評價機制,全面開展放心消費單位、放心消費示範街區、放心消費縣(區)建設,推動全域、全業、全程消費環境不斷提升。至2019年底,在全市建設放心消費示範單位600家,示範街區(景區)60家。
加強市場價格監管。突出民生領域價格監測監管,密切關注市場價格動態,對民生領域生產、流通、銷售等全鏈條進行價格提醒和告誡,及時處置價格突發異常波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對串通漲價、哄抬價格、不明碼標價、銷售假冒偽劣等違法違規行為重拳打擊,累計檢查各類市場經營主體1.25萬家,查處各類價格違法案件141起,立案83起,涉案處罰金額116.5萬元,公開曝光價格違法案件11起,保持了我市市場價格水平的穩定。
加強計量監管。組織開展民生計專項監督檢查,以商場超市、加油站、農貿市場等為重點區域,以計程車計價器、加油機、民用「四表」等為重點行業器具,嚴查使用不合格計量器具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共檢定各類計量器具15.8萬台件。
加強網際網路交易和廣告監管。以網絡交易平台、大型購物網站和企業官網為重點,不定期開展行政約談,提高電商平台的守法自律意識。2019年以來,共巡查、檢查網站、網店1863次,受理處理消費者投訴136件,查處各類網絡市場違法案件86起。
管控風險,強有力保障消費安全
消費市場沒有零風險,要保障群眾消費安全,就必須堅持問題導向,創新監管模式,綜合運用監督抽檢、信用監管、大數據分析、網絡監測等方法,主動排查風險隱患,兜牢安全底線、守住安全紅線。
全面排查整改風險隱患。加強抽檢和風險監測。2019年度,全市共完成食品抽檢7253批次、藥品抽檢1221批次、化妝品抽檢91批次、醫療器械抽檢72批次,對檢出的159批次不合格產品全部核查處置到位並下架退市;抽檢電線電纜、水泥、化肥、油漆塗料、食品相關產品、防爆電氣、農膜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12種產品共154批次,合格率100%。
全面加強信用監管。督促和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公開誠信經營承諾,接受社會監督,組織開展文明誠信企業商戶、放心消費先進示範單位等評比活動,通過門店掛牌、網上公示等鼓勵先進,引導文明、誠信、依法經營。
嚴厲打擊制假售假違法行為。組織實施打擊假冒偽劣綜合執法行動,建立由市場監管、農業農村、文化旅遊、林業、公安等部門組成的打擊侵權假冒聯席會議,以消費者反映問題最為集中的食品安全、虛假宣傳、產品質量等為重點,對制假售假行為必須零容忍、出重拳,保持高壓態勢,有力凈化和維護市場秩序。
社會共治,多角度推進消費維權
堅持群眾舉報無小事,積極暢通舉報渠道,努力化解矛盾糾紛,鼓勵支持輿論監督,為黨和政府分憂、為人民群眾解難,堅決打贏維護消費安全的人民戰爭。
打造「12315」維權平台。市市場監管部門對原工商、質監、食藥監、物價、智慧財產權等5條舉報熱線進行整合,打造「12315」多功能集成服務平台,接受群眾舉報投訴實現「一號對外、集中接聽、各級承辦」, 健全消費者投訴舉報網絡,暢通消費者訴求表達、矛盾化解和權益維護渠道,建立了統一、權威、高效的「12315」維權工作體系。2019年,「12315」投訴舉報指揮中心共受理投訴、舉報、諮詢32628件,其中諮詢電話23036件、投訴6779件、舉報2813件,辦結率為98.7%,為消費者挽回經濟損失216.7萬餘元。
推動消費維權便利化。積極開展放心消費維權服務示範站建設,推動消費維權服務向更多領域延伸,實現一般消費糾紛調解和投訴處理「不出門點、不出社區、不出村組」,至目前共打造放心消費維權服務示範站30家。督促電商平台、大型商場、超市等落實賠償先付制度,持續抓好南陽市市場監督管理協同監管網絡平台和移動APP系統建設應用工作。
組織開展消費維權主題活動。打造了「3·15」消費者權益日、食品安全宣傳周、安全用藥月、計量日、智慧財產權日等公益宣傳載體和平台,發揮新聞媒體輿論監督作用,宣講市場監管和消費維權政策法規,普及辨假識假科普知識,展示消費維權工作成效,夯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營造消費安全的社會氛圍。
公開光爆典型案。對嚴重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拒不整改的企業與經營者向社會披露,通過新聞媒體等形式公開曝光,正確引導企業誠信服務,規範經營。2019年,發布消費警示9期和全市十大典型消費維權案件,共受理投訴、舉報、諮詢25356件,辦結率98.7%,挽回消費者經濟損失196.7萬餘元。
南陽報業傳媒記者 劉力果 通訊員 姜駿